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銀
江蘇昆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眼科 昆山 215316
?
神經內科住院患者的神經眼科臨床特點
黃景銀
江蘇昆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眼科昆山215316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的神經眼科臨床特點。方法對2014-01-2014-12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住院病人進行眼科篩查,并對存在檢查異常及有眼科主訴的患者作系統(tǒng)性的神經眼科檢查。結果神經內科病人眼科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持續(xù)性視力下降、復視,體征以眼球震顫、眼球運動障礙為主,疾病構成主要表現為MG、NMO、腦梗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出血、炎性脫髓鞘病、MS、CVST、顱內惡性腫瘤,疾病性質主要為非感染性炎癥和循環(huán)障礙。結論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的神經眼科疾病具有一定的臨床特點,在臨床診斷中應加強重視。
【關鍵詞】神經內科;眼科;住院患者;視力
神經眼科與神經內科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從廣義上看,神經眼科是因所有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神經系統(tǒng)損傷而引起的具有眼部疾病癥狀的病癥類型[1]。從狹義意義上講,神經眼科疾病指的是從視神經、視乳頭、外側膝狀體、視束、視交叉、視放射直至枕葉視皮層損傷引發(fā)的視野、視敏度、瞳孔功能異常、視功能異常在內的眼球運動異常[2]。筆者針對本院神經內科住院患者行神經眼科病人臨床特征分析,為其臨床治療和研究提供有效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項研究開展時間為2013-04-2014-12,針對該時期內在本院神經內科接受住院治療的1 302例患者為對象進行調查分析,其中共發(fā)現320例患者存在神經眼科疾病表現。年齡14~85歲,平均(59.08±2.11)歲。入選條件:患者臨床中具有眼球轉動痛、眼球及眼眶疼痛、持續(xù)性視力下降、短暫性視力下降、視野缺損、色覺減退、視物旋轉、復視癥狀,或者具有視盤水腫、眼球震顫、視神經萎縮、瞳孔異常、眼球突出、眼瞼閉合不全、眼瞼下垂、眼球運動障礙等體征。排除標準:診斷不明病人;臨床資料不完善的患者;研究階段重復住院但不重復統(tǒng)計的患者;既往具有嚴重眼部疾病史但未完全治愈的患者。
1.2方法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和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記錄患者真實、可靠的臨床信息,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3統(tǒng)計分析數據資料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癥狀表現320例存在神經眼科癥狀的患者主要表現為:色覺異常2例,眼球和眼眶疼痛16例,短暫性視力下降26例,視野缺損34例,視物旋轉56例,持續(xù)性視力下降84例,復視88例,其中持續(xù)性視力下降和復視患者分別占其中的6.5%、6.7%,均為臨床中比較常見的神經內科癥狀。
2.2臨床體征320例神經眼科疾病患者的體征主要表現為:視神經萎縮20例,瞳孔異常40例,視盤水腫40例,眼瞼下垂60例,眼球震顫76例,眼球運動障礙86例,其中眼球震顫占5.8%,眼球運動障礙占6.6%,均為神經內科臨床中比較常見的體征。
2.3疾病構成導致神經內科疾病患者發(fā)生眼科臨床表現的疾病主要有NMO(34例)、腦梗死(98)例、腦出血(28例)、MG(30例)、MS(10例)、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24例)、炎癥脫髓鞘病(10例)、顱內惡性腫瘤(16例)、CVST(10例)、顱內感染(8例)、癲癇(8例)、緊張性頭痛(4例)、TIA(6例)、其他(32例),其中以顱內惡性腫瘤、CVST、炎性脫髓鞘病、MS、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出血、MG、NMO、腦梗死最為典型。
2.4病變性質神經內科神經眼科病人的病變性質主要有中毒4例(1.2%),外傷6例(1.9%),感染性炎癥8例(2.5%),惡性腫瘤16例(5.0%),非感染性炎癥96例(30.0%),循環(huán)障礙184例(57.5%),其中以非感染性炎癥和循環(huán)障礙最為典型。
3討論
在歐美國家中神經眼科學具有近百年的歷史,是我國的一個新興學科,臨床醫(yī)生對神經眼科的認識相對缺乏,只有少數的醫(yī)生和單位能夠進行部分神經眼科病的診斷,因人種的差別,國外神經眼科學的相關研究于我國國情實際不完全適合[3],故加強適合我國國情的神經眼科疾病譜研究十分重要。關于神經內科疾病的神經眼科特點研究方面,有醫(yī)師對腦梗死病人進行眼部研究,發(fā)現其主要表現為眼底異常、無瞳孔和同向偏盲[4]。同時也有學者對神經眼科體征在重癥腦干梗死中的意義作分析研究,但無對神經內科整體疾病的神經眼科特征分析研究。筆者從整體角度出發(fā),探究神經內科住院病人的神經眼科學基本特點,以有效指導臨床實踐。
研究顯示,神經內科患者中24.6%的病人存在神經眼科疾病表現,眼科醫(yī)師在臨床中發(fā)現神經眼科疾病患者應注意排除神經內科疾病,而神經內科醫(yī)師注意發(fā)現臨床中的神經眼科疾病表現有助于全面掌握患者的疾病特點。研究中對神經內科病人的神經眼科表現進行分析,發(fā)現患者的臨床疾病癥狀主要表現為持續(xù)性視力下降、復視,主要疾病體征表現為眼球震顫、運動障礙,上述四種疾病表現的發(fā)生率超過神經內科總患者數的5%,是神經內科臨床中的常見病癥。這說明,一旦眼科醫(yī)生發(fā)現病人存在上述4種臨床表現中的一種就應該懷疑神經內科疾病發(fā)生的可能性[5]。從患者的病因構成角度看,神經內科患者中以腦出血、MG、NMO、腦梗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MS、CVST、顱內惡性腫瘤、炎性脫髓鞘病中發(fā)生神經眼科并的可能性最大,上述疾病病人的數量約為神經內科中引發(fā)神經眼科表現病人的81.3%。這一數據使我們對神經內科可能會引發(fā)神經眼科疾病表現的疾病構成具有一定的認識,提示在對上述病癥患者進行臨床研究時不應忽視其神經眼科方面的特點,也指出神經內科、眼科的潛在合作方向,對臨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6]。站在疾病性質的角度分析,神經內科中存在神經眼科表現病人的病變性質主要有非感染性炎癥和循環(huán)障礙。有學者研究指出,導致神經元損傷的機制具有多面性,但缺血是其本質原因[7]。這強調了血液循環(huán)對視覺功能維持的重要性,本文研究結果也證實因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神經眼科病人占總人數的57.5%,證實這一結論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病人神經眼科的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持續(xù)性視力下降、復視,體征以眼球震顫、眼球運動障礙為主,疾病構成主要表現為MG、NMO、腦梗死、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出血、炎性脫髓鞘病、MS、CVST、顱內惡性腫瘤,疾病性質主要為非感染性炎癥和循環(huán)障礙。
4參考文獻
[1]王穎云,魏世輝,范珂,等.復發(fā)性視神經炎54例臨床特點及自身免疫抗體的分布[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3):346-349.
[2]魏世輝.腳踏實地加速我國神經眼科學術水平發(fā)展[J].中華眼科雜志,2014,50(12):881-885.
[3]馬瑾,鐘勇.兒童視神經炎的臨床特點及診治[J].協和醫(yī)學雜志,2013,4(2):178-180.
[4]翁曉春,田慧靜.間接視神經損傷漏診11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3):366-367.
[5]陳王靈,冼文光.視神經脊髓炎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4):67-68.
[6]李惠榮,李惠玲.老年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臨床分析[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11,19(4):176-178.
[7]張蔚,李惠玲.壓迫性視神經病變158例臨床特點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3,53(45):59-60.
(收稿2015-04-11)
【中圖分類號】R7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06-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