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鎖,張清山,楊毅
(1.漯河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南漯河 462000;2.漯河市農村能源環(huán)境保護站,河南漯河 462000;3.漯河市農業(yè)信息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
馬鈴薯的特性及高效栽培技術
魏金鎖1,張清山2,楊毅3
(1.漯河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河南漯河 462000;2.漯河市農村能源環(huán)境保護站,河南漯河 462000;3.漯河市農業(yè)信息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
馬鈴薯是一種糧菜飼兼用性作物,在我國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分析了馬鈴薯從整地、施肥、薯塊挑選、播種、田間管理、病蟲草害防治到收獲、貯藏等一系列科學關鍵技術,以達到高產優(yōu)質栽培的目的。
馬鈴薯;生長習性;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
馬鈴薯,屬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塊莖是重要的糧食和蔬菜。馬鈴薯別稱洋芋、土豆等,茄科植物的塊莖。與小麥、稻谷、玉米、高粱并成為中國五大主食之一。農業(yè)部2016年2月23日正式發(fā)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yè)開發(fā)的指導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yè)化開發(fā)。該意見提出,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立足我國資源稟賦和糧食供求形勢,順應居民消費升級的新趨勢,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fā)食物資源,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yè)開發(fā),意義十分重大。因此,提高馬鈴薯的產量,提升馬鈴薯的產品品質對促進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根據筆者多年的實踐經驗,現把馬鈴薯的生長習性及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進行介紹,以期為馬鈴薯的種植和應用提供依據。
1.1 糧菜飼兼用
馬鈴薯是糧菜飼兼用性作物。我國一般把馬鈴薯加工成各種食品,如饅頭、面粉、米粉、炸薯片、糕點、蛋卷等。馬鈴薯的鮮莖葉通過青貯,可作飼料,但須防止其中的龍葵堿引起牲畜中毒。馬鈴薯莖葉與紫云英一樣可做綠肥。
1.2 膳食纖維含量高
馬鈴薯塊莖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并含有豐富的鉀鹽,屬于堿性食品。有資料表示,其含量與蘋果一樣多。由于胃腸對土豆的吸收較慢,食用土豆后,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比米飯長的多,所以更具有飽腹感,同時還能幫助帶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1.3 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含量高
馬鈴薯的塊莖含有胡蘿卜素和抗壞血酸,這是禾谷類糧食中所沒有的。從營養(yǎng)角度來看,馬鈴薯的營養(yǎng)成分非常全面,營養(yǎng)結構也較合理,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優(yōu)點。
1.4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馬鈴薯的塊莖富含水分、脂肪較少,單位體積的熱量相當低,所含的維生素C、維生素B是蘋果的4倍左右,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有研究認為馬鈴薯有降血壓作用[1,2]。
馬鈴薯中B族維生素,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的含量都是相對較高的。B族維生素是天然的抗衰老的食物,所以女性常吃可以減緩衰老[3]。再者馬鈴薯中的水溶性維生素C有著很好的保健功效,例如提高身體免疫力,促進牙齦健康,保持充沛的精力,抗疲勞,保持年輕態(tài)。
2.1 休眠期
一般栽培的馬鈴薯,無論早熟或晚熟品種都有休眠期。剛收獲的馬鈴薯塊莖,放到適宜發(fā)芽的環(huán)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fā)芽,屬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huán)境的適應性。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左右的條件下,因品種的不同,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在溫度0~4℃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掌握馬鈴薯的休眠期,不僅關系到塊莖的貯藏性,也關系到播種后能否及時出苗,因而關系到產量的高低。
2.2 發(fā)芽期
馬鈴薯的生長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fā)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發(fā)芽期生長的中心在芽的伸長、發(fā)根和形成匍匐莖,營養(yǎng)和水分主要靠種薯,按莖葉和根的順序供給。生長的速度和好壞,受制于種薯和發(fā)芽需要的環(huán)境條件。生長所占時間就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jié)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2.3 幼苗期
從幼苗出土到現蕾為幼苗期,該期經歷幼苗和幼根生長發(fā)育、主莖孕育花蕾、匍匐莖伸長及其頂端開始膨大、塊莖具備雛形。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左右。
2.4 發(fā)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fā)棵期,為時30d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發(fā)棵期主莖開始迅速增高,占總高度50%左右;主莖葉已全部長成,同時分枝及分枝葉的生長。其根系不斷擴大,塊莖膨大到鴿子蛋大小,發(fā)棵期有個生長中心轉折階段,轉折階段的終點以莖葉干物質量與塊莖干物質量之比達到平衡為標準。
2.5 結薯期
結薯期也稱塊莖的形成期。馬鈴薯發(fā)棵期完成后,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馬鈴薯的莖葉生長日益緩慢,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萎凋落,植株吸收的有機養(yǎng)分源源不斷向塊莖輸送,此時塊莖加速生長膨大,尤其在開花期后10d塊莖膨大速度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于多種因素影響,如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特性等,一般為30~50d。
2.6 生長條件
馬鈴薯是喜歡低溫的植物,要求疏松透氣、涼爽濕潤的土壤環(huán)境。馬鈴薯生長要求溫度相對涼爽,其塊莖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6~18℃,地溫不能高于25℃;其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5~25℃,最高不能超過39℃。
3.1 前期準備
3.1.1 整地
馬鈴薯的地下塊莖為收獲產品,為塊莖在地下生長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環(huán)境是高產的前提。馬鈴薯塊莖播種后的根系為須根系,穿土能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下扎,為生長提供強大的根系,吸收水肥熱能力強,使植株生長健壯,光合作用能力增強,光合產物多,為高產提供基礎。因此,選擇排灌方便、土壤疏松肥沃、土層深厚的砂質土或沙壤土最為適宜,也不要選擇茄果類如番茄、辣椒、茄子等為前作的田塊種植,以減少共患病的發(fā)生。前茬作物以大白菜、蘿卜、甘藍、黃豆、玉米為好。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協(xié)調土壤中水、肥、氣、熱等要素。因此,深耕是馬鈴薯高產的基礎。據有關試驗,耕深15~18cm時,較淺耕的增產10%,耕深達到36cm時,比耕深18cm的可增產63.1%。前茬作物收獲后,即可進行整地,深耕細耙,保證耕作層松土25cm以上。整地要求達到地平、土細、上虛下實。然后起壟作畦,畦面寬85~90cm,雙行植畦面,溝深25cm,畦高25cm。
3.1.2 施足底肥
底肥是奪取高產的關鍵,應占全生育期施肥量的2/3以上。馬鈴薯施肥應遵循“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原則,有機肥要充分發(fā)酵腐熟,每667m2施有機質肥料3000kg以上,草木灰150kg以上,施50kg以上高濃度復合肥或每667m2施尿素15~20kg、過磷酸鈣35~50kg、氯化鉀或或硫酸鉀15~20kg、硫酸鋅2~4kg。提倡化肥深施,施肥后覆土。
3.1.3 挑選種薯、消毒切塊
(1)選用優(yōu)質種薯
優(yōu)良的品種是保證馬鈴薯高產穩(wěn)產的先決條件,也是保證其品質、提高抗病性的主要因素。適宜河南省種植的品種有商馬鈴薯1號、2號,鄭商暑10號等。商馬鈴薯1號,屬早熟品種,生育期65d左右。株高53cm左右,枝葉茂盛;莖綠色,葉深綠色,單株主莖數1.5個左右;薯塊性狀為長橢圓形,黃皮黃肉,芽眼較淺。商馬鈴薯2號同商馬鈴薯1號性狀相當,但薯塊扁圓形,淺黃皮淺黃肉,芽眼較淺。
(2)種薯消毒
為確保種薯不帶病菌,必須進行種薯消毒。方法是將挑好的種薯攤開用200倍40%的福爾馬林或400倍75%百菌清溶液噴灑后,用薄膜覆蓋2h后通風晾干,存放于陰涼、干燥處。
(3)種薯切塊
于播種前一天進行種薯切塊。用兩把刀在75%酒精或0.5%高錳酸鉀溶液輪換消毒使用,或用蘸75%酒精的棉花團對刀口消毒。切塊時要把薯肉都切到芽塊上。每個芽塊切成30~50g,保持有1~2個芽眼。薯塊切塊后必須用草木灰蘸切口消毒。
3.2 播種技術
3.2.1 適時播種
當土壤10cm深處地溫達到8℃左右時,正是馬鈴薯的適宜播期。漯河市及周邊地區(qū)一般在3月份采用地膜覆蓋,可提高地溫3~5℃,能提早播期10d左右。播量一般為150kg/667m2。
3.2.2 播種方法
播深10cm左右,按60cm行距開溝,株距25cm,覆蓋90cm地膜,密度67500株/hm2。播后覆土,然后用2.25kg/hm2的撲草凈除草劑加水750kg均勻噴灑畦面,以防滋生雜草而影響地膜覆蓋效果。
3.3 田間日常管理
3.3.1 早定苗、早中耕培土
齊苗后,每棵保留1~2株壯苗,將多余的弱苗小苗剔除,以利于實現苗壯薯大奪高產的目的。全生育期一般培土兩次,第一次在苗高10~15cm進行,培土5~6cm,也起到松土、滅草的目的;第二次在封行前進行,盡量向苗根培土,培土要寬,上土4cm左右,以創(chuàng)造結薯多而大的土壤條件。
3.3.2 早追肥
出苗70%左右時進行第一次追肥,促進壯苗,增加葉面積。以后每隔7~10d追肥一次,到莖葉封行時共追肥4~5次。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應多施有機肥,增施磷肥、鉀肥,控制氮肥(尿素、硫酸銨、碳酸銨)。馬鈴薯每形成1000kg產量需氮、磷、鉀量分別為5.5kg、2.2kg、10.2kg,按田間養(yǎng)份含量實測值,依照上述比例進行肥料搭配。施用鉀肥以磷酸二氫鉀、硫酸鉀為主,不宜施用氯化鉀。適當施用稀土微肥,增強抗病性。在馬鈴薯生長中期,可適當噴施多效唑或膨大素,以提高產量或抑制陡長。具體方法是在初花期當株高30~40cm時,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0.75~1.05kg/hm2,兌水750kg,或用20%膨大素1.05~1.5kg/hm2,兌水750kg,均勻噴霧。做到不漏噴、不重噴。
3.3.3 前期防干旱、后期防漬水
馬鈴薯對水分要求敏感,整個生育期要求土壤濕潤,過于干旱的前茬澆一次跑馬水,以保持播種時土壤濕潤。播種后土壤過于干旱時,采用溝灌半溝水,保留數小時后,在畦高8~10cm土層處濕潤后即可排干。結薯期,需水量大,如土壤干旱及時用上述方法灌溉。后期雨水較多,特別是中晚熟品種,要做好開溝排水工作,以防止田間漬水造成爛薯。
3.4 病蟲草害防治
3.4.1 蟲害防治
防治蚜蟲可用40%樂果乳劑加水1000kg稀釋噴施;防止瓢蟲可在幼蟲初期用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或用50%辛硫磷乳劑100倍液噴施。其它害蟲可用50%辛硫磷與細土拌勻制成毒土于播種前施入溝內防治。
3.4.2 病害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在發(fā)病初期噴灑50%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d噴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苗期和開花初期噴1000倍植物動力2003可使病癥明顯減輕;環(huán)腐病、黑脛病防治可采用小整薯或切刀消毒或噴施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劑5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病毒病防治可在發(fā)病初期選噴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隔7~10d噴一次,連噴2~3次。
3.4.3 田間雜草防除
雜草防除有機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藥劑防除三種,下面僅介紹藥劑防除方法。藥劑防除雜草應主要在播種后、出苗前進行。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L兌水380kg噴于壟表,然后覆蓋地膜,除草效果可達90%左右。也可用塞克津1.5kg/hm2加水40kg噴灑,可殺死多種雜草。
適時收獲能提高商品質量。馬鈴薯成熟時,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塊莖皮相當細嫩,稍不注意就會創(chuàng)破表皮。塊莖破皮后極易感染細菌,不僅影響其商品性,也會變質腐爛。收獲前一周,應先將秧棵割掉,讓塊莖在土中完成后熟過程,等到表皮木栓化,收獲時就不易創(chuàng)傷表皮。另外,收貨時,人工撿拾堆放小堆,田間晾曬,同時進行分級,把破損薯、病薯單放。晾曬10d左右后,運回貯藏地點,貯藏地要干燥、通風、遮陰。有的地方收貨后用土埋假貯,防止莖塊見光變綠。總之,收貨時盡量減少破皮和破損莖塊數量,晾曬減少莖塊部分水分,減少損失和利于貯藏。
鮮食馬鈴薯貯藏主要是抑制發(fā)芽,防止薯皮變綠。適宜貯藏溫度為2~4℃,濕度為85%~90%。光照能促使馬鈴薯發(fā)芽,發(fā)芽后馬鈴薯對人畜都有毒害作用,馬鈴薯應在黑暗條件下貯藏。加工用馬鈴薯,適宜的貯藏溫度為10℃,此時呼吸強度最弱,加工品質最優(yōu)。種用馬鈴薯放置在空氣流通、光照適度的地方貯藏,其對光照要求不嚴,但不能直曬,如果有頂芽露出,及時讓其見散光,避免直射長出真芽,提前消耗種薯營養(yǎng),導致營養(yǎng)不足;種薯塊莖表皮變綠,則有抑制病菌侵染作用,也能抑制幼芽生長而形成短壯芽,有利于提高產量。
[1]陳歡麗,張亞偉,郭趙娟,等.馬鈴薯新品種商馬鈴薯一號的選育[J].長江蔬菜,2016,20:49-51.
[2]張立榮,皇甫庭,李志敏.優(yōu)質多抗高產新品種商馬鈴薯一號[J].蔬菜,2015,(10):65-66.
[3]徐娟,鄭虛,韋民政,等.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組培繁研究[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4,(3):383-388.
[4]熊軍,鄭虛,唐秀樺,等.馬鈴薯新品種桂農薯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yè)學報,2014,45(6):967-971.
[5]侯輯.兩款保健型冬種馬鈴薯新品種[J].農村新技術,2014 (9):39-39.
[6]梁偉雄,徐元招,方壽山.開平市冬種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蔬菜,2015,(2):10-11.
[7]伍壯生,廖道龍,吳月燕,等.堅海南冬種馬鈴薯品種比較試驗[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7):179-183.
[8]王瑜,王澎.土豆變主糧品種須先行[J].農業(yè)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yè),2015,33(2):11-13.
Characteristic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Potato
WEI Jin-suo1,ZHANG Qing-shacn2,YANG Yi3
(1.Luohe Fisheries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Luohe 462000,China;2.Rur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tion of Luohe City,Luohe 462000,China;3.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Center of Luohe City,Luohe 462000,China)
Potato is a vegetable grain and forage crops,increased year by year in the planting area of our country.According to their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the author analyzed a set of key technology,such as soil preparation,fertilization, tuber selection,planting,field management,pest control,harvest storage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so on,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cultivation objective.
Potato;growth habit;high yield and good quality;cultivation technology
S532
A
1008-1038(2016)12-0069-04
2016-06-10
魏金鎖(1964—),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yè)技術的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