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芳
我們要改變學生對古文的畏懼,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有效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以確保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體會中找到學習古文的樂趣,進而在培養(yǎng)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也為高質(zhì)量古文課堂的實現(xiàn)做出相應的貢獻。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古文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如何提高古文教學質(zhì)量進行論述。
一、自主閱讀古文
閱讀是學習古文的第一步,也是學生熟悉古文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形成。但是,很多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幾遍之后,依舊是在讀漢字,對文本中的短句、停頓根本不知所措。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古文學習質(zhì)量,也為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在古文閱讀中,我們首先要教會學生進行停頓,這樣才能為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欣賞《小石潭記》時,為了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古文學習質(zhì)量,在本節(jié)課的授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試著對全文進行停頓劃分,比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引導學生按照“主謂賓”的形式對句子進行停頓劃分,這樣不僅能夠?qū)h字連接成詞,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大意,而且,正確地停頓劃分,也能讓學生感受古文中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
二、自主翻譯古文
鼓勵學生進行自主翻譯,提高學生的自主理解能力是課改的基本要求之一。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我們一直采取的是教師“一言堂”的模式,為了讓學生應對考試,學生在古文學習中一直采取的是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在解答“閱讀賞析”中的課外文言文時,失分最多??梢姡@樣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我們可以借助古文自主翻譯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古文基本知識,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還以欣賞《小石潭記》為例,在學生自主閱讀之后,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jié)合教材下面的注釋對文本進行自主翻譯,了解文本所表達的意思,并將自主把握不準的句子勾畫出來。同時,組織學生對文本所描述的內(nèi)容以“講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而且對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效率的提高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進而逐步端正學生對古文學習的態(tài)度,提高學習古文的質(zhì)量。
三、自主欣賞古文
鑒賞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也有助于古文價值的最大化實現(xiàn)。因此,在古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引導學生對文本中所描繪的情境,所闡述的觀點進行欣賞,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同樣以欣賞《小石潭記》為例,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鑒賞,對文本中的一些優(yōu)秀的句子進行自主鑒賞,比如:“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引導學生對該句子進行翻譯,并展開想象力感受作者對景物入微的觀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感受文本中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情感,以確保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xiàn)。
古文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性,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個人的修養(yǎng),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真正成為古文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謝月妹.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質(zhì)量[J].課堂內(nèi)外:教師版,2013(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