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芳
【摘要】教師正確稱呼學生,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對教學效果起到重要的影響。如何正確稱呼學生,本人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guān)鍵詞】教學藝術(shù);稱呼學生;師生關(guān)系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論語》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句話反映了孔子“正名”的思想?!懊庇忻趾头Q謂的意思,就是說名分或稱謂不正確,道理就講不通,道理講不通,事情當然就做不好做不成。只有有了正確的名分或者稱謂,說起話來,做起事來,才屬正當,才會取得預期的效果。按照孔夫子的觀點,名分或者名稱是很重要的,名分或者名稱不正確是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的。作為教育工作者,在課堂或者課外,經(jīng)常要稱呼學生。我們到基層聽課、參加活動,或者在報章雜志和文學作品中也經(jīng)??吹?,對學生的稱呼比較混亂,很多人隨心所欲隨口亂叫??梢哉f,很多稱呼都不規(guī)范或者不正確。有些稱呼聽起來很別扭,有些稱呼聽起來不順耳,很多稱呼沒有體現(xiàn)新課改師生平等的理念,沒有充分尊重學生。這些明顯不正確的稱呼,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教學的效果,影響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也是教育教學理念外化的一種表現(xiàn),值得我們好好地研究研究的。稱呼學生應遵循哪幾個原則,怎樣稱呼學生才算正確呢?
筆者認為,稱呼學生應遵循充分貫徹課改精神,充分尊重學生兩大原則,同時要符合師生雙方的身份,要能反映出教師充分尊重他人充分尊重學生的深厚修養(yǎng),學生還樂于接受。大家知道,新課程的課堂是平等民主的課堂,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師應當充分地尊重學生。因為只有在平等的基礎(chǔ)上,才能創(chuàng)設(shè)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當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效益最大化,才能培養(yǎng)學生充分尊重他人的健全人格。
目前比較流行的幾種稱呼如下:
一、直呼其名
這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稱呼方法。一般地說,起名字就是讓人叫的,但人的名字不是隨便叫的,叫別人的名字是有講究的。古代把人的姓名叫尊諱,一般不直呼其名的,較為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姓名字號齊全,一般稱呼時為了表示對被稱呼人的尊重多叫人的號。在叫自己父母或長輩名字時前面加一個“諱”字,說明人的名字更不是隨便叫的。在和我們同宗同源的日本文化當中,老師稱呼學生和同學之間相互稱呼時,都在名字后面再加上一個“君”字,以示尊重,即使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有些人的名字,也不是能隨便叫的,如領(lǐng)導、上級、長輩和受尊敬的人的名字在一定場合是不能隨便叫的。社會上,為了表示對被稱呼人的尊重和為了顯示稱呼者有修養(yǎng)有涵養(yǎng),在沒有長幼和上下級關(guān)系的人的名字后面加上師傅、老師、同志、先生、女士、職務(wù)等等稱呼,是當今社會尊重別人的主流方式。直呼其名的情況并不多見,只有在不尊重對方或者稱呼人尊重別人的修養(yǎng)不夠時才直呼別人的姓名(點名等情況除外)。在學校里,老師直呼其名,給人以居高臨下,不太尊重學生的感覺,沒有充分體現(xiàn)出師生平等的原則,也沒有很好地反映出教師尊重別人的良好修養(yǎng)。所以,直呼其名的做法不宜提倡。
二、孩子(們)
這樣稱呼學生還是較為普遍的。孩子,詞典上有兩種解釋:一是兒童,二是子女。用課改師生平等的理念來衡量,這樣稱呼學生顯然是不合適的。把學生看成兒童,看成自己的子女,在課堂上顯然不妥,誰是你的孩子?哪個是你的孩子?學校不是家庭,學校和家庭的區(qū)別是很大的,把學生叫孩子顯然有長晚輩之分,哪能體現(xiàn)出師生平等呢?有人認為把學生叫孩子顯示親切,是愛學生的表現(xiàn)。然而我不這樣認為。既然愛學生,就應當平等地對待學生,就應當充分地尊重學生,這才是真正愛學生最好的表現(xiàn)。愛學生的方式很多,為什么非要把學生叫孩子就是愛的表現(xiàn)呢?再說,老師愛學生和父母愛子女應當是有區(qū)別的,即使是自己的子女,比較正確的方法也應當是平等相待,充分地尊重他們,這樣更有利于形成他們的健全人格,更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把學生稱呼為孩子,與其說是觀念理念的問題,不如說是老師的修養(yǎng)問題。
三、娃娃
盡管這種稱呼比較少了,但還是有。這種稱呼顯然是不合適的,不僅不符合課改精神,沒有貫徹師生平等的理念,還顯得太隨意,不規(guī)范。
那么,怎樣稱呼學生才是比較正確和規(guī)范的呢?其實,上課時比較通行的做法就包含了比較正確規(guī)范的稱呼。上課伊始,同學們起立呼“老師好”,老師還禮說“同學們好,請坐?!薄巴瑢W們”的稱呼,說明師生是共同學習的關(guān)系,師生是平等的,也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充分尊重。課改以后,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教授者轉(zhuǎn)變?yōu)榻虒W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參與者和服務(wù)者,也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應體現(xiàn)出師生是平等的。稱呼學生時,應當在學生姓名后面加上同學比較好,如某某同學或者某某某同學。這樣稱呼學生,不但體現(xiàn)了課改精神,充分尊重了學生,還很好地反映出老師充分尊重別人的深厚修養(yǎng)。當然,有時候為了顯示更親切,可以省略姓名中的姓,只稱呼姓名中的名,如張俊華同學可以稱為俊華同學。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同學來說,稱呼為某某小朋友或者某某某小朋友可能更好一些,這樣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反映出老師親切、和藹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環(huán)境寬松愉悅,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的。
當然,這種稱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些特殊場合或者是特殊時機,運用其他的稱呼也不是不可以,有時候其他稱呼運用好的話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如稱呼學生“寶貝”“小乖乖”等,也可稱呼學生名字中的字,如“軍軍”“芳芳”等,還可稱呼學生的趣稱、特稱等,如稱呼跑得快的同學為“飛毛腿”,棋下得好的同學為“棋手”等;也可稱呼學生的筆名、雅號,也可用網(wǎng)絡(luò)流行語“親”來稱呼學生。當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也會派生出新的稱呼來。但不管怎樣稱呼,都必須遵循師生平等和充分尊重學生的原則。那些直呼其名,把學生稱為孩子等不是很好的尊重學生的稱呼應當休矣。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