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桂花
(甘肅省高臺縣東苑幼兒園,甘肅 高臺 734300)
發(fā)揮地方資源優(yōu)勢 提高幼兒教育實效
方桂花
(甘肅省高臺縣東苑幼兒園,甘肅 高臺 734300)
本文從四個方面著眼,結合我園教育教學實踐,探索如何發(fā)揮地方資源優(yōu)勢,切實提高幼兒教育實效,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地方資源;幼兒教育;實效
地方資源,顧名思義,即當地所特有的資源,包括地方材料,地方文化等。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實施,如何開發(fā)利用地方資源日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陳鶴琴先生指出:“農村幼兒園應挖掘、利用農村的自然環(huán)境進行教育,形成農村特色,從而有效提高幼兒教育實效?!薄毒V要》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社區(qū)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因此,充分利用地方資源開展幼兒園各項活動,成了幼教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下面我就如何發(fā)揮地方資源優(yōu)勢,切實提高幼兒教育實效談一些膚淺的認識。
首先,要理解地方資源的內涵。地方資源是學校所在當地的自然生態(tài)和文化生態(tài)方面的資源,包括地方地理、民俗風情、傳統(tǒng)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當代社會大力提倡用地方資源來教育孩子,我覺得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地方資源來源于幼兒所生存的環(huán)境,是幼兒所熟悉的,是幼兒所樂意接受的事物,在此基礎上對幼兒進行本土化教育,更能萌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其次,要探索走本土化之路。在執(zhí)教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大城市的課程教材并不完全適合在我們小縣城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未來版的教材中,有些是向幼兒介紹西湖、斷橋、雷峰塔的,對于這些外地的文化特色,單單靠幾張圖片要讓我們這里的孩子完全接受、了解,那是不太現(xiàn)實的。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學會篩選,學會經驗的遷移,于是探索生成了一個新的主題《夸夸我們的家鄉(xiāng)》,主要向幼兒介紹一些家鄉(xiāng)的特色小吃和特產讓幼兒知道家鄉(xiāng)的飲食和文化特色,萌發(fā)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再次,要利用地方資源激發(fā)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并對幼兒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留芳百世的清朝提督閻相師,二十五歲就為國犧牲的紅軍先烈王銘五,以及用殘缺的身體,譜寫生命贊歌的許艷紅等,我們應該利用這些地方名人資源,讓事實來說話,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宣傳教育,以名人為榜樣,讓幼兒走近人物,走進歷史,陶冶其情操,健全其人格。
在幼兒園內,區(qū)域活動是孩子最樂意參與的,因為在每個區(qū)域里面,幼兒都能找到他們最喜歡做的事。當然,在區(qū)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關鍵,如果材料總是以“老面孔”出現(xiàn)在孩子面前,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新鮮感。我園是一所城鄉(xiāng)結合的幼兒園,很大一部分幼兒來自農村,如果我們在區(qū)域活動中時常更換一些本土材料,那一定會引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感到新鮮和好奇。比如在美工區(qū),我們可以投放一些大豆、綠豆、蠶豆等豆類,利用它們來粘貼畫;在種植區(qū),我們可根據季節(jié)變換盆景,秋天擺放各色菊花,冬天擺放水仙花,春天擺放幾枝桃花,迎春花,到了夏天我們可建議家長們帶領孩子去月牙湖公園看一看荷花;在動物區(qū),我們可以請家長利用休息時間和孩子一起去濕地捉蝌蚪,并把它們帶到幼兒園來,和小朋友一起觀察蝌蚪的成長變化過程,也可以飼養(yǎng)小螃蟹、小金魚等,供幼兒觀賞,了解它們的習性,從而增長他們的知識;在操作區(qū),我們還可以利用筷子來夾豆子,鍛煉幼兒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等。
家長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現(xiàn)實的地方資源。在學前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了充分發(fā)揮家長資源的作用,我們要先讓家長明確幼兒教育的目的、內容與要求,以及需要家園合作的地方。只有這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比如有些教學活動需要課前對幼兒做一些知識鋪墊,那我們就可以請孩子們回去問家長,讓家長對幼兒進行知識傳授;有時候,有些活動需要請“理發(fā)師”“廚師”等特殊職業(yè)的人,那我們就可以請當廚師的或者理發(fā)師的家長來為小朋友上課。實踐證明,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可以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我園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有著豐富而獨特的自然資源,如一望無際的田野、豐富多彩的農作物、神秘奇特的昆蟲等,應立足這些地方資源,打造屬于自己的課程本色??梢蕴m州版新編幼兒活動教材為線索,以農村地方化資源為素材,以課程整合為依托,從園內到園外,從室內到鄉(xiāng)間,從小區(qū)域到大社會,不斷拓展課程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聯(lián)系當地實際,挖掘、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幼兒課程資源,使幼兒課程更趨地方化、個性化、多樣化,使幼兒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時,增強對社會和自然的感知與了解。另外,教師還要通過各領域的活動來幫助幼兒感知地方之美。如美工活動:讓幼兒通過泥工、繪畫、手工,表現(xiàn)家鄉(xiāng)的美麗風光;語言活動:開展關于家鄉(xiāng)民間故事講述、童謠朗誦、講述家鄉(xiāng)的新變化等活動;科學活動:認識家鄉(xiāng)的農作物、濕地、天鵝等。同時,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如我是未來小主人、我愛我家等活動,把孩子們對家鄉(xiāng)的具體形象認識作一系列較為全面的概括、總結,將幼兒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作為激勵他們積極向上的動力。
開展健康活潑的民間游戲。民間游戲是一種簡便、易行、經濟實惠的活動,也是幼兒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活動形式。它不但豐富了幼兒的戶外活動,而且促進了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幼兒園充分利用小班孩子由老人接送的特點,開展民間兒歌游戲活動。如能鍛煉幼兒手腳靈活運用的“抓子”“跳房子”“滾鐵環(huán)”“陀螺”等;能鍛煉跳躍、奔跑的“跳繩”“丟手絹”“老鷹抓小雞”等;能訓練平衡的“踩影”“抽七打八”等,這些游戲不僅對幼兒的品格培養(yǎng)、體魄健全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對孩子能力的發(fā)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催化作用。同時,挖掘新鮮有趣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如障礙跳這一項目中的“障礙”用的是一些廢舊飲料瓶,跨欄跑中的“跨欄”用的是秸稈,“夾物高手”中的材料用的是黃豆……另外,還開展了滾輪胎、扔沙包、摘果子等比賽,雖然沒有昂貴的道具,但孩子們卻充分感受到了活動的快樂,也對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產生了更加濃厚的感情。這些材料唾手可得,孩子們興趣來了可以隨時投入到有趣的活動中去。
陳鶴琴先生曾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活的教科書?!蔽覀兊募亦l(xiāng)是一片亮麗而廣闊的天地,有著獨特的物產資源和地方文化,幼兒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有效的地方教育資源,因地制宜,立足素質教育,提高教育實效,促進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只有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出活潑、自信、開朗且勇于探索的新世紀兒童。
[責任編輯 房曉偉]
G61
A
1673-9132(2016)32-0253-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