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秀
【摘 ?要】從兒童視野入手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是指以兒童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引導者和輔助者以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實現(xiàn)有效性教學。
【關鍵詞】兒童視野 ?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1-1270(2015)02-0122-01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常見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將小學生作為教學過程中聽話的“擺設”或“道具”。教師將自身作為教學的主體與權(quán)威,以一種單向、純粹的知識灌輸模式向小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小學生的作用就是老老實實地坐在講臺下全盤接收從教師端發(fā)出的知識信號,如同一個個人形記錄儀,與其說學生是知識傳遞的客體或受眾,不如說是課堂教學的“擺設”或“道具”,僅用于完成教師預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完全依據(jù)自己的看法和經(jīng)驗制定教學計劃,并不考慮小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步驟是否適應,也不關心學生對于教師自行安排的教學進程的理解力與承受力。同時,教師在安排教學內(nèi)容時將一個班級的小學生視作一個簡單的整體,并不在意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和實際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如同“竹筒倒豆子”般將預定教學內(nèi)容全數(shù)灌輸給學生了事,至于班級中哪些學生真正掌握了,哪些學生只是似懂非懂,或者哪些學生完全不懂,教師并不真正關心。
二、兒童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所謂“兒童視野”,實際是糾正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對小學生的錯誤定位,即:兒童才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步驟、授課內(nèi)容應當根據(jù)兒童身體和心理發(fā)育的特點區(qū)別對待,分層次、分階段地進行。教師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角色應當承擔起主導者和引領者的責任,鼓勵兒童對課本內(nèi)容質(zhì)疑、提問,教師再根據(jù)兒童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使兒童對課本知識點充分理解,進而有效記憶。
(一)更加趣味性的教學
增加游戲式的教學。兒童的心理發(fā)育還保留著好奇心強、熱愛游戲的特點,對于靜坐式的課堂教學很難長時間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為提高兒童學習的興趣,避免相對枯燥的口頭講述易引發(fā)的疲倦感和渙散的注意力,教師應適當增加游戲式教學內(nèi)容,讓兒童能夠有機會親身參與游戲教學過程之中,在玩耍的愉悅氛圍里學習知識。
例如,學習《丑小鴨》一課時,教師可事先準備一張紙板,然后準備一張畫著丑小鴨的圖畫和一張畫著白天鵝的圖畫,將白天鵝的圖畫貼在紙板上,再將丑小鴨的圖畫覆蓋在白天鵝上面;另外準備一些黃色小鴨子的圖畫或者是小黃鴨的玩偶亦可。在課堂教學時,讓一個同學充當丑小鴨和白天鵝的扮演者,再選若干同學扮演當小鴨子。當“丑小鴨”和“小鴨子”站在一起時,灰色的丑小鴨和顏色鮮亮的黃色小鴨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師此時詢問其他同學:“大家看看丑小鴨和小黃鴨哪個比較好看?”其他學生會自然回答:“小黃鴨比較好看。”然后教師解釋:“因為丑小鴨的灰色的,其他小鴨子是黃色的,所以丑小鴨在小黃鴨堆里會顯得奇怪。小黃鴨想弄清楚丑小鴨到底是誰,就會湊上前用嘴啄一啄丑小鴨,于是丑小鴨就被嚇跑了?!苯忉屚旰?,教師取掉丑小鴨的圖畫露出里面白天鵝的圖畫繼續(xù)解釋:“丑小鴨越長就會越漂亮,最后變成白天鵝?!敝蠼處熆梢岳枚嗝襟w播放一段自然環(huán)境中天鵝雛鳥成長的記錄片,讓學生以直觀的方式了解“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過程。另外,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其他生物幼崽成長的視頻或者圖片,比如帝企鵝、雪鵠、小貓小狗等,讓學生了解生物的幼年和成年經(jīng)常會有很大的差異,告誡學生不要以貌取人,要從小好好努力,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而在學到《龜兔賽跑》一課時,教師可以挑選兩個學生一人扮演烏龜,一人扮演兔子。扮演烏龜?shù)膶W生要模仿烏龜?shù)膭幼髀掏痰嘏矂樱缪萃米拥膶W生則模仿兔子蹦蹦跳跳地前進?!巴米印碧S著超越“烏龜”,卻在快到終點時坐下來打瞌睡。“烏龜”盡管搖擺著緩慢挪動,仍然在兔子睡覺的時候抵達了終點線。游戲結(jié)束教師詢問學生:“這個故事里面烏龜勝在哪兒?兔子又輸在哪兒呢?”學生根據(jù)游戲就能迅速得出答案:“烏龜勝在堅持不懈,兔子輸在驕傲自大?!苯處焺t可以總結(jié):“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兔子跑得再快,一驕傲就失敗,烏龜雖然走得慢,但勤勤懇懇堅持到底,最終獲得勝利。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學習,就算沒有很高的天分,也可以通過勤能補拙取得進步?!?/p>
(二)加強寫作促進學習
寫作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問題,卻又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寫作促進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值得嘗試的舉措。兒童視野下的小學作文應當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也不要強求學生一開始就有完整的作為架構(gòu)和清晰的邏輯思維,可以先從讀后感寫起。
比如學習了《丑小鴨》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文章里的哪些角色,為什么喜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規(guī)定“標準答案”似的作文主題,學生可以喜歡丑小鴨,也可以喜歡其他角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比如“小黃鴨毛茸茸的也很可愛,它們剛看到灰色的丑小鴨可能也嚇了一跳,想快點弄清楚丑小鴨的身份才去啄一啄丑小鴨?!被蛘摺俺笮▲喿兂闪似恋陌滋禊Z,但白天鵝也應當和其他動物友好相處”。而對《龜兔賽跑》中烏龜和兔子比賽以后也可以適當展開聯(lián)想,比如“兔子輸了比賽要吸取教訓改正錯誤?!?、“烏龜贏得勝利不能心存僥幸,要始終努力。”等等。
三、結(jié)語
小學生由于其身心發(fā)育特點常常在課堂教學中被錯誤地置于學習的客體位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略了關注學生的真實需求。以兒童的視野入手轉(zhuǎn)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擺正兒童學習主體的地位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有效教學,實現(xiàn)根本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