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摘 要:長期以來,農村學生在寫作時總是沒有可寫的,不知道怎么寫,寫作能力很難提高。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如何積極有效地引導學生運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農村寫作資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已經成為農村語文教師積極思考的課題。主要分析了培養(yǎng)農村學生作文能力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農村;語文;作文
作文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人們認識生活、綜合運用語文文字的體現(xiàn),還是寄托人們思想感情的載體,能夠有效地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針對具有廣闊天地的農村來說,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善于挖掘農村生活資源,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體驗、運用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有東西可寫,提高寫作能力。那么,如何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觀察農村自然風光,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
農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農村的獨特風光,逐漸提高學生的觀察生活能力,將生活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語文的理解。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農村自然風光,拓展學生的作文素材。農村有著生機勃勃的景色,如田野、小河、花草、房屋、山坡等,這些獨特的大自然景色是城市鋼筋緩凝土所無法比擬的,這些美好的事物,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眼界,也陶冶了學生的心靈。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上樹捉鳥、下河撈魚、喂雞喂鴨、抓泥鰍、挖野菜等生活趣事出發(fā),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其次,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田野里去觀察四季的風景,如不同顏色和形狀、田野莊稼景色等,當學生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希望借助文字來寄托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當單純的觀察轉換為流暢的文字,就不僅會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能力,還會培養(yǎng)學生對家鄉(xiāng)的感情。最后,教師要結合名人作品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和寫作,如,在學習著名文學家朱自清的《春》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作者筆下的春世界,并自己去體會農村的春世界,與作者所描述的比較一下,培養(yǎng)學生多觀察生活,運用文字記錄生活,提高寫作技巧和能力。
二、記錄農村風土人情,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農村人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等風土人情都是語文寫作中的重要資源,農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農村風土人情,讓所寫文章具有真情實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和睦相處、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夫妻相愛等小事入手,并將生活中這些生動的畫面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寫作素材,久而久之,學生寫出的文章真實性和感情性就會變得濃厚。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觀察、體會、詢問等方式去認識農村熱鬧非凡的春節(jié)、粽子飄香的端午、全家團圓的中秋、正月十五的元宵、男婚女嫁、殯葬入殮等習俗,讓學生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調查中感受濃厚的鄉(xiāng)土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當學生在農村風土人情中感受到歡樂或者悲傷情緒時,引導學生記錄下來,寫出來的文章不僅生動,還具體感人,因而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擬出一些小作文題目,如《我親眼見的喜事》《我的鄰居》《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團圓中秋節(jié)》等,讓學生從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中來寫作??傊處熞朴诓蹲綄W生的認知世界,拓展學生的寫作素材,讓學生利用真情實感寫文章。
三、多渠道訓練寫作,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
很多農村語文教師在上寫作課的時候,往往是為學生念范文之后規(guī)定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交出文章,學生東擠擠西擠擠終于擠出了一篇文章,結果效果總是不理想,也讓學生對作文課產生了懼怕心理。在新課程標準下,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轉變這種單一的寫作課模型,豐富訓練寫作模式,逐漸消除學生的懼怕心理。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只要寫清楚明白就行,當學生有輕松感之后,就會對作文慢慢消除害怕心理。其次,教師要加強寫作活動訓練,引導學生開展對各種人物、事物的觀察和思考,如開展讀報、朗誦、說話、寫話、手抄報、普通話演講、講故事、寫觀察日記、寫片段作文等活動,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視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也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最后,教師在作文命題的時候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學生喜聞樂見的題目,凸顯靈活性,盡量多設置一些半命題和自命題的作文,讓學生多發(fā)揮主動性,消除對寫作的懼怕心理。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