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靜,唐占英,胡志俊,孫成力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康復科,上海 201102; 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寶山分院腎內科,上海 201900
養(yǎng)血補髓法治療腦癱1例*
肖 靜1,唐占英1,胡志俊1,孫成力2△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康復科,上海 201102; 2.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寶山分院腎內科,上海 201900
腦癱是兒科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治療較為棘手。近年腦癱的中醫(yī)藥治療一般采用中醫(yī)針灸、推拿、穴位注射及藥浴等療法,取得了一定進展。故通過1例腦癱病患的治療及取效過程,分析、闡述以養(yǎng)血補髓、借助天時、配合推拿及食療的綜合治療理念,對腦癱的治療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腦癱;養(yǎng)血補髓;推拿
腦癱是一種先天性疾病,與腦缺氧、感染、外傷和出血有直接關系,目前中西醫(yī)均缺乏特效治療手段。小兒腦癱的中醫(yī)治療有頭針療法、電針療法、穴位注射療法、推拿治療、中藥外用法、針灸療法、中藥藥浴、常規(guī)理療、高壓氧療、語言訓練等,臨床依據(jù)不同證型給予不同的治法[1],收到一定療效。家?guī)熱屟菝钤凇饵S帝內經(jīng)》理論指導下,以養(yǎng)血補髓為主,并借助天時、配合推拿及食療等方法,綜合治療1例腦癱患兒取得較好效果。筆者有幸參與其大部分治療過程,現(xiàn)報告如下,與同道共參。
患兒潘某,女,上海人,2010年3月5日初診:時已11歲,就診時頭頸后仰,口角流涎,語言反應較遲鈍,四肢明顯活動障礙,關節(jié)活動幅度過大,手如雞爪狀攣縮不能伸展,幾無掌紋,兩腿呈X型,足翻不能行走、站立,由兩位家人半攙半抱入診室,癥見舌淡紅、苔薄、脈細。家中為其治病耗資已數(shù)十萬,曾多處求醫(yī),針灸、推拿、中藥、西醫(yī)諸法屢試不效。因家?guī)熤委熞呻y雜癥多有奇效,故來求診。家?guī)熗破洳∫?,患兒母親在懷孕時經(jīng)常數(shù)日怒氣不消,氣為血之帥,因“怒則氣上”,氣血上行而不能下養(yǎng)胞胎,故致胎兒先天不足,出生時大腦發(fā)育不良。先給予養(yǎng)血補髓:熟地10 g,當歸10 g,黨參10 g,山茱萸6g,丹參7 g,菟絲子5 g,女貞子5 g,芡實10 g,炒棗仁5 g,郁李仁5 g,白芍8 g,川芎4 g,木香2 g,合歡皮6 g,砂仁5 g(后下),6劑,囑每周復診1次。因家屬長期治療,對治療并未抱有很大期望,數(shù)日后方服藥。孰料服藥4劑后可以稍微自行站立,癥狀逐步好轉。復診時繼以原方加減,補血為主,并加入羌活、懷牛膝等藥物引氣血行四肢,以助增強肢體活動協(xié)調能力。
2010年3月21日三診:可簡單行走,反應較前靈敏,漸能聽懂別人說話。肢體癥狀改善,手指逐漸變柔和,有少量掌紋顯出。方藥:熟地8 g,當歸10 g,白芍10 g,川芎4 g,黨參7 g,茯苓7 g,炙甘草5 g,女貞子7 g,菟絲子7 g,芡實10 g,羌活5 g,砂仁2 g(后下),木香2 g,炒棗仁6 g,郁李仁6 g,懷牛膝7 g,6劑。
2010年4月18日復診:前期服藥療效明顯,給予補腎藥物加量,加入補髓藥物補骨脂、芡實等促進大腦發(fā)育。方藥:熟地10 g,當歸10 g,炒白芍10 g,川芎5 g,黨參7 g,白茯苓7 g,焦山楂5 g,菟絲子7 g,女貞子7 g,芡實10 g,砂仁3 g(后下),木香3 g,雞血藤8 g,補骨脂10 g,桑椹子5 g,丹參8 g,6劑。
2010年5月2日:患兒已明顯好轉,能自己下臺階,喜到處游玩,呀呀學語。至醫(yī)院復查腦部CT仍有胼胝體發(fā)育異常,因病情復雜,治療近2個月已見效。但患兒年齡漸大,不可單純依賴藥物,師父指示應借助天時。待農(nóng)歷6月人氣在頭,酌加黃芪、柴胡等升陽之品,增加補髓補血藥量,桑葚子補腎養(yǎng)血。處方:熟地12 g,當歸12 g,炒白芍10 g,川芎6 g,炒黃芪6 g,白茯苓7 g,焦山楂5 g,菟絲子5 g,女貞子9 g,芡實10 g,砂仁3 g(后下)、炒白術7 g,雞血藤8 g,補骨脂10 g,桑椹子7 g,丹參8 g,炒棗仁6 g。本方加減服用6個月。
2010年6月18日長夏:加健脾藥。黨參加量,或用蒼術等化濕健脾,山藥補益肺腎、健脾化濕,后加減服藥至7個月。
2010年7月16日處方:當歸18 g,白芍7 g,川芎7 g,黃芪10 g,丹參8 g,廣木香5 g,升麻6 g,菟絲子9 g,女貞子6 g,芡實15 g,補骨脂12 g,炒白術9 g,雞血藤12 g,柴胡6 g,澤蘭8 g,桑白皮8 g,紫苑8 g,生地6 g,6劑。秋天去升麻、澤蘭或加桑白皮、沙參、麥冬等用于瀉肺熱、斂降肺氣,增強肺功能。其后1年余筆者因故未能隨診?;純簣猿址?,病情逐步改善,常自己要求看電視?;純耗挲g漸長,女子以土生長,師父以藥養(yǎng)其子宮,通其經(jīng)水。
2012年3月12日處方:丹參5 g,當歸6 g,川芎5 g,熟地6 g,柏子仁6 g,補骨脂3 g,砂仁3 g,山藥10 g,黨參5 g,沙苑子6 g,芡實5 g,益母草10 g,桂枝5 g,紅花8 g,天麻5 g,10劑。服藥后月經(jīng)初潮。
2012年5月3日春季養(yǎng)頭,擬開腦竅加冰片。處方:丹參6 g,天麻6 g,熟地6 g,生地7 g,補骨脂4 g,菟絲子5 g,冰片1g,川芎3 g,雞血藤8 g,沙苑子5 g,懷牛膝5 g,酸棗仁8 g,砂仁2 g,柏子仁6 g,10劑。
2012年5月16日處方改丹參12 g、冰片1.2 g、川芎4 g等,以增強活血通竅藥效。后仍按照四時加減處方,冰片最大劑量1.5 g,并加以五加皮6~7 g治痿補肝腎、去瘀血,或加遠志3~4 g安神益智、交通心腎。
2012年底筆者去隨訪探望,患兒性情活潑,喜歡主動牽著家人到外面玩耍,并已開始簡單學話,常不自覺地叫媽媽,知道給人遞手機接電話。后仍養(yǎng)血補髓為主,根據(jù)天時節(jié)氣分別養(yǎng)五臟并隨癥加減,病情持續(xù)好轉。至2013年6月患兒停藥,患兒家屬已聯(lián)系送至特殊學校就讀。
2.1 養(yǎng)血補髓為總綱
《素問·五藏生成》云:“故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睔v代名家運用八珍湯靈活化裁可治療諸虛雜病。家?guī)熢谥委熤芯o扣病因病機,以補血養(yǎng)肝、補腎生髓為主,并時時顧護胃氣、健脾益氣,使氣血生化有源。初診以八珍湯加減,服藥4劑后患兒肢體較快發(fā)揮了機能,可見其辨證及治療方向正確。補血主要選用四物湯,并用丹參活血,主要起到疏肝血的作用,使氣血運行于全身;黨參健脾益氣,脾胃健則氣血生化有源;木香、郁李仁等開胃通便,使大便暢通、胃氣通降,可促進進食及服藥盡快發(fā)揮藥效;腎主骨,骨生髓,“諸髓者,皆屬于腦”,腦為髓海,女貞子、菟絲子一陰一陽以補腎水,山茱萸、芡實補益腎精、培補先天,同時也有補血的輔助作用。人臥血歸于肝,多睡眠才能養(yǎng)血、促進發(fā)育。故用酸棗仁養(yǎng)肝血;合歡皮、柏子仁、遠志安神益智;羌活、懷牛膝、柴胡等起到引導氣血的作用,使藥物能更快地針對性起效,發(fā)揮強健四肢或生髓補腦的作用。病程后期用少量冰片,是在血氣較為充足的情況下為開竅啟智而設,氣血虛者不宜早用。另外,患兒為女孩以肝血為主,著重補血;若是男孩以腎為先天,應酌情稍側重補腎益氣。
2.2 順應四時是竅門
“天人合一”是中醫(yī)理論的精髓?!端貑枴毭握摗氛f:“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笔钦f人與宇宙萬物一樣,是稟受天地之氣而生,按照四時的法則而生長。人生天地之間,必須要依賴天地陰陽二氣的運動和滋養(yǎng)才能生存,可謂“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借助地氣生長的藥材及五谷調養(yǎng)身體,順應天時補養(yǎng)五臟也是一個關鍵,可以說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季可酌加靈芝、柴胡、佛手等,夏季可酌加川芎、冰片、升麻等,長夏可加重山藥、黨參、蒼術、木香等,秋季可酌加麥冬、沙參、紫苑等藥物,冬季可加重補骨脂、地黃、芡實等,隨節(jié)氣加減但不離養(yǎng)血補髓的總綱。
2.3 推拿、食療為輔助
患者祖父系某中醫(yī)院退休推拿醫(yī)師,時常為患兒捏脊、按摩等,在恢復中起到了一定輔助作用。在文獻中也常見捏脊及針灸等對本病的輔助療效[3],特別是推拿配合中藥對本病的治療有獨特價值[4]。值得注意的是,若在冬季應避免夜間推拿、按摩背部,防止擾動陽氣,造成冬不藏精,損害治療效果。同時在飲食方面,家屬堅持給患兒喂養(yǎng)核桃粉、小米粥、紅豆等補腎養(yǎng)精、健脾養(yǎng)血的食物,雖然以素食為主,但配伍得當,營養(yǎng)均衡,在治療中也有很好的療效,同時避免了長期服藥對胃造成的傷害。
家?guī)煶Q?“《黃帝內經(jīng)》的經(jīng)典之處,常常一句話就能治一種病甚至很多病,值得反復體會?!边@個成功案例體現(xiàn)了養(yǎng)血補髓在腦癱治療中的重要性,以及“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的靈活應用,而家人的關懷與悉心照顧、推拿和食療的輔助,也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雖然家?guī)熤挥昧俗畛R姷闹兴?,沒有偏僻藥、特效藥或龜板、兔髓等血肉有情之品,用藥劑量隨證加減,似顯雜亂,但細心體會,無處不體現(xiàn)了《黃帝內經(jīng)》對臨床的巨大指導意義。
[1]李延菊,孫善斌,劉廣霞.中醫(yī)藥治療小兒腦癱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yī),2013,33(9):1583-1585.
[2]彭子益.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234.
[3]潘云華.推拿治療小兒腦性癱瘓20例[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0,34(9):35-36.
[4]聞慶漢.推拿配合中藥治療小兒腦癱的體會[J].按摩與導引,2003,19(3):56-57.
R729
:A
:1006-3250(2016)08-1126-02
2016-03-11
上海衛(wèi)生系統(tǒng)先進適宜技術推廣項目(2013SY014)-平衡導引與手法防治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癥的推廣應用研究;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康復研究生創(chuàng)新計劃(A1-K140603)-腦卒中上肢不同痙攣階段中醫(yī)康復干預方案的臨床效果評價;上海中醫(yī)藥事業(yè)發(fā)展三年行動計劃中醫(yī)藥創(chuàng)新內涵建設項目(ZY3-CCCX-3-3055)-頸性眩暈和中風后遺癥的中醫(yī)康復臨床研究;上海市“杏林新星”培養(yǎng)計劃項目(ZY3-RCPY-2-2042)
肖 靜(1982-),女,上海人,主治醫(yī)師,醫(yī)學博士,從事康復學的臨床與研究。
△通訊作者:孫成力(1980-),男,山東臨邑人,主治醫(yī)師,在讀博士,從事中醫(yī)臨床與科普研究,Tel:021-56601100-270,E-mail:sunchengli1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