明麗君(大連市大連遼漁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大連 116113)
?
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診斷意義
明麗君
(大連市大連遼漁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大連 116113)
目的 探討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對于DN患者的診斷價值。方法 采用免疫比濁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別檢測糖尿病腎病患者(DN)、單純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腎病患者(NDN)及健康體檢者(對照組)血清CysC和尿mALB的含量,并對四組患者間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 DN組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高于對照組、NDN組、糖尿病組,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NDN組、糖尿病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隨著病情發(fā)展,DN患者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增加,差異顯著(P<0.05)。DN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其余三組,差異顯著(P<0.05);三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對于DN患者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能夠反映腎臟損害程度,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DN;CysC;尿mALB;診斷價值
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其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近年來其發(fā)病出現年輕化趨勢,在疾病的進展期出現持續(xù)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等,甚至出現尿毒癥,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見原因[1],但是由于其在疾病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不易產覺,一旦發(fā)現,病情比較嚴重,傳統(tǒng)上主要是根據血肌酐(Scr)及血尿素(BUN)對其進行診斷,但是這兩個指標在疾病早期變化不敏感,而血清CysC是近年來發(fā)現的一種對于DN較好的內源性標志物,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清CysC對于DN患者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主要對于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進行治療的42例DN患者、40例糖尿病患者、44例非DN患者及同期在本院進行體檢的4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對照組:①DN組: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有關DN的診斷標準,患者的年齡在29~65歲,平均年齡(44.6± 4.2)歲;男22例,女20例;其中早期DN患者有24例,晚期有18例。②糖尿病患者組:年齡26~67歲,平均(41.8±4.1)歲;男21例,女19例。③非DN組:年齡21~65歲,平均(39.6±3.7)歲;男23例,女21例。④健康對照組:年齡20~64歲,平均(40.1±3.4)歲。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經比較,四組患者的年齡及性別等基本一致,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樣本采集:①采血:在清晨,對四組受試者進行空腹靜脈采血(5 mL),采血后12 h內進行離心(3000 r/min)10 min,吸取上清,放于-80 ℃冰箱進行保存。②尿液:對所有受試者采集24 h尿液10 mL,進行離心(3000 r/min)10 min,放于-80 ℃冰箱進行保存。
1.2.2檢測方法:①血清CysC:采用免疫比濁法對四組受試者血清中的CysC含量進行檢測,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上的要求進行,儀器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②尿mALB: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對四組受試者尿液中的微量蛋白進行檢測,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上的要求進行,儀器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3評價標準:血清CysC的正常值范圍在0.6~1.4 mg/L,若在此范圍外即為陽性檢出;尿mALB的正常值范圍在0~24 mg/L,若在此范圍外即為陽性檢出。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予以卡方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四組患者血清CysC及尿mALB比較:對照組患者血清CysC為(0.78±0.17)mg/L,尿mALB為(12.16±1.86)mg/L;DN組分別為(1.75±0.42)mg/L、(29.36±3.11)mg/L;NDN組分別為(0.86 ±0.19)mg/L、(14.21±2.43)mg/L;糖尿病組分別為(0.81± 0.21)mg/L、(14.35±2.38)mg/L。比較分析,DN組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高于其余三組,差異顯著(P<0.05);三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2.2DN不同疾病階段血清CysC及尿mALB比較:DN早期組患者血清CysC為(1.52±0.39)mg/L,尿mALB為(25.16±3.05)mg/L;DN晚期組分別為(1.84±0.46)mg/L、(30.23±3.32)mg/L。比較分析,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增加,差異顯著(P<0.05)。
2.3四組患者陽性檢出率比較:對照組患者血清CysC陽性檢出率0.0%,尿mALB陽性檢出率0.0%;DN組分別為73.8%、52.3%;NDN組分別為5%、2.5%;糖尿病組分別為6.8%、2.3%。比較分析,DN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其余三組,差異顯著(P<0.05);三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現今,血清CysC是近年來發(fā)現的一種對于DN較好的內源性標志物[3],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血清CysC對于DN患者的診斷價值。
Cys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成員,主要分布在有核細胞和體液中,目前,有很多研究表明[4-5]:CysC對于腎臟疾病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性較高,能夠較為迅速地反映GFR變化,可以取代傳統(tǒng)的BUN及Scr。當CysC的水平會升高時,表明腎臟受到損傷,是反映腎小球率過濾較好的指標[6]。尿mALB在正常情況下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而當患有DN時,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的狀態(tài)下,導致其組織器官缺氧,血液黏度增加,從而使得內皮細胞釋放的內皮素及NO增加,后者作用于腎小球,使得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力升高,處于一種高過濾的狀態(tài)[7],從而使得大量尿mALB可以濾過從尿中排出,因此,當尿微量蛋白含量增加時,表明患者的腎功能發(fā)生病變。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DN組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高于對照組、NDN組、糖尿病組;隨著病情發(fā)展,DN患者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增加;DN組陽性檢出率高于其余三組,比較差異顯著(P均<0.05)。
綜上所述,血清CysC和尿mALB含量對于DN患者具有很好的診斷價值,能夠反映腎臟損害程度,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 蔡艷,白云霞,張永新.血清Cystatin C在早期DN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0,11(6):528-529.
[2] 區(qū)文華,陳小雨,蘇錫康,等.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尿酶檢測在DN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5(35):36-37.
[3] 劉廣勤,陳嬈,張欣松.DN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檢測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8):1805-1806.
[4] 姚迪,黃晶,倫志軍,等.Cystatinc在早期診斷糖尿病腎損害中的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13(10):1389-1390.
[5] 王金良.尿中免疫化學非反應性白蛋白在DN早期診斷中的意義[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5,28(10):991-992.
[6] 張磊,劉希會,胡昭.以血清胱抑素C評價早期腎功能損害的臨床研究.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4,5(2):88.
[7] 陳貴蓮.3項聯(lián)合檢測對DN的早期臨床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10):1205-1207.
R587.2
B
1671-8194(2016)20-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