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穎 徐楊青 黃 平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省中醫(y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
針刺五臟背俞穴治療酒渣鼻紅斑期1例
曾智穎1徐楊青2黃平1
1.江西中醫(yī)藥大學,江西南昌330006;2.江西省中醫(yī)院,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介紹針刺治療酒渣鼻的臨床體會,以期為臨床治療該病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針刺;五臟背俞穴;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種主要發(fā)生于面部中央的以皮膚潮紅和毛細血管擴張及膿皰、丘疹等為特點的慢性皮膚病。因鼻色紅如酒渣樣,故名酒渣鼻,又稱為酒渣性痤瘡、玫瑰痤瘡,中醫(yī)稱“酒渣鼻”、“赤鼻”、“鼻準紅”、“紅鼻子”等。本病分為三期:紅斑期、丘疹膿皰期、鼻贅期。此病多發(fā)于中年人,男女均可發(fā)病。目前病因仍不明確,可能與精神因素、辛辣食物、嗜酒、高溫、寒冷等刺激,顏面血管運動神經(jīng)失調(diào),胃腸功能紊亂,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及蠕形螨感染等因素有關(guān)。
1病例資料
劉某,女,25歲,公司職員。主訴:鼻部紅斑三年、下頜紅斑半年。病史:患者三年前無明顯誘因鼻部突發(fā)紅斑,寒冷刺激后紅斑加重,于江西省中醫(yī)院皮膚科就診多次,診斷為酒渣鼻,給予甲硝唑、維生素B族藥物、復方硫磺洗劑等內(nèi)服、外用藥物治療;中藥湯劑給予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等治療未見明顯好轉(zhuǎn)。一年前使用0.1%濃度他克莫司軟膏于局部皮膚,每日2次,使用1月紅斑基本消失后逐漸減量至每日1次,紅斑完全消失后停用此藥,停藥1月后紅斑復現(xiàn)。半年前下頜部出現(xiàn)紅斑,經(jīng)前加重。患者于2015年3月25日來江西省中醫(yī)院針灸科就診,尋求針灸治療?;颊弑遣俊⑾骂M紅斑,經(jīng)前加重,時有緩解,飯后時有脹氣,食納可,夜間易醒,二便平。舌淡紅、苔黃、脈細數(shù)。無其他疾病史,體格檢查未見明顯異常。中醫(yī)診斷:酒渣鼻。給予患者針刺治療。①穴位選擇:肺俞、肝俞、心俞、脾俞、腎俞(上述穴位均取雙側(cè));②體位:俯臥位;③針具:采用安迪牌無菌毫針0.30mm×25mm規(guī)格毫針;④針刺方法:暴露患者背部皮膚,用75%醫(yī)用酒精對上訴穴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采用單手進針法直刺進針,速度破皮后手持針柄緩慢進針到一定深度后捻轉(zhuǎn)行針,待感覺針下有沉滯感或患者感到針下有強烈酸脹麻重感并難以忍受時,即停止運針,留針30min。期間每隔10min對各穴采用平補平瀉法行針1次。每日1次。20d為1個療程,治療3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1d。治療期間囑患者飲食清淡、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心情舒暢,忌辛辣食物、肥甘厚膩及飲酒。治療第1個療程后,患者鼻部及下頜紅斑未見明顯好轉(zhuǎn),但飯后脹氣緩解,夜間睡眠較前好轉(zhuǎn)。治療第2個療程后,患者鼻部紅斑較前消退、下頜部紅斑明顯消退。治療第3個療程后鼻部及下頜部紅斑明顯消退。治療三月后隨訪,患者面部未見紅斑,自訴面部紅斑未有反復。
2討論
《素問·刺熱論》:“脾熱病者,鼻先赤”。南宋《三因方》曰:“肺熱,鼻發(fā)赤瘰,俗名酒渣”。明《古今醫(yī)統(tǒng)·鼻赤》:“酒渣鼻多是飲酒之人,酒氣邪熱,熏蒸面鼻,血熱壅滯而成鼻齄,赤色者也?!鼻濉夺t(yī)宗金鑒》:“此證生于準頭,或鼻兩邊,有胃火熏肺,更因風寒外束,血瘀凝結(jié),故先紅后紫,久變?yōu)槔?,最為纏綿。”可見從古至今酒渣鼻多為飲食不節(jié),肺、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diào)所致。而五行與五臟相對應,五行相生相克,五臟亦是如此,肺、脾、胃等臟腑生理功能失調(diào),臟氣太過或不及皆可影響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
背俞穴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jīng)上,是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具有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陰陽的功能?!端貑枴らL刺論》:“迫臟刺背,背俞也。”五臟之氣不調(diào),可以針刺五臟背俞穴,即肺俞、肝俞、心俞、脾俞、腎俞,由此可以調(diào)節(jié)五臟生理功能,進而影響相表里的六腑功能,使臟腑調(diào)和,臟腑和則陰陽和,“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备鶕?jù)此患者癥狀、體征、舌苔、脈象,可知為肺、胃、腎等臟腑生理功能失調(diào),氣機不暢,針刺五臟背俞穴可調(diào)整其五臟六腑之氣,使其臟腑功能恢復正常,則酒渣鼻自愈。
(收稿日期:2015.10.10)
【中圖分類號】R2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1-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