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山西省交口縣畜牧局 032400)郭紅光 (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學校 030024)
種蛋孵化技術
周偉 (山西省交口縣畜牧局 032400)郭紅光 (山西省畜牧獸醫(yī)學校 030024)
孵化最適溫度隨肉雞的品種、季節(jié)、孵化器類型的不同而略有差異。一般立體孵化低于平面孵化,胚齡大的低于胚齡小的,夏季低于早春或晚秋。最合適的孵化溫度為37.8~38.3℃,在出雛機內(nèi)的出雛溫度為37.3℃,采用整批孵化,掌握溫度的原則是前期高、中期平、后期低。
孵化期中的溫度控制可采用變溫和恒溫孵化兩種。 (1)變溫孵化法分為4個階段,雞整個孵化期逐漸降溫; (2)恒溫孵化法分為 2 個階段: 1~19d, 37.8℃; 20~21d, 37.5℃。但必須將孵化室內(nèi)的溫度保持在22~26℃,如室溫較低而無法提高時,應提高孵化溫度0.5~0.7℃;如室溫較高而不能降到規(guī)定的標準時,則可考慮適當降低孵化溫度 (約降低0.2~0.6℃)。
整批孵化時適宜的孵化濕度應掌握 “兩頭高,中間低”的原則,孵化的初期相對濕度為60~70%,中期為50~55%,出殼時為65~70%;分批孵化時相對濕度應保持在50~60%,出雛時為65~70%。
孵化過程中必須注意通氣,通氣量隨胚齡的增加而增大。通氣與溫、濕度密切相關,通風良好,可保證正常的溫、濕度,并有助于孵化后期的散熱,使孵化器內(nèi)溫度均勻。
翻蛋的目的在于改變胚胎的方位,使各部位受熱均勻,避免胚胎與蛋殼粘連,有助于胚胎的運動,以保證胎位正常。翻蛋次數(shù)一般為每2小時翻蛋1次;翻蛋的角度為90℃,即在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45°。如采用平面孵化,無翻蛋裝置,可用人工將種蛋翻轉(zhuǎn),注意每次翻蛋必須翻夠角度。
孵化前1周,對孵化室、孵化機和孵化用具進行清洗和消毒。孵化室要求通風良好,室內(nèi)溫度為22~24℃,相對濕度為55~60%。并且進行試機和校正門表溫度計,要求孵化器內(nèi)各個部位溫度均勻并達到要求。
將蛋的鈍端向上放置在蛋盤上。
上蛋時間最好安排在下午16時以后,這樣大批出雛的時間趕在白天。將蛋碼滿盤后插入蛋架,插盤順序由上至下。采用八角式蛋架孵化機上蛋時,蛋架前后左右蛋盤數(shù)量相等;采用同一孵化機分批入孵時應每隔5~7天上一批種蛋,“新蛋”和 “老蛋”的蛋盤交錯放置,以相互調(diào)節(jié)溫度。上蛋架后最好在23℃下預熱18h,據(jù)季節(jié)可酌情增減預熱時間。夏季一般預熱6~8h,冬季24h。
預熱后進行熏蒸消毒0.5h。
在孵化操作時,一般要求每0.5~1小時觀察1次孵化機內(nèi)外溫濕度,觀察結(jié)果當時記錄。如遇停電要根據(jù)停電時間長短和蛋的胚齡等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停電超過1~2h,首先提高孵化室溫度達28~32℃,每隔0.5h手動翻蛋1次,如果機內(nèi)是早期胚蛋,可不開機門,但如果是后期胚蛋,應立即打開機門排除余熱,據(jù)機內(nèi)溫度情況,經(jīng)3~5min后再關門保溫。要檢查各控制裝置工作是否正常,無自動控濕的孵化機,要定時加水和調(diào)整水盤數(shù)量;定期檢查進出氣孔開閉情況,根據(jù)胚齡決定開啟大小,在孵化前期,進出氣孔全部關閉;7胚齡時,各打開1/3;10胚齡時,打開1/2;12胚齡時,打開2/3;14胚齡后,進出氣孔全部打開。但孵化室溫度必須維持在20~25℃。生產(chǎn)中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在進行照檢、轉(zhuǎn)盤后應將進出氣孔全部關閉,待溫度回升再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整個孵化期內(nèi)一般進行2~3次照檢。頭次照檢5~7d胚蛋,通過光源檢查胚胎發(fā)育情況,剔除無精蛋、死胚蛋和不能繼續(xù)發(fā)育的弱胚蛋。受精蛋:整個蛋紅色,胚胎發(fā)育象蜘蛛形態(tài),其周圍血管分布明顯,并可看到胚上的黑色眼點,將蛋微微晃動,胚胎亦隨之而動;弱精蛋:黑點血絲不明顯;無精蛋:蛋內(nèi)發(fā)亮,只見蛋黃稍擴大,顏色淡黃,沒有血點和血絲。死胚蛋:可見不規(guī)則的血點、血線或緊貼內(nèi)殼面的血環(huán),有黑點而且血絲形成1個血圈;二照在10~13胚齡,檢查胚胎發(fā)育快慢;三照在17~19胚齡,檢查胚胎發(fā)育情況,將發(fā)育差或死胎蛋剔除,此次照蛋后即進行移盤。
將孵化后期的胚蛋,從孵化機的蛋盤中移到出雛機的出雛盤中繼續(xù)孵化,孵化出雛過程稱移盤。雞蛋移盤的時間是第18~19天。移盤前要求預先提高室溫至30℃左右,動作要輕、穩(wěn)、快。移盤后的種蛋停止翻蛋,降低溫度,提高濕度,出雛機內(nèi)溫度一般比孵化機低0.3~0.5℃;濕度要比孵化機高15%以上,以利于出雛及防止雛雞脫水。保證通風,應將風門開到最大位置。
孵化滿20d就開始出雛,當出雛量達70%時,及時撿出絨毛已干的雛雞和空蛋殼,在出雛高峰期,應每4小時撿1次,并進行拼盤,保證雛雞出殼后在機內(nèi)停留的時間不超過12h。取出的雛雞放入箱內(nèi),置于25℃室溫內(nèi)存放。出雛期間要保持孵化室和孵化機內(nèi)的溫度,盡量少開機門,室內(nèi)保持安靜。
孵化場廢氣物 (死胚蛋、蛋殼、絨毛、糞便、死雛、弱殘雛等)要裝在塑料袋中運出,再做無公害處理。出雛結(jié)束后,將出雛室、出雛機、出雛盤進行徹底清洗、消毒,以備下次使用。消毒方法可選用適當?shù)南舅幬镞M行噴灑,也可采用甲醛熏蒸法進行消毒。
對孵化記錄表中的內(nèi)容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認真的統(tǒng)計。找出孵化不良和胚胎死亡的根本原因。
周偉 (1985.1.12-)男,大學本科,主要從事畜牧獸醫(yī)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