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玲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強直性脊柱炎脊柱矯形術后的影響因素及其護理對策探討
魏 玲
(遼寧省營口市中心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目的 分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實施脊柱矯形術后的影響因素及其護理對策。方法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均采用脊柱矯形術進行治療,分為甲組和乙組38例。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甲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干預;乙組患者充分了解疼痛的影響因素,并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結果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實施脊柱矯形術后疼痛的發(fā)生以第1天最高,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緩解,甲組患者的疼痛評分高于乙組,對比差異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實施脊柱矯形術后疼痛較為常見,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于改善疼痛癥狀有著較好的作用。
強直性脊柱炎;脊柱矯形術;影響因素;護理對策
強直性脊柱炎指的是椎體發(fā)生骨質疏松后隨著的病情的進展逐漸發(fā)生脊柱周圍韌帶以及纖維環(huán)鈣化,患者逐漸出現(xiàn)腰前凸減少、后凸增大等臨床表現(xiàn),嚴重的情況下甚至發(fā)生脊柱后凸急性,對其生活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病情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才能夠解除痛苦,但是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治療方式,脊柱矯形術對患者圣體造成的創(chuàng)傷也較大[1],因此采取必要的術后治療與護理措施非常重要。本文分析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實施脊柱矯形術后的影響因素及其護理對策,現(xiàn)總結方法與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均采用脊柱矯形術進行治療,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嚴重內科疾病以及椎間盤突出癥等疾病的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法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38例,甲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齡在45~79歲,平均為(57.3±2.6)歲。乙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有22例和16例;年齡在43~80歲,平均為(57.8±3.8)歲。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比組間差異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脊柱矯正術進行治療,給于全身麻醉,結合患者手術前的彎曲程度制定針對性的術前計劃,彎曲較大的實施多個椎體截骨矯形治療,彎曲較小的則應用單個椎體截骨矯形治療。甲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的術后護理,做好基礎護理、康復鍛煉等工作;乙組患者采用針對性的疼痛護理,對患者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分,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疼痛護理計劃,有效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減少疼痛的發(fā)生[2]。
1.3評價指標: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的疼痛情況實施評價,0分提示無痛;1~3分代表輕度疼痛;4~6分代表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
1.4數(shù)據(jù)處理:相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P<0.05代表差異結果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甲組和乙組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為出現(xiàn)死亡案例或嚴重并發(fā)癥案例,術后均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疼痛癥狀,主要疼痛的位置有手術部位、背部肌肉、頸椎和髖關節(jié)等,膝關節(jié)、腹部疼痛也有發(fā)生,疼痛最為嚴重的部位為手術部位。
甲組患者手術第1天的VAS疼痛評分為(5.46±0.26)分、手術第2天為(4.02±0.53)分、手術第3天為(2.63±0.43)分、手術第4天為(1.74±0.36)分、手術第7天為(0.94±0.35)分;乙組患者手術第1天的VAS疼痛評分為(5.39±0.35)分、手術第2天為(4.85±0.61)分、手術第3天為(3.16±0.62)分、手術第4天為(2.63±0.35)分、手術第7天為(1.51±0.53)分。以手術當天的疼痛癥狀最為嚴重,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緩解,甲組患者的疼痛評分高于乙組,對比差異結果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強制性脊柱炎矯形手術治療之后疼痛癥狀較為常見,主要疼痛部位為手術部位、背部肌肉和髖關節(jié),尤其是手術部位與北極脊柱周邊肌肉的疼痛評分相對較高,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3]。臨床研究認為,強制性脊柱炎患者術后疼痛與術前疼痛的性質及原因等存在較大的差異,在實際護理干預過程中,針對性的制定護理對策非常重要[4-5]。脊椎和背部疼痛大多是由于脊柱畸形造成的,護理過程中以改善環(huán)境為主,適當增加針頭的高度、確保頸部不懸空;背部疼痛的患者主要由于肌肉緊張和血運不暢[6-7],通過針對性的按摩、推拿等方式也能夠較好的環(huán)境。此外,疼痛的發(fā)生與患者的心理、精神因素也有著較大的聯(lián)系。脊柱矯形術治療的患者會出現(xiàn)程度不一的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很可能影響到患者的生理機制、加重疼痛癥狀[8]。所以,除了做好特殊護理之外,還應當做好心理護理,通過心理疏導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調動患者的正性情緒。配合舒緩的音樂等方式轉移注意力,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本組結果證實,強直性脊柱炎矯形治療后第一天疼痛嚴重,隨后逐漸減輕。且采取針對性疼痛護理的乙組患者疼痛改善情況更為明顯,對比常規(guī)護理的甲組差異顯著,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歐春紅,陳云超,駱如香,等.強直性脊柱炎并脊柱后凸畸形矯形術的手術護理[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28(5):819-820.
[2]李秀華,林小娟,壩永梅,等.1例一期后路截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并上頸椎后凸旋轉畸形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12,26(32): 3071-3072.
[3]蘇曉靜,張春爭.強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矯形術后腹脹的觀察與分析[J].北京醫(yī)學,2013,35(11):977-978.
[4]錢邦平,胡俊,邱勇,等.強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生存質量與矢狀面參數(shù)的相關性[J].中華骨科雜志,2014,34(9):895-902.
[5]張智發(fā),楊全中,楊曉清,等.脊柱后路去骨松質截骨術在強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矯正手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yī)學院學報,2016,37(6):586-590.
[6]宋凱,張永剛,付君,等.脊柱矯形對強直性脊柱炎胸腰段后凸畸形患者髖關節(jié)相關活動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10):871-882.
[7]郭鴻飛,付君,張永剛,等.經椎弓根椎體截骨術治療強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術后肺功能的改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6, 26(1):37-42.
[8]趙陸,劉超,張永剛,等.強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矯形后腹部變化及消化功能的改變[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5,25(9): 805-810.
R473.6
B
1671-8194(2016)31-0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