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探討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觀察
李平
目的對比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方法6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A組(給予齊拉西酮)與B組(給予利培酮),每組30例,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評分變化及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不良反應。結果治療第2、4、8周末兩組PANSS總分、PANSS陽性癥狀分、PANSS陰性癥狀分均較治療前降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ANSS總分、PANSS陽性癥狀分、PANSS陰性癥狀分及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明顯低于B組46.7%(P<0.05)。結論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但齊拉西酮較利培酮不良反應少,更具優(yōu)勢。
精神分裂癥;齊拉西酮;利培酮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的常見病,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的不協(xié)調為主要特征[1]。齊拉西酮是繼利培酮、喹硫平、奧氮平、阿立哌唑之后的又一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對精神分裂癥陽性和陰性癥狀均有良好療效[2,3]。利培酮是一種選擇性單胺能拮抗類藥物,但關于二者應用于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報道不一,本研究旨在對比分析齊拉哌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60例,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入組前1周內未使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前PANSS總分>60分,排除有嚴重攻擊行為及明顯自殺企圖者及嚴重的軀體疾病及藥物過敏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20~60歲,平均年齡(32.7±9.1)歲,病程1個月~9年。隨機分為A組與B組,每組30例。
1.2 治療方法 A組患者在最初治療階段予齊拉西酮(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142)40 mg/d口服,2周后根據治療效果和用藥后的不良反應調整劑量,60~160 mg/d。B組予利培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309)1 mg/d口服,根據治療效果和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逐漸增加劑量到3~6 mg/d,治療中若出現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等,可酌情使用抗膽堿能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4]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變化及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治療前和治療第2、4、8周末采用PANSS評定臨床療效,痊愈:PANSS減分率>80%;顯效:PANSS減分率51%~80%;有效:PANSS減分率30%~50%;無效:PANSS減分率<3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PANSS評分比較 PANSS陽性得分、PANSS陰性得分、PANSS總分:治療前A組分別為(42.53± 2.33)、(99.33±2.67)、(179.67±5.13)分;B組分別為(42.47± 3.64)、(98.00±3.57)、(180.33±4.23)分;兩組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末:A組分別為(38.43± 4.72)、(90.57±5.64)、(149.87±9.43)分;B組分別為(39.67±5.93)、(91.33±6.67)、(151.37±10.05)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末:A組分別為(37.33±7.32)、(89.53±9.65)、(146.87±20.43)分;B組分別為(37.67±8.45)、(89.43±8.27)、(148.93±22.19)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第4周末與治療第2周末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末:A組分別為(25.49±9.87)、(72.43±10.23)、(98.23±20.87)分;B組分別為(27.62±9.78)、(79.56±11.33)、(99.67±21.53)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均較治療第2、4周末明顯降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比較 A組痊愈9例、顯效11例、有效6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86.7%,B組痊愈5例、顯效9例、有效11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83.3%,A組總有效率高于B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A組治療8周末出現輕微靜坐不能1例,惡心1例,體重增加1例,口干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0.0%;B組治療8周末出現錐體外系反應5例,體重增加3例,月經改變與泌乳3例,性欲改變3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6.7%,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精神分裂癥的典型臨床癥狀包括思維破裂、情感障礙、幻覺、妄想等。齊拉西酮和利培酮是當前臨床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常用藥物[5,6]。利培酮也是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通過阻斷多巴胺受體及阻斷中腦-皮質、多巴胺能通路突觸前膜上的5-羥色胺2(5-HT2)受體而緩解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陰性癥狀[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第2、4、8周末兩組PANSS總分、PANSS陽性癥狀分、PANSS陰性癥狀分均較治療前降低,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ANSS總分、PANSS陽性癥狀分、PANSS陰性癥狀分及總有效率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B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沈連相[8]報道的觀點是符合的,將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齊拉西酮組與利培酮組,每組50例,治療8周后,兩組PANSS評分較治療前均顯著降低(P<0.05),齊拉西酮組錐體外系反應(靜坐不能)、體重增加、失眠等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利培酮組(P<0.05),進一步證明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均產生了較好的療效,但齊拉西酮比利培酮較少引起靜坐不能、體質量改變,具有安全性方面的優(yōu)勢。
綜上所述,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均具有較好的療效,但齊拉西酮較利培酮更具優(yōu)勢,不良反應少。
[1]周海曉,丁志杰,王軍,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9,19(3):190-191.
[2]歐小春.齊拉西酮治療精神分裂癥34例.中國藥業(yè),2013,22(5):107-108.
[3]徐燁.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急性期精神分裂癥療效對照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4):86-87.
[4]趙和丹,王金龍.齊拉西酮與利醅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對照研究.海峽藥學,2012,24(5):187-188.
[5]馮龍喜,劉建華,李娟,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0(2):106-107.
[6]付金芳.齊拉西酮與利培酮維持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比較.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11):1404-1405.
[7]吳殿超,劉麗芳,李華,等.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60例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2):837-838.
[8]沈連相.齊拉西酮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療效比較.中國基層醫(yī)藥,2011,18(10):1370-137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22.075
2016-10-27]
116100 大連市金州區(qū)第四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