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倫春+胥蘭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文章。(60分)
中國有“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群行群止看識見”的古話。
請根據(jù)你的理解和感悟,從中選擇一個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點撥
此題為新材料作文,適應全國卷的考綱要求,審題難度并不大。主要關鍵詞有“擔當”“襟度”“涵養(yǎng)”“識見”等。根據(jù)題意可知,考生要“從中選擇一個角度”確定立意,也就是說,可以從“擔當”“襟度”“涵養(yǎng)”“識見”中選擇一個自己易于寫好的,確定文章主旨和主要內容,之后構思行文。在這個過程中,還要結合特定的修飾語,如“大事難事”“逆境順境”“臨喜臨怒”“群行群止”,把范圍進一步縮小,有利于構思行文。命題者顯然是希望,通過這則材料,銜接全國卷新材料作文命題的走向,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緊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自選文體”,但并非不對文體作要求。如果寫記敘文就要構思并敘述好故事,通過故事表現(xiàn)主題;如果寫議論文就要確定好相應的中心論點,并以豐富典型的論據(jù),以嚴密的論證,架構好文章。總之文體特征鮮明是關鍵。
如果要寫成議論文,這篇作文,最容易出現(xiàn)兩方面的失誤:
一是堆砌材料,文體偏向記敘?,F(xiàn)在學生積累了很多素材,卻沒有真正掌握其精髓,素材的運用方法也不合理,加上平時缺乏思考,所以寫作文的時候只好堆砌材料,寫不出思想,講不清道理,甚至使文章淪為“不講道理”的文章。
二是思路不清晰,結構不嚴謹。議論文講究論證思維的嚴謹,這就需要在文章結構上體現(xiàn)出來。文章結構是文章思路的體現(xiàn),結構嚴謹了思路才清楚,理才說得清,論證才有力。
原文呈現(xiàn)
懂得承擔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中學高一(9)班 黃靈霞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庇纱丝梢?,學會承擔無論在現(xiàn)在,還是在未來都很重要。承擔就是對責任的擔當,為自己承擔,為他人承擔,為社會承擔,更是一種品質。
為自己承擔,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春秋時期五霸中的最后一霸——越王勾踐,人們感嘆他的成功,殊不知這背后的辛酸。早期,作為越國大王,他被當時的霸王闔閭關押,幾年后逃出。他并沒有就此頹廢,而是忍辱負重勵志光復越國。他在深山中訓練軍隊,召集其他越國后代建立政權,但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惡劣的環(huán)境條件和吳國的壓迫,使他深感復國道路艱難??伤皇且粋€輕易放棄的人,他更加努力:不僅與士兵同吃同住,而且為了時刻提醒自己的亡國之恥,他在他睡覺的草席正上方掛著苦膽,用膽的苦提醒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有心人,天不負,他領導的軍隊一舉打敗強大的吳國。若勾踐被吳王關押后意志消沉,選擇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他還能認清自己的價值、創(chuàng)造臥薪嘗膽的奇跡嗎?(這一段看似是在論證分論點“為自己承擔,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實則陷入了記敘越王勾踐事跡的泥潭中,以敘代議,論證乏力。)
為他人承擔,才能樹立正確的目標。年輕時的魯迅,看到國人的身體如此羸弱,便立志學習醫(yī)術。為了治好國人身上的疾病,他去日本留學,有一次在課堂上看了影片,看到中國人被殺時,中國圍觀者不呈痛心,而是在一旁肆無忌憚地嘲笑。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他陷入了沉思,思考自己是否應該繼續(xù)學醫(yī),學醫(yī)是否真能挽救國人。思考的結果是放棄學醫(yī),以筆桿為武器,用文章喚醒國人,中國人的病不是在身體內,而是在精神上。若魯迅看完影片后,無所感觸,如那些人一樣麻木無知,那么中國文學史上還會出現(xiàn)一篇篇犀利而有深意去喚醒國人的文章嗎?(此段中,作者引用魯迅的事例論證分論點“為他人承擔,才能樹立正確的目標”時把筆墨集中在記敘上,在議論上卻輕描淡寫,主次顛倒。)
為社會承擔,才能堅守自己的目標。生活在“文革”時期的巴金,是一個跨世紀的作家,是誰也不敢加以否定的吧?成就一個人的往往是苦痛,巴金亦是如此。世紀老人巴金在中年時期遇上“文革”,在這個艱難時期,他仍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不改初衷。用手中的筆桿子,寫下了一篇篇解剖自己,解剖社會的文學作品。從《小狗包弟》到《憩圖》,再到《寒夜》,每一篇都是控訴和抨擊現(xiàn)實的文章。只是因為有他,后人才能更加真實地認識那個時期的社會,提醒著后人曾經犯下的錯誤,換回如今的安定。若巴金在那個時候面對強大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選擇放棄文學創(chuàng)作,他還能繼續(xù)堅守最初的信念嗎?(論證分論點“為社會承擔,才能堅守自己的目標”,巴金的事例典型,但敘述得拖沓繁冗,看著更像寫記敘文。通篇分析說理方式單一,只見假設分析。)
(前面分論點到此戛然而止,缺乏過渡句,讓結尾顯得突兀。)
為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為他人的未來,為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學會承擔,懂得承擔,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診斷報告
作者審題準確,思路開闊,表達流暢。文章觀點正確,結構嚴謹;作者采用層進式推進論證過程,顯得嚴密有致,有助于增強論證力量;論據(jù)典型,兼顧古今,從較高程度上保證了“事實勝于雄辯”的表達效果。
但文章在文體上硬傷也相當明顯,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以敘代議,敘述得煩瑣拖沓,文章絕大部分的內容在敘述三人(勾踐、魯迅、巴金)的事例,作者把這些事例當作記敘文的記敘進行處理,敘述得細致具體,可謂不厭其詳,而在應該濃墨重彩的議論說理的部分卻輕描淡寫,簡要帶過,分量不足;二是論證方式單一,在少有的議論說理文字中,作者都只用假設說理的方式,不但單一枯燥,而且使論證乏力,無法取得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所能產生的充分而厚實的論證力量。
升格建議
升格時,不妨重點從兩方面進行完善:
第一,處理好議論文中的記敘,力求讓敘述簡潔并概括,保證讓其真正為議論說理服務,而非展現(xiàn)作者詳盡敘事的寫作能力。既可以簡要概括相關人物的能證明觀點的相應事例,也可以選取人物某事中的有利于證明觀點的重點內容,簡要地敘述或描寫,與證明論點無關的一定要“忍痛割愛”“無情”舍棄。這樣,文章的面目才能清晰。
第二,綜合運用多種論證方法說理方式,展示論證的充分而厚實的力量。論證方法上,除可用引證法、例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等,分析說理方式,除假設分析外,還可以有因果分析法、對比分析法、歸納分析法等。
升格佳作
懂得承擔
□江西省贛州市崇義中學高一(9)班 黃靈霞
古話說得好,“大事難事看擔當”。(此句引用原材料,非??垲}。)曾子也啟示我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由此可見,學會承擔,無論在現(xiàn)在,還是在未來都很重要。承擔就是對責任的擔當,為自己承擔,為他人承擔,為社會承擔,更是一種崇高品質。
為自己承擔,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人們往往感嘆越王勾踐的成功,殊不知這背后勇于擔當?shù)男了崤c苦楚。他臥薪嘗膽,時刻提醒自己亡國之恥,苦心人,天不負,以三千越甲終吞吳。因為勾踐勇于承擔自己作為一國之君的責任,才能忍辱負重,長期隱忍,也才最終能為自己承擔,一雪前恥,名留史冊,光耀后世。倘若勾踐被吳王打敗后意志消沉,選擇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而不是選擇承擔起光復越國的責任,曾經作為亡國奴的他還能認清自己的價值、創(chuàng)造臥薪嘗膽的奇跡嗎?(簡化了對事例的敘述,增加了對事例的分析與說理,綜合運用因果分析和假設分析,增強了說理的力度。)
為他人承擔,才能確立正確的目標。年輕時的魯迅,為治好國人身上的疾病,立志從醫(yī)。但當他理解到一個身體強健的人只能淪為看客的悲哀時,陷入了沉思,最終放棄學醫(yī),以筆桿為武器,用文章喚醒國人。試想,如果魯迅看完影片后,無所感觸,也如那些人一樣麻木無知,中國文學史上還會有那么一位偉大的作家,還會出現(xiàn)一篇篇喚醒國人的犀利而有深意的文章嗎?也正是因為他做出了一個明智而正確的選擇,選擇承擔喚醒國人的責任,他才能樹立正確的目標,才能投入新文化運動中去。(事例簡潔了,說理分析的內容豐富了,不管是簡敘還是議論,都緊扣分論點,徹底改變了論證乏力的原貌。)
為社會承擔,才能堅守自己的信念。為自己救贖,是為自己擔責的體現(xiàn),為他人救贖是為他人承擔的體現(xiàn),那么為社會為一個時代懺悔又是什么呢?世紀老人巴金在“文革”這個“十年浩劫”中,仍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不改初衷,用手中的筆桿子,寫下了一篇篇解剖自己,解剖社會的文學作品。這個至善的化身,一直堅守著自己善的信念。讀他的《隨想錄》,我們可以看到,巴金先生,一個最無責任的受害者,卻擔負起了最深重的責任,為自己,更為社會,為當時的年代。他完成了一代人的心靈救贖,實現(xiàn)了良心的偉大升華。也正是因為有他,后人才能更加真實地認識那個時期的社會,警醒著后人不要忘記曾經的錯誤,珍惜如今的安定和諧。(分論點亮出來后立即來了個過渡句,繼而引出巴金的事例和到位的分析說理,理性思考與分析真正使議論深刻起來。)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的樂趣?!绷簡⒊倪@句話真正說明了承擔就是責任的體現(xiàn),只有承擔了才能懂得其中的深刻意義。(引用梁啟超的話承前啟后,既起到過渡作用,又加強論證“承擔就是對責任的擔當”這一總論點。)
人生于世,學會承擔,懂得為自己所說的每句話,為他人的未來,為社會的良知承擔,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升格簡評
兩篇文章的核心內容是完全一致的,都是表現(xiàn)人要“為自己承擔,為他人承擔,為社會承擔”的主旨??墒前凑諏懽魑捏w要求,檔次有了天壤之別。失誤作文是沒有焦點的文體,非驢非馬。升格作文卻在原文內容嫁接的基礎上,進行了文體基因的改良。寫議論文并不難,升格后的文章之所以更合要求,關鍵在于明確了議論文的文體要求,巧妙裁剪。這給我們兩點啟發(fā):
1. 議論文文體特征鮮明,記敘務必簡潔。一般而言,議論文往往需要借助必要的記敘,來達到表達與說理的效果。選取人物的能證明觀點的事例或事例中與觀點相關的重點內容(如勾踐的臥薪嘗膽、魯迅的棄醫(yī)從文和巴金的勇于剖析),并對這些內容進行簡要的敘述或描寫,把與觀點無關的內容大膽舍棄。
2.論證力量增強,方法最好多樣。對事例綜合進行因果分析與假設分析,并在分析說理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扣觀點,點觀點,極力抓住事例與觀點的契合點,在論證中著重分析事例中體現(xiàn)出觀點的道理(理趣),不但凸顯了觀點(主旨),而且增強了論證力量,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
縱覽全文,沒有煩瑣拖沓的敘述,也沒有驢唇不對馬嘴的混搭,只是將素材巧妙組合,在議論方面濃墨重彩,文體特征馬上就鮮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