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古浪縣實施旱作馬鈴薯項目的成效與主要做法

      2016-01-28 18:34:59陳志宏李蘭輝甘肅省古浪縣園藝技術工作站甘肅古浪733100
      中國馬鈴薯 2016年1期
      關鍵詞:旱作做法成效

      陳志宏,李蘭輝(甘肅省古浪縣園藝技術工作站,甘肅 古浪 733100)

      ?

      古浪縣實施旱作馬鈴薯項目的成效與主要做法

      陳志宏,李蘭輝*
      (甘肅省古浪縣園藝技術工作站,甘肅古浪733100)

      摘要:介紹了甘肅省古浪縣2007 ~2014年實施甘肅省旱作馬鈴薯項目的成效與主要做法。成效表現(xiàn)在:提高了馬鈴薯良種覆蓋率和生產效益;促進了馬鈴薯區(qū)域化布局和標準化生產;落實了惠農政策,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加快了品種更換步伐;創(chuàng)新了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技術等。其主要做法是: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責任制;精心安排部署,深入宣傳發(fā)動;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幫扶力度;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任務落實;加強殘膜回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關鍵詞:旱作;馬鈴薯;項目;成效;做法

      甘肅省古浪縣地處河西走廊東端,農業(yè)生產用地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境內年降水量僅有300 mm左右,且集中在7 ~9月,屬典型的旱作農業(yè)區(qū)。旱作農業(yè)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區(qū)7個鄉(xiāng)鎮(zhèn)7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3.53萬hm2,占全縣總耕地面積的48%,主要種植小麥、豌豆和馬鈴薯等作物,正常年份春夏連旱頻繁發(fā)生,農民大面積種植的小麥、豌豆幾乎每年都要遭受“卡脖子”旱,產量低而且不穩(wěn)定,甚至絕收,嚴重制約著山區(qū)農業(yè)發(fā)展、農民脫貧和農村經(jīng)濟效益。

      自2007年甘肅省農牧廳、甘肅省財政廳將古浪縣列為全省12個旱作農業(yè)項目示范縣扶持以來,古浪縣農業(yè)技術部門借鑒甘肅省東部旱作農業(yè)區(qū)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立足古浪縣實際,通過品種更換、全膜覆蓋、集雨抑蒸和高壟栽培等技術的組裝配套,示范推廣了旱作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技術,截至2014年,古浪縣旱作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面積已由2007年的0.034萬hm2發(fā)展到2.229萬hm2,7年累計示范推廣2.499萬hm2。古浪縣旱作馬鈴薯項目的實施,不僅推動了古浪縣馬鈴薯新品種更新?lián)Q代步伐,擴大了馬鈴薯播種面積,而且提升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對促進古浪縣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yè)增效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1 取得的主要成效

      1.1提高了馬鈴薯產量和效益

      通過連續(xù)7年的品種更新、全膜覆蓋、壟作栽培、配方施肥、藥劑拌種和合理密植等先進實用技術的組裝配套和推廣運用,提高了馬鈴薯的生產效益。同時,旱作區(qū)馬鈴薯出苗整齊,生長旺盛,經(jīng)調查和實地測產,項目實施以來,項目區(qū)平均產量達到2 045 kg/667m2(最高產量達到2 848 kg/667m2),較常規(guī)種植平均產量1 285 kg/667m2增產760 kg/667m2,增長59.1%,商品率達到75%以上,較常規(guī)種植提高了13.6個百分點。按市場平均收購價0.60元/kg計算,新增產值456.00元/667m2,扣除生產成本,新增純收益483.00元/667m2,通過項目實施,7年累計新增產值17 093.16萬元,新增經(jīng)濟效益18 105.26萬元,促進了馬鈴薯區(qū)域化布局和標準化生產。

      旱作馬鈴薯項目實施過程中,古浪縣實行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栽培、統(tǒng)一管理的良種良法配套措施。在南部山區(qū)的黃羊川鎮(zhèn)、黑松驛鎮(zhèn)、干城鄉(xiāng)、新堡鄉(xiāng)、橫梁鄉(xiāng)、十八里堡鄉(xiāng)和古豐鄉(xiāng)等7個鄉(xiāng)鎮(zhèn)74個行政村建立了以‘隴薯3號’、‘隴薯6號’為主,以‘新大坪’、‘莊薯3號’為輔的專用馬鈴薯生產區(qū),示范面積累計達到2.499萬hm2。

      1.2降低了生產投入,落實了惠農政策

      在實施旱作馬鈴薯項目過程中,從宣傳發(fā)動到良種、地膜的供應,農戶都十分積極。在地膜、馬鈴薯種子供應上,項目配套1.5 kg/667m2地膜,種薯補貼0.20元/kg,使農戶生產投入降低了48.00元/ 667m2。因此,旱作馬鈴薯項目盡管補貼資金相對較少,但對項目區(qū)農戶來說,不僅降低了生產投入,更重要的是更換了自家種植多年、混雜和退化的老品種。種植農戶得到了優(yōu)良品種和先進配套技術帶來的經(jīng)濟效益。

      1.3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加快了品種更換步伐

      項目實施中,采用一鄉(xiāng)多點,集中連片,帶動示范,整村推進的方法。通過國家補一點,個人拿一點的方式購買馬鈴薯良種,淘汰農戶自留自兌、種性退化和品質低下的老品種,特別是在示范點上,馬鈴薯出苗整齊,生長旺盛,增產效果明顯,截至2014年,全縣旱作馬鈴薯壟側栽培面積已擴大到2.229萬hm2。使項目區(qū)脫毒種薯統(tǒng)供率達到了32.6%以上,良種覆蓋率達到100%,藥劑拌種率達到86%。不僅加快了馬鈴薯良種更新?lián)Q代步伐,而且提高了農戶對良種的認知能力,將原來的被動購種轉變成農戶勇躍購種的自覺行動。

      1.4創(chuàng)新了栽培技術

      1.4.1探索并總結出了旱作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技術

      借鑒甘肅省東部旱作農業(yè)區(qū)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在多年試驗示范研究的基礎上,探索總結出古浪縣旱作馬鈴薯全膜壟作栽培技術,該技術起壟規(guī)格為:壟間距100 cm,壟寬60 cm,溝寬40 cm,壟脊高15 ~ 18 cm。為便于集雨,變梯形壟面為橢圓形,壟的走向與坡面等高線一致;覆膜方式采用壟溝全膜覆蓋,用寬120 cm,厚0.008mm的地膜,于4月上中旬,土壤耕層解凍約10 ~15 cm時及時起壟,最好采用深秋覆膜或早春頂凌覆膜;適宜播種期為4月下旬至5月初。播種時將種薯破膜點播在壟兩側半坡上,株距35 cm,播種深度12 ~15 cm,保苗3 700 ~3 800株/ 667m2;施肥水平為施農家肥3 000 ~4 000 kg/667m2,純N 6 ~8 kg/667m2,P2O56 ~8 kg/667m2,K2O 5 kg/ 667m2;施肥方法采用1次性起壟基施。創(chuàng)新了栽培技術,提升了技術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1.4.2改進了常規(guī)地膜栽培技術

      一是在栽培上改露地粗放栽培為全地膜覆蓋栽培,地面100%覆膜;二是由傳統(tǒng)的春季覆膜改為深秋覆膜,最大限度地將7 ~9月的降雨盡可能地保蓄在土壤中;三是在種植方式上由平作穴播變?yōu)閴抛髟耘?、壟側穴播,既滿足了馬鈴薯生長需求,并且抗旱增產效果顯著。

      1.4.3完善了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播種程序

      在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播種程序上,創(chuàng)新了播種技術,研究制定了2種播種程序。第1種:深翻→耙磨整地→開溝→施入肥料、殺蟲劑→播種→起壟→噴除草劑→覆膜;第2種:深翻→耙磨整地→開溝→施入肥料、殺蟲劑→起壟→噴除草劑→覆膜→破膜打孔→播種→濕土封嚴膜孔。第1種播種方式,可以加大播深,且深淺一致,利于生長和結薯,但必須在膜上覆土2 cm,否則影響出苗,優(yōu)點是可以靠薯苗直接破膜頂土出苗,減少放苗用工,缺點是出苗相對較慢。第2種播種方式,覆膜后地溫上升快,出苗較快,如遇天旱底墑不足,可注水播種,但不宜達到標準播種深度。

      1.4.4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壓土引苗的方法

      結合播種在播種面上覆土5 ~6 cm,輕拍形成順壟土面,靠薯苗頂力破膜出苗,有效解決了膜面燒苗造成的缺苗問題。

      2 主要經(jīng)驗與做法

      2.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責任機制

      為確保旱作馬鈴薯項目的順利實施,實行行政、技術雙軌責任制。一是成立了由縣委分管領導任組長,人大、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農牧、財政、農林辦、農機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協(xié)調、督促檢查工作;二是成立了示范點建設組、農業(yè)技術培訓組、種薯(子)調運組、地膜供應組和農機培訓組共5個業(yè)務小組。建立了縣級領導聯(lián)系鄉(xiāng)鎮(zhèn)、部門領導幫鄉(xiāng)包村、鄉(xiāng)鎮(zhèn)領導包村抓點、幫扶隊員和鄉(xiāng)村干部包組包戶、農業(yè)技術干部包技術的馬鈴薯全膜壟側種植工作幫建責任制。形成了縣、鄉(xiāng)、村、組4級聯(lián)動,責任共擔、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為全面完成馬鈴薯全膜壟側種植任務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責任機制保障。

      2.2精心安排部署,深入宣傳發(fā)動

      項目實施前后,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組織相關部門深入山區(qū)各鄉(xiāng)鎮(zhèn)和田間地頭實地調研,邀請省市專家把脈號診,并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分年度制定了《古浪縣南部山區(qū)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項目實施方案》和《古浪縣馬鈴薯全膜壟側種植任務考核辦法》,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技術標準,制定了有力的推進措施和獎懲辦法。每年3月份,古浪縣在重點示范鄉(xiāng)鎮(zhèn)召開南部山區(qū)馬鈴薯全膜壟側種植動員大會,對項目實施做進一步的動員和安排。古浪縣邀請武威市有關專家和古浪縣內種植能手,與抽調的業(yè)務技術骨干130余人組成宣講團和小分隊,深入鄉(xiāng)村,巡回開展宣傳和科技培訓,有效激發(fā)和調動了農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3強化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2.3.1強化領導服務

      項目實施以來,縣鄉(xiāng)抽調247名機關干部和專業(yè)技術人員包村蹲點,全力配合鄉(xiāng)村開展工作。一是配合鄉(xiāng)村積極發(fā)動農戶、規(guī)劃地塊、落實農戶和種植面積;二是加強施肥、起壟、覆膜、點種、病蟲害防治及后期田間管理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和質量把關,確保能夠種得好,長勢好,收益好。

      2.3.2抓好技術培訓

      在技術培訓中,緊緊圍繞全膜壟側栽培技術,以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墑,用好用活天然降水為目標,實行梯次培訓的方式,開展產前、產中、產后服務。首先抓縣鄉(xiāng)農業(yè)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再從培養(yǎng)、培訓農民技術骨干入手,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技術培訓。7年共舉辦技術骨干專題培訓班75場次,開展各類農民技術培訓宣講、田間巡回指導等3 363場次,邀請或組織現(xiàn)場操作演示、現(xiàn)場觀摩會28次,開展廣播電視講座24次,印發(fā)宣傳資料和掛圖9.3萬份,培訓科技示范戶720戶,培訓技術骨干450人,培訓農民10.1萬人(次),保證了示范區(qū)每戶有1人掌握此項技術,同時選派20多人參加了省、市技術培訓,大幅提高了該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

      2.3.3建立示范基點

      在項目實施各鄉(xiāng)鎮(zhèn)建立各具特色的示范基點,共建立萬畝以上示范點3個,千畝以上示范點101個,五百畝以上示范點178個,百畝以上示范點843個。每年邀請各級領導,組織技術干部及農戶代表進行現(xiàn)場檢查、觀摩學習,切身體驗到新技術應用的整體效益,有效地帶動了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2.3.4認真開展試驗研究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開展品種比較、覆膜壟作栽培優(yōu)化模式、全膜壟作栽培最佳覆膜方式、不同覆膜時期保墑效果、滲水膜覆蓋效果及施肥技術等試驗研究16項。并通過整理資料、田間試驗測試、分析研究,提交專題研究報告8項,調研報告7項,總結出了馬鈴薯晚疫病發(fā)生原因及防治對策,篩選出了適宜全膜壟側栽培的品種5個(主推品種為‘隴薯3號’、‘隴薯5號’、‘隴薯6號’,搭配品種為‘莊薯3號’和‘新大坪’),明確了旱作馬鈴薯全膜壟側栽培種植規(guī)格和在不同區(qū)域、降水量下的最佳覆膜方式、覆膜時期、主推品種、施肥用量及施肥方法,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2.3.5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

      在全力搞好技術服務的同時,農牧部門及早著手地膜和種薯的組織調運工作,并根據(jù)鄉(xiāng)鎮(zhèn)工作進展情況,及時將地膜、種薯供應到鄉(xiāng)、村和農戶,7年共調供地膜3 907.5 t,種薯1.52萬t,確保了旱作馬鈴薯項目的順利進行。為及早解決馬鈴薯的“賣難”問題,古浪縣政府在扶持古浪天源農業(yè)產業(yè)公司等龍頭企業(yè)和十八里堡高峽平湖專業(yè)合作社、黃羊川農裕專業(yè)合作社等合作組織擴大購銷規(guī)模的同時,指導有關部門的鄉(xiāng)鎮(zhèn)通過引進客商實地考察洽談、召開產銷信息發(fā)布會和新聞媒體宣傳等形式,為企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購銷大戶與種植戶牽線搭橋,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同時,發(fā)動古浪縣購銷大戶、專業(yè)合作社和群眾,加快貯藏窖(庫)建設,擴大鮮薯貯存量,延長鮮薯上市時間,實行反季節(jié)銷售,提高銷售收入。

      2.4多方籌集資金,加大幫扶力度

      縣委、縣政府研究制定相關補助政策,加大對發(fā)展旱作馬鈴薯項目的扶持力度。主要采取項目支持、財政補貼、信貸扶持、單位幫扶和群眾自籌等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在地膜供應上,全縣1.5 萬hm2,配套地膜1.5 kg/667m2,重點示范區(qū)除項目配套地膜1.5 kg/667m2外,另由市、縣補貼地膜1.5 kg/667m2,再由幫扶單位、鄉(xiāng)鎮(zhèn)、農戶自籌等方式共同解決地膜1.5 kg/667m2;馬鈴薯種薯由縣農牧局統(tǒng)一調運、供應,并對種薯給予0.20元/kg的補貼;在農機具購置上,相關業(yè)務部門對各鄉(xiāng)鎮(zhèn)示范面積進行核查確認后,按五百畝以上的示范面積配套供應農機具。農機具購置資金通過國家農機具項目補貼30%、縣政府補貼50%、農戶自籌20%的方式解決。種植期間,共調配省上統(tǒng)一配備的畜力起壟機174臺,縣政府配備的機械起壟機208臺;在資金扶持上,整合扶貧資金、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資金積極給予支持,金融部門對種植戶給予積極扶持,各幫扶部門加大幫扶力度,組織干部深入鄉(xiāng)村幫助群眾開展起壟覆膜工作,共落實各類資金819萬元;在人力幫扶上,為了幫助支持鄉(xiāng)鎮(zhèn)按期完成任務,縣抽調176名縣科級干部駐鄉(xiāng)蹲村開展資金、技術、人力等幫扶工作,基本達到了每個鄉(xiāng)鎮(zhèn)2名縣級領導、14個幫扶單位,村均2名幫扶隊員,規(guī)模、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為幫助鄉(xiāng)鎮(zhèn)完成任務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2.5加強督促檢查,確保任務落實

      項目實施以來,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的熱心關注與大力支持。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多次到古浪縣督查指導工作,有力地促進了種植任務的落實。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強化督查、跟進問效??h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巡回督查抓進度,分管領導現(xiàn)場指導抓落實,縣級聯(lián)系領導駐鄉(xiāng)蹲點抓協(xié)調、抓幫扶,有效地促進了工作進展。

      2.6加強殘膜回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為防止殘膜產生“白色污染”,業(yè)務部門在做好后期技術服務的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民群眾宣傳殘膜污染的危害,指導幫助農民對農田中的殘膜及時清理干凈,集中處理;縣政府依托殘膜收購企業(yè)在各鄉(xiāng)鎮(zhèn)設立殘膜收購點,采取“以舊換新、以獎代補”等措施,專門解決殘膜回收問題,以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在旱作馬鈴薯項目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多年來由于山旱區(qū)群眾主要以打工為生,生產生活比較困難,而本項目實施面積大,沒有配套資金,只能為農戶提供1.5 kg/667m2的地膜,地膜供應量少,若非縣內通過其他措施加以適當補貼,群眾接受程度低,項目實施難度大;二是每年馬鈴薯春播期間,區(qū)域內大部分青壯年外出打工,缺乏勞動力,給按期播種造成一定困難;三是項目實施以來,種薯用量大,全縣范圍內又沒有較大規(guī)模的馬鈴薯良種繁育基地,絕大部分種薯需到外縣調運,路途遙遠,成本增加;四是縣內沒有規(guī)模較大的加工企業(yè),生產的馬鈴薯只能依靠鮮薯外銷,不能實現(xiàn)加工增值,降低經(jīng)濟效益。

      為使該項目能長期進行下去,一是在適宜繁種的地方如古浪縣黃羊川鎮(zhèn)、黑松驛鎮(zhèn)等地區(qū)建立一定規(guī)模的種薯生產基地,增加繁種產量,減少調種運費,降低生產成本;二是通過內引外聯(lián)方式,吸納資金,建立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加工企業(yè),利用充足的馬鈴薯資源實現(xiàn)加工增值,保證馬鈴薯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品種介紹

      Achievements and Main Practices of Dry Farming Potato Project Implement in Gulang County

      CHEN Zhihong,LI Lanhui*
      (Gulang Horticulture Technique Workstation,Gulang,Gansu 733100,China)

      Abstract:ract:The achievements and main practices of dry farm ing potato project im p lement in Gulang County during 2007-2014 were introduced.The main achievements were that the certified seed potato coverage rate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were increased;the region arran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of potato were promoted;the policy of benefiting farmers was imp lemented;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was mobilized;the pace of variety rep lacement was accelerated,and the potato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 ith covered ridge were innovated.The main approaches included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im proving accountability,elaborating arrangements,expanding propaganda,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s ofearly stage,m idd le stage,and late stage ofagriculturalproduction,raising fund to Intensify aid efforts,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ensuring the im p lementation of the tasks,strengthening waste film recycling,and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environments.

      Key Words:ords:dry farm ing;potato;project;achievement;practice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李蘭輝,農藝師,主要從事園藝作物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E-mail:glxyyz@163.com。

      作者簡介:陳志宏(1971-),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園藝作物栽培技術及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西北區(qū)馬鈴薯節(jié)水高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BAD06B03)”;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專項資金(CARS-10)。

      收稿日期:2014-12-25

      中圖分類號:S5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635(2016)01-0059-04

      猜你喜歡
      旱作做法成效
      讓“有機旱作·晉品”成為一張靚麗名片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有機旱作落地生根 實用技術推廣見效
      在『有機旱作』上做出特色
      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醫(y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必要性及成效分析
      鹽城市農業(yè)保險發(fā)展現(xiàn)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奇台县| 军事| 丁青县| 太和县| 札达县| 商河县| 平泉县| 富民县| 安新县| 比如县| 清新县| 肥城市| 察哈| 五寨县| 绥德县| 天台县| 焦作市| 柳江县| 宣恩县| 江油市| 龙门县| 衡阳县| 长汀县| 甘南县| 休宁县| 双鸭山市| 敖汉旗| 洮南市| 陈巴尔虎旗| 逊克县| 南开区| 都匀市| 台前县| 黄龙县| 花垣县| 沈阳市| 铜川市| 樟树市| 和硕县| 宜阳县|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