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丹單曉丹康秀鳳
(1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遼寧 遼陽 111000;2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ICU病房,遼寧 遼陽 111000;3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遼寧 遼陽 111000)
?
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臨床護理與預防研究
房 丹1單曉丹2康秀鳳3
(1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血液凈化中心,遼寧 遼陽 111000;2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ICU病房,遼寧 遼陽 111000;3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護理部,遼寧 遼陽 111000)
【摘要】目的 探討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護理與預防策略。方法 對其臨床表現(xiàn)分型、預防措施及護理方法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護理是密切觀察、準確及時處理,防止過敏反應的進一步加重。對曾發(fā)生過首次使用綜合征的患者改用非環(huán)氧乙烷消毒的透析器或在新透析器使用前按要求徹底沖洗,強調對新透析器預先用0.4%過氧乙酸預灌消毒后再使用或用患者自身下機時的殘留血灌入下次需用的新透析器,能改善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是預防首次使用綜合征的最有效措施。結果 本組24例血液透析患者出現(xiàn)首次使用綜合征,經上述方法處理首次反應大多消失或明顯減輕。結論 抓住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臨床特點,采用上述方法,使首次使用綜合征患者得到及時的護理與預防。
【關鍵詞】血液透析;首次使用綜合征;臨床護理;預防策略
首次使用綜合征(First-use-syndrome,F(xiàn)US)又稱透析器過敏綜合征,是指使用新透析器時血液與透析膜接觸之后,補體被透析膜經旁路途徑活化而產生反應而IL-1、血管舒緩素、前列腺素等的活化和釋放?;颊咄瑫r產生不適、出現(xiàn)胸痛、背痛、出汗、呼吸困難等癥狀和體征[1-2]。這些反應與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和消毒劑等因素有關,稱為“新透析器綜合征”或“首次使用綜合征”。作為維持性血液透析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生率為3%~5%[3-4]。
1.1 一般資料:選擇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現(xiàn)首次使用綜合征24例,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齡42.5歲。均患慢性腎功能衰竭,使用新透析器前無特殊不適。使用新透析器后,24例均有皮膚瘙癢、惡心等不同程度的反應,14例出現(xiàn)皮膚丘疹、咳嗽、流涕、眼部水腫;8例感覺胸背痛,全身及瘺管發(fā)熱;2例伴有呼吸困難、瀕死感。發(fā)生時間:透析開始10 min以內發(fā)生4例,10~30 min發(fā)生14例,30~60 min6例。查體:20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加快90~140次/分,6例出現(xiàn)透析后低血壓,平均動脈壓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以上,或收縮壓下降至90 mm Hg以下?;灒撼檠?例可檢出環(huán)氧乙烷的IgE抗體。其他16例未檢出環(huán)氧乙烷的IgE抗體。
1.2 方法:首次使用使用綜合征分為A型(高敏型)和B型(非特異型)。A型FUS嚴重的臨床表現(xiàn)為:在透析開始后5~30 min內起病,發(fā)熱出汗、低血壓、呼吸困難;煩躁不安;面部潮紅;有窒息感,重者可有瀕死感;心跳驟停,甚至死亡。輕者僅有皮膚瘙癢;咳嗽、噴嚏、鼻過敏、眼部水腫,腹部絞痛或腹瀉等。24例患者中有2例反應嚴重,有窒息感,呼吸困難,心律不齊。6例自述有皮膚刺癢,腹部疼痛,給予地塞米松5 mg靜脈推注,20 min后緩解。以上8例患者血中均檢出環(huán)氧乙烷的IgE抗體。B型FUS(非特異性FUS)較為常見,發(fā)生率為2%~4%透析次[1]。表現(xiàn)為透析開始后1 h內發(fā)生胸痛或背痛等非特異性反應,以后逐漸減弱,通常不嚴重,一般不需要處理或中斷透析。24例患者中有16例出現(xiàn)上述反應,透析自行緩解,其血液中均未檢出環(huán)氧乙烷抗體。
2.1 臨床護理
2.1.1 認真觀察,防止FUS的進一步加重:血液透析患者發(fā)生FUS的時間一般在血透開始后30~60 min以內,對環(huán)氧乙烷過敏的A型FUS發(fā)生尤其迅速。因此,要求臨床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密切觀察患者血路循環(huán)接通后的反應,一旦出現(xiàn)癥狀,迅速報告醫(yī)師并配合醫(yī)師救治工作。監(jiān)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意識等變化。保持呼吸道通暢,將患者頭側向一邊,防止因嘔吐誤吸導致的窒息。持續(xù)給氧2~5 L/min,必要時給予20%~30%酒精濕化給氧。
2.1.2 及時糾正低血壓:出現(xiàn)低血壓反應的患者,立即使患者取頭低腳高位;減慢血流速度至100~150 L/min;需超濾出水的患者,將其超濾率適當降低。將透析液溫度降至35~36.5 ℃,利用低溫刺激肌體,產生升壓作用。給予輸血輸液,在醫(yī)師指導下快速靜脈注入50%葡萄糖注射液60~100 mL或生理鹽水100~200 mL。10例患者因水負荷過重并伴有嚴重低血壓,不宜使用過多的晶體液,而給予輸血、白蛋白、血漿或其他膠體溶液。若輸液500 mL以上血壓仍不回升者,可應用升壓藥物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多巴胺10~60 mg緩慢靜脈滴注。
2.1.3 保護動靜脈瘺,謹防亂抓亂動:動靜脈瘺是維持性血透患者進行正常血透的生命線,其完好無損和充分充盈直接關系到血透時的血流量及透析質量。為此我們囑患者盡量不要抓撓、亂動,并加固動靜脈穿刺針,必要時在征求患者同意的情況下,用繃帶將患者的手臂固定于床欄的兩側,達到防止穿刺針脫出及患者抓傷的目的。10例自感穿刺點奇癢有灼熱感的患者均未發(fā)生穿刺抓傷出血等。
2.1.4 反應嚴重時,采取果斷措施對2例反應嚴重,呼吸困難、有瀕死感,出現(xiàn)休克的患者,我們立即停止透析,夾住血管通道、丟棄透析器和管道內的血液;應用抗組胺類藥物,糖皮質激素和腎上腺素配合輸血輸液,使本例患者轉危為安。對于躁動不安、心情煩躁的患者,給予安定5~10 mg肌內注射并給予心理護理使其情緒趨于穩(wěn)定。
2.2 心理護理:血液透析首次使用綜合征給患者及其家屬身心帶來巨大的痛苦,患者思想負擔較重,擔心以后使用新透析器時會再次發(fā)生FUS,尤其是某些心理素質較差和文化素質較低的患者,恐懼情緒表現(xiàn)更為突出。因此,醫(yī)護人員要理解患者的心理,對其護理要耐心細致。給患者及家屬講解發(fā)生FUS的原因,提供詳盡的預防及處理措施,使患者對FYS有較全面的認識,積極配合治療。
2.3 預防策略
2.3.1 A型FUS的預防:①改用非環(huán)氧乙烷消毒的及血液相容性較好的透析器,如采用流動蒸氣滅菌的費森尤斯聚砜膜透析器。②抽血查環(huán)氧乙烷抗體。③在新透析器使用前用0.4%過氧乙酸對透析器重新滅菌消毒,密閉保存24 h以上再使用。研究認為在新透析器使用前對其重復消毒1次能減少透析時體內補體的激活,另外在透析器消毒過程中過氧乙酸固定的白蛋白覆蓋在膜上,能改善其生物相容性。④對有A型過敏史換用其他方法消毒透析器仍有反應者,我們應考慮到其在復用透析器時首次反應均消失或明顯減輕,故在患者透析回血結束時,把其透析器及管路的殘留血水灌入下次需用的新透析器中,并與原管路連接在透析機上,用生理鹽水500 mL沖洗,閉路循環(huán)15~20 min。超濾150 mL。再依照復用程序沖洗消毒后備用。應用此法絕大多數(shù)患者的首次反應都消失或明顯減輕。患者在換透析器時不再有懼怕、緊張心理,透析過程平穩(wěn)。
2.3.2 B型FUS的預防:①透析前使用1000 mL生理鹽水充分沖洗透析器,再用500 mL生理鹽水加20 mg肝素閉式循環(huán)20~30 min,達到徹底清除透析器內殘留的增塑劑的目的。②使用生物相容性好、膜的通透性高的合成膜透析器或復用透析器代替相容性差的天然纖維素膜透析器,降低B型FUS的發(fā)生率[5]。
護理主要是針對出現(xiàn)的反應進行對癥處理,關鍵在于密切觀察、準確及時處理、防止FUS的進一步加重。對用新透析器的患者,護士應加強護理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FUS,爭取盡早治療護理。對出現(xiàn)過FUS的患者,預防方法主要是通過充分的預沖,換用流動蒸氣滅菌的透析器,可減少環(huán)氧乙烷及可通過透析膜的物質對患者的作用,減少出現(xiàn)首次使用綜合征。而使用消毒液或用患者自身下機時的殘留血灌入下次需用新透析器,能改善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特別是后一種方法,因透析器已與患者血液充分結合過,使用時類似于第二次應用,絕大多數(shù)患者均能耐受,首次反應大多消失或明顯減輕。在其他方法無效或效果欠佳時可試用此法。首次使用綜合征雖不是很常見的嚴重并發(fā)癥,但會使患者產生嚴重的焦慮及懼怕的心理。且反復發(fā)生,即使輕微也常導致不良的臨床后果。所以不但要做好FUS的護理工作,也要做好FUS的預防工作[6]。
參考文獻
[1] 龍愛丹,蘇暢,江洋.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臨床護理與前瞻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161-163.
[2] 丹鳳朝陽,歐陽士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護理與預防策略研究[J].急救醫(yī)學,2014,16(1):31-33.
[3] 龍飛虎,蘇三山,江寧.血液透析患者首次使用綜合征的臨床護理與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護理雜志,2014,24(2):91-93.
[4] 關廣聚,時一民.臨床血液化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01-309.
[5] 彭剛藝.急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307-313.
[6] 李樹貞.現(xiàn)代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201-209.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