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德海
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對比研究
關德海
目的探討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效果及不良反應。方法80例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帕羅西汀組與艾司西酞普蘭組,各40例。帕羅西汀組采用帕羅西汀治療,艾司西酞普蘭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帕羅西汀組總有效率為95.0%,與艾司西酞普蘭組的92.5%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艾司西酞普蘭組較帕羅西汀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明顯更低(P<0.05),治療4周后兩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帕羅西汀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0%,與艾司西酞普蘭組的2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抑郁癥患者應用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且兩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相仿,具有相當?shù)呐R床應用價值。
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抑郁癥;療效;不良反應
抑郁癥是一種情緒的障礙,是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征的綜合征??赡軓那榫w的所謂“正常”或輕度情緒不佳到嚴重的抑郁[1]。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為新一代抗抑郁常用藥物,有共同的藥理特性抑制神經(jīng)元再攝取5-羥色胺(5-HT),而對其他神經(jīng)遞質卻沒有明顯的影響。現(xiàn)以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對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抑郁癥患者80例,隨機分為帕羅西汀組與艾司西酞普蘭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抑郁癥的診斷標準[2]。其中帕羅西汀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17~76歲,平均年齡(39.0±13.5)歲;遲滯性抑郁12例,激越性抑郁12例,焦慮反應2例,軀體化癥狀14例。艾司西酞普蘭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18~80歲,平均年齡(39.0±15.5)歲;遲滯性抑郁21例,激越性抑郁10例,焦慮反應2例,軀體化癥狀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帕羅西汀組采用帕羅西汀治療,起始10 mg,1次/d。以后根據(jù)病情,可逐漸加10 mg,最高劑量為40~50 mg/d。連續(xù)用藥3周。以后根據(jù)臨床反應增減劑量,每次增減10 mg,間隔不得少于 1周。最大推薦劑量為50 mg/d (治療強迫癥可60 mg)。老年人或肝、腎功能不全者可從10 mg/d開始,最高用量≤40 mg/d。
艾司西酞普蘭組采用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初始劑量為5 mg/d,3 d后加至10 mg/d,1次/d。根據(jù)患者的臨床情況最大劑量可增加至20 mg/d。通常2~4周可控制抑郁癥狀,癥狀緩解后需鞏固維持治療至少6個月。伴或不伴恐怖癥的患者:初始劑量為5 mg/d,持續(xù)1周后可考慮增加至10 mg/d。根據(jù)患者的個體反應,劑量可增至20 mg/d。老年患者推薦半量使用本品,最大劑量≤20 mg/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分別采用HAMD和副反應量表(TESS)進行評定[3]。療效標準:痊愈:減分率≥75%,顯著進步:減分率為50%~74%,進步:減分率為25%~49%,無效:減分率<25%。總有效率=(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經(jīng)藥物治療,帕羅西汀組痊愈29例,顯著進步6例,進步3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0%。艾司西酞普蘭組痊愈27例,顯著進步7例,進步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艾司西酞普蘭組治療前HAMD評分為(28.50±8.72)分,治療2周后為(15.65±8.53)分,治療4周后為(11.85±5.32)分;帕羅西汀組治療前HAMD評分為(27.30±6.15)分,治療2周后為(21.55±7.56)分,治療4周后為(10.90±5.50)分。兩組治療前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艾司西酞普蘭組較帕羅西汀組HAMD明顯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兩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帕羅西汀組中了現(xiàn)不良反應12例,其中心動過速3例,心電圖異常3例,便秘3例,肝功能異常1例,口干1例,嗜睡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0%。艾司西酞普蘭組出現(xiàn)不良反應8例,共中心動過速3例,心電圖異常3例,便秘1例,嗜睡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0%。兩組患者經(jīng)對癥處理后均好轉。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抗抑郁藥種類很多,綜合考慮藥物的藥理學特征,患者的臨床癥狀、生理特點及軀體情況等因素才更有利于選擇出合適的藥物[4]。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是新一代的抗抑郁劑,均為選擇性的5-HT再攝取抑制劑[5]。
艾司西酞普蘭是單一的左旋對應體,在體內(nèi)對5-HT再攝取的抑制作用是外消旋體的5~7倍[6,7]。艾司西酞普蘭的不良反應通常都短暫且輕微,常發(fā)生于用藥后1~2周,持續(xù)治療后不良反應或逐漸減輕至消失[8]。帕羅西汀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易透過血腦屏障,分布容積大[9]。代謝產(chǎn)物無活性,主要經(jīng)過肝臟代謝經(jīng)過腎臟排泄,少量有大便排出[10]。帕羅西汀由于有較強阻斷5-HT回收的作用,5-HT濃度在突觸間隙中升高亦強,故由于5-HT的增多而導致的腸胃道癥狀的發(fā)生率也較多些,5-HT系統(tǒng)過度活躍,有的也可產(chǎn)生焦慮癥狀,出現(xiàn)低鈉血癥[11]。不良反應有抗膽堿能作用,輕微而短暫。患者可出現(xiàn)口干、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失眠、白天思睡或嗜睡、乏力、多汗、頭痛、頭暈、震顫癥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艾司西酞普蘭和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且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較低,而艾司西酞普蘭對于抑郁治療起效快,可有效降低自殺風險,提高患者的依從性。
總之,抑郁癥患者應用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治療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且兩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相仿,具有相當?shù)呐R床應用價值。
[1]陳彥方,顧牛范.新編臨床精神藥物手冊.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5.
[2]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中華精神科雜志,2001,34(3):184-188.
[3]代大順.抑郁癥的藥物治療.中國藥物與臨床,2005,5(9):692-693.
[4]金衛(wèi)東.抗抑郁治療的效果評價及各類抗抑郁藥的療效比較.山東精神醫(yī)學雜志,2003,16(4):249.
[5]張明,陳衛(wèi)華,郭民,等.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1,13(1):15-17.
[6]李培強.帕羅西汀和氟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對比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9):152-153.
[7]許方義.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療效觀察.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2(10):80.
[8]丘春柳.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11):845-846.
[9]湯慶平,賴根祥,張靜,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中國藥師,2011,14(6):836-837.
[10]王厚亮.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抑郁癥的臨床對照研究——附87例分析.新醫(yī)學,2009,40(3):162-163.
[11]林紹英.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療效分析.醫(yī)藥,2015(15):277-27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3.058
2016-10-31]
125100 遼寧省復員軍人康寧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