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姍
(濟源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河南 濟源 459000)
?
·臨床研究·
加味知柏地黃湯聯合西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45例
陳姍
(濟源市人民醫(yī)院口腔科,河南 濟源 459000)
摘要目的:觀察中藥口服聯合西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將90例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西咪替丁片,每次400 mg,每日3次,口服;鹽酸左旋咪唑寶塔糖,每次45 mg,每日3次,口服,每服用2 d則停藥5 d后再繼續(xù)服用;同時使用生理鹽水或過氧化氫溶液對潰瘍灶進行清洗。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知柏地黃湯(熟地黃、知母、山茱萸、山藥、白及、澤瀉、牡丹皮、茯苓、石斛),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每次250 mL。兩組均以7 d為 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結果:治療組顯效 25例,有效17例,無效3例,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顯效 15例,有效18例,無效12例,有效率為73.33%。兩組對比,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中藥口服聯合西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可提高療效,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加味知柏地黃湯/治療應用;西咪替丁/治療應用;臨床觀察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口腔黏膜疾病,發(fā)病率較高,約為30%[1]。唇頰側黏膜是該病的好發(fā)部位,患病部位呈橢圓形或圓形的潰瘍,且會有持續(xù)較長時間的劇烈疼痛。該病的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主要與免疫功能異常、微循環(huán)改變和口腔菌群紊亂等相關。若不采取任何治療措施,該病雖然大概10 d就可自愈,但是間隔一段時間后又會復發(fā),具有較高的復發(fā)率[2]。西藥治療雖可在短時間內促進部分病灶的愈合,但對于新病灶的發(fā)生、抑制效果并不理想。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筆者采用加味知柏地黃湯聯合西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45例,總結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本院就診的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患者9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齡25~60歲,平均(41.35±1.28)歲;病程5個月~9 a,平均(5.34±1.07) a。對照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齡24~60歲,平均(41.05±1.30)歲;病程6個月~9 a,平均(5.57±1.24) a。所有病例均于唇內、舌邊、舌尖、兩頰黏膜和上顎等部位出現橢圓形或圓形的、大小不一的、單個或多個潰瘍灶,并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診斷標準
按照參考文獻[3]標準:①患者曾有口腔潰瘍病史,且病程為半年及以上;②病情反復發(fā)作,每間隔3個月即發(fā)作1次;③在舌、頰、唇等處發(fā)生直徑為5 mm 左右的潰瘍灶,且病灶充血,中心稍微凹陷,邊緣有紅暈圍繞,潰瘍表面覆有假膜,嚴重影響飲食。
3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給予西咪替丁片(由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9272),每次400 mg,每日3次,口服;鹽酸左旋咪唑寶塔糖(由四川德元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批號51023243),每次45 mg,每日3次,口服,每服用2 d則停藥5 d后再繼續(xù)服用;同時使用生理鹽水或過氧化氫溶液對潰瘍灶進行清洗。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加味知柏地黃湯,藥物組成:熟地黃24 g,知母12 g,山茱萸12 g,山藥12 g,白及12 g,澤瀉9 g,牡丹皮9 g,茯苓9 g,石斛10 g。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2次溫服,每次250 mL。
兩組均以7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4療效判定標準
按照參考文獻[4]標準。顯效:癥狀、體征均完全消失,潰瘍部位無疼痛感,潰瘍附近組織的黏膜充血完全消失,且1 a內無復發(fā)。有效:癥狀、體征均有所好轉,潰瘍部位的疼痛感有所緩解,潰瘍附近組織的黏膜充血部分消失,潰瘍面積縮小60%以上。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潰瘍部位的疼痛感未緩解,潰瘍面積無明顯縮小甚至擴大。
5統計學處理
6結果
6.1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1。兩組對比,經Ridit分析,u=2.63,P<0.01,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6.2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治療組無任何不良反應;對照組有2例出現大便次數增多且不成形,給予相應治療已好轉。
7討論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是一種原因不明卻具有周期性特點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潰瘍損害,又稱復發(fā)性阿弗它潰瘍。患者發(fā)病時會在唇頰側黏膜、舌尖或上顎等部位產生直徑為2~4 mm的橢圓形或圓形潰瘍灶,表面有一層黃色的假膜附著,中央凹陷,潰瘍灶周圍組織呈現充血狀態(tài),伴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灼痛感[6]。該病可在10 d左右自愈,且不會留下瘢痕;但是會對患者的進食、語言交流、心情等造成影響。西咪替丁屬于H2受體拮抗劑,可有效增加機體遲發(fā)性超敏干預,從而抑制T細胞,促進正常細胞快速恢復免疫調節(jié)功能,有助于潰瘍灶的愈合。左旋咪唑除了能有效調節(jié)免疫系統外,還可對T淋巴細胞及粒細胞的成熟產生促進作用[7]。雖然西藥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復發(fā)性潰瘍的病情,但其不良反應不利于身體康復。
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在中醫(yī)學上稱為“口瘡”,主要是由于機體胃火熾盛、脾胃不和、氣滯血瘀、肌膚失于濡養(yǎng)所致,因此,治療時應以滋陰降火、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和補腎健脾為主。加味知柏地黃湯方中山藥可對脾、腎產生滋養(yǎng)作用;熟地黃滋養(yǎng)腎臟;白及對肌肉生長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還能緩解疼痛;澤瀉祛除腎火;石斛與知母的通便效果良好;山茱萸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牡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退虛熱等作用;茯苓滲濕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8]。聯合西藥治療復發(fā)性口腔潰瘍,可提高療效,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達到緩解疼痛和保持血液循環(huán)通暢的目的。
8參考文獻
[1]黃晶.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展[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8):88.
[2]馬春華.外用利巴韋林氣霧劑聯合思密達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的效果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4,35(12):21-22.
[3]丁凱.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臨床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5,9(7):106.
[4]于慶.復發(fā)性口腔潰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33):113-115.
[5]張賢梅.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發(fā)病機制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進展[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10):2495-2497.
[6]李巖琦.康復新液治療口腔潰瘍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14,35(7):43-44.
[7]簡冬根.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中西醫(yī)治療48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6):45-46.
[8]黃微.復發(fā)性口腔潰瘍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22):290.
(編輯顏冬)
文章編號:1001-6910(2016)04-0023-02
中圖分類號:R781.5
文獻標志碼: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12
收稿日期:2015-12-11;修回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