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鵬玲
[摘 要]BT(Build-Transfer)項目模式是從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設—經營—移交模式而來。通過政府宏觀政策引導與大中型國企利益驅動機制等手段相融合,進一步較大程度上運用社會資本緩解社會公共即公益性質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也將利于分散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
[關鍵詞]BT項目;投資方;投資分配;收益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195
BT項目即建設移交,其易于解決政府對于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政策及資本、技術、人才、管理、市場等社會資源的良好運用。其是一種投資建設模式,即在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中運用的項目業(yè)主與投資方之間的合同形式。具體實施中即是投資方負責籌集資金、公共設施建設、移交業(yè)主。而完成項目后業(yè)主向投資方支付收益與回報。
1 投資方在BT項目中的投資分配
1.1 前期:BT項目投資方的融資期投資
宏觀金融市場的利率及國際匯率等變化因素將易影響B(tài)T項目的投資建設的投資,此外,還包括BT項目投資建設方自身的融資效率投資和資金周轉能力投資。相關的貨幣金融投資等,而由于公共設施項目建設的持續(xù)時間較久,而金融市場的利率等相關因素在一定時期內易發(fā)生變動。因此如若融資期發(fā)生投資,BT項目的收益也將隨之降低。投資方的工程前期如融資期投資管理等,其現(xiàn)存理念與制度均具一定程度上的滯后性。而管理手段方面,BT項目中承接公共設施的建筑施工工程企業(yè)較缺乏完善的現(xiàn)代化投資規(guī)制與管理技術,大多數(shù)投資方企業(yè)并未真正意識到融資期投資管理的意義。而由于理念、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的預算等的問題,最終易導致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超標、工期延期等一系列問題。
1.2 中后期:BT項目投資方公共設施建設期及受益期投資
BT項目中,投資方在公共設施建設期及受益期均存在一定投資,其為獲得較多投資收益,需注重項目進度及質量監(jiān)管,最大限度及程度降低項目的建設成本與壓力。但是,在公共設施建設期間,成本及原材料的價格增加、建設經驗、人力成本的價格變動、工程施工及運作管理水平、公共設施設計及技術的變動,再如天氣等自然投資因素均易增加項目建設的成本。BT項目中公共設施等施工完成后,政府對其進行驗收受益等也存在投資。因此,BT項目較為缺乏利益收回機制建設及投資效益。由于投資方對政府等多方資源的依賴性程度較高,政府的財政與信用等公共政策條件與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如果發(fā)生變化,那么投資方的回報與收益也將易受到影響。
2 投資方在BT項目中的收益措施
2.1 前期措施:投資方提升投資規(guī)避及投資能力
投資方應盡量公平、合理地規(guī)避與分配BT項目中的不同投資,以此保證項目得順利完成,最終確保 BT 項目的不斷完善。如在前期,對各有能力且有意向的中大型國企的財務等多方因素進行全面審查,需具有承擔項目的投資能力。投資方提升投資規(guī)避及投資能力,對于投資方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投資及管理進行深入程度地研究,需充分注重對投資方進行多方管理,加之運用科學且合理、完善的投資管理措施,樹立投資方投資管理的基本意識,促進企業(yè)的實現(xiàn)最大化管理。大部分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工程師專業(yè)素養(yǎng)需不斷提升,而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投資管理的相關課程也存在一定問題。一些研究人員對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與投資管理需提高系統(tǒng)性認識,加之缺乏一定工作經驗,即提升投資管理及研究人員資源。公共設施建設相關的BT項目在我國企業(yè)的應用過程是一個有待完善與發(fā)展的過程,投資方需合理進行管理,由于當今是知識與信息經濟時代重要發(fā)展的時期,在投資方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的研究中,需充分結合投資及管理,提升管理理念與經驗,發(fā)展投資管理的研究人才,對于進程中的問題進行進一步分析與改進,并針對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在人員技術等多方面不斷提出改善投資管理的措施。目前,從投資方的主體角度而言,工程企業(yè)項目的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均在承擔著大量風險,而多方面因素因均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投資管理問題。投資方如欲取得較高利益,需提前充分做好投資管理的研究。
2.2 中后期措施:投資方提升設施建設及建后投資控制能力
在工程與施工后階段中,BT項目還應嚴格地審查承辦公共設施工程項目的建設企業(yè)的管理等多種能力。有問題需立刻解決,BT項目的不斷發(fā)展使建筑工程投資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地位成為舉足輕重的程度,在建筑與企業(yè)工程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的工程建設當中,相關人員需善于運用科學有效的方式與途徑對工程投資等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進行管理,在各項工作中進行成本的理念與手段管理,以此更好促進高效管理并實現(xiàn)我國建筑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從而為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企業(yè)內部管理體系改革的關鍵因素即是對人員制度安排、相關制度內容與成本控制制度等進行革新。使投資方自身的管理與發(fā)展構建責任制體系,即關鍵注重企業(yè)的內部管理體系。最終提升設施建設及建后投資控制能力。不僅需提高其投資管理的質量,而且需促進投資管理活動的良好展開。運用多種方式,強化工程建設行為與管理行為和融資期及建設期與收益期與費用控制問題的系統(tǒng)監(jiān)督。
總之,對于公共設施項目建設的質量等不同投資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在通過政策等宏觀進行規(guī)制的同時,還需指導性完善對競參BT項目的大中型企業(yè)進行招標的過程。最終敲定相關具有經驗和資質的工程公司進行監(jiān)管與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見,顧鳴東.投資方在 BT 項目中的投資分配與收益研究[J].山西建筑,2013,39(9):221-222.
[2]徐虹.BT項目投資收益投資淺析[J].當代經濟,2013(20):52-53.
[3]高華.BT項目回購方案的財務分析[J].建筑經濟,2012(9):26-27.
[4]孟祥云.基于BT項目的財務風險和控制研究[J].中國市場,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