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軍(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河南 南陽 473000)
?
兩種不同手術方式在右半結腸癌患者中的治療效果分析
曲 軍
(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急診科,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完整結腸腸系膜切除術和傳統(tǒng)結腸癌根治術在右半結腸癌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右半結腸癌患者60例,分為觀察組(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和對照組(行傳統(tǒng)結腸癌根治術)。分析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和術后情況,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和近期療效。結果 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和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近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觀察組術中輸血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通氣時間和排便時間分別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使用鎮(zhèn)痛泵的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年內局部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在右半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效果顯著,短期療效好,值得借鑒。
完整結腸腸系膜切除術;傳統(tǒng)結腸癌根治術;右半結腸癌
手術是治療結腸癌的主要措施。目前而言,結腸癌手術方式主要有傳統(tǒng)的結腸癌切除術以及完整腸系膜切除術等,特別是Ⅲ期結腸癌患者的手術治療時采用完整腸系膜切除術,此類患者的術后5年局部復發(fā)率顯著降低[1-2]。本文選擇我院收治的結腸癌患者,觀察結腸完整腸系膜切除術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入選的60例結腸癌患者(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病例)均經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所選患者均為右半結腸癌,腫瘤病灶為單發(fā)且腫瘤沒有侵及到周圍其他臟器,腫瘤沒有發(fā)生遠處轉移。所選病例在術前均為接受過術前輔助化療。同時排除合并有糖尿病、貧血或一般情況差而無法實施手術病例。排除合并有腸梗阻病例。上述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病例分別為30例。觀察組中男女性別構成比為18∶12;對照組中男性和女性性別構成比為17∶13;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3±6.3)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49.6±5.6)歲。觀察組患者結腸癌Duke's分期分別為A期6例、B 期12例、C期12例;對照組患者結腸癌Duke's分期分別為A期8例、B期11例、C期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做好術前準備。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結腸癌根治術,觀察組實施完整腸系膜切除術。在傳統(tǒng)的右結腸癌切除術中,沒有在根部實施切斷并對動脈進行結扎,在此手術中沒有對N3淋巴結進行清除。觀察組患者實施完整腸系膜切除術中,可根據腫瘤是否侵出漿膜可采用不同入路,如果侵出漿膜可采用中間入路(此入路有助于減少腫瘤組織擠壓程度),其他的可采用側方入路。在手術中要保留臟層筋膜的完整。在營養(yǎng)血管的根部對其進行結扎處理。分離臟層筋膜和腹膜后筋膜時采用電刀鈍性進行。在分離過程中充分暴露腸系膜上靜脈。內側入路時,在腸系膜上靜脈的左側切斷。盲腸及生結腸癌時,暴露胃網膜右靜脈和胃結腸靜脈干。肝曲癌時切除大網膜。保障臟層筋膜的完整性,對中央血管進行高位結扎,從而能夠進行較為廣闊區(qū)域的淋巴結清掃。術后兩組患者分別給予抗菌藥物抗感染、給予止血類藥物等,術后兩組患者均給藥一次性自控鎮(zhèn)痛處理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留置胃管。當患者腸功能恢復后可依次給予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等。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差異;記錄兩組患者術中輸血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術后通氣時間和術后排便時間;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乳糜漏、吻合口瘺、腸梗阻、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
1.4統(tǒng)計學處理:在統(tǒng)計下軟件18.0下進行分析,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手術時間分別為(145.6 ±18.9)min、(144.9±20.1)min。觀察組和對照術中出血量分別為(354.3±17.1)mL、(251.8±31.6)mL;觀察組中2例患者輸血,占6.6%;對照組患者中11例患者輸血,占36.6%。觀察組手術時間和對照組手術時間近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低于對照組的術中出血量,觀察組術中輸血比例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術后情況比較:觀察組通氣時間、排便時間和應用鎮(zhèn)痛泵情況:通氣時間(4.1±0.8)d、排便時間(5.0±0.7)d、使用鎮(zhèn)痛泵例數(shù)9例(占30.0%)。對照組通氣時間、排便時間和應用鎮(zhèn)痛泵情況:通氣時間(4.2±0.9)d、排便時間(5.1±0.8)d、使用鎮(zhèn)痛泵例數(shù)18例(占60.0%)。觀察組通氣時間和排便時間分別和對照組的通氣時間和排便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使用鎮(zhèn)痛泵比例低于對照組使用鎮(zhèn)痛泵比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術后并發(fā)癥和近期療效: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乳糜漏2例、吻合口瘺0例、腸梗阻0例、吻合口出血0例、切口感染0例、肺部感染1例)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乳糜漏1例、吻合口瘺0例、腸梗阻1例、吻合口出血0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發(fā)生率為20.0%;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1年生存29例(96.7%),6例局部復發(fā)(局部復發(fā)率為20.0%)。觀察組術后1年生存30例(100%),0例局部復發(fā)(局部復發(fā)率為0)。觀察組1年內局部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手術治療是結腸癌是主要治療措施。傳統(tǒng)的結腸癌根治術中是采用鈍性分離和切除結腸系膜,此種傳統(tǒng)術式術后可導致切口感染,術后容易引起吻合口漏,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3-4]。完整結腸系膜切除是近年來提出的結腸癌新的手術方式,通過完整腸系膜切除,能夠把結腸癌癌細胞的擴張途徑徹底切斷,手術過程中不受視野限制,能夠對相關淋巴結做到徹底清除,從而改善患者預后。傳統(tǒng)手術切除時,手術過程較為粗糙,在分離過程中對腫瘤產生的擠壓容易導致癌細胞擴散,而完整結腸系膜切除過程中避免了上述情況,所以降低了癌細胞擴散機會[5-6]。完整結腸細胞切除時清除相關淋巴結比率高,從而使患者術后并發(fā)癥和術后復發(fā)的發(fā)生率降低。所以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在右半結腸癌手術治療中效果顯著,短期療效好,值得借鑒。
[1] 楊工,高玉堂,季步天,等.左、右半結腸癌危險因素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94,16(1):63-68.
[2] 郭久冰,李國新,莊建民,等.中間入路法在腹腔鏡與開腹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3,6(8):36-38.
[3] 楊衛(wèi)華,高愫,張松柏.全結腸系膜切除術在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15,8(4):318-320.
[4] 姚海英,劉曉蕾,王煒,等.113例左右半結腸癌的生存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2,9(9):696-699.
[5] 黃冀華,梁偉成.全結腸系膜切除在腹腔鏡輔助右半結腸癌根治性切除中的應用與評價[J].消化腫瘤雜志(電子版),2012,4(3):158-162.
[6] 崔濱濱,劉彥龍,王錫山.右半結腸癌與直腸癌的臨床特征變化研究[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8,10(6):517-519.
R735.3+5
B
1671-8194(2016)20-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