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芽
摘 要:《詩經(jīng)》與《楚辭》是我國詩歌的鼻祖,二者產(chǎn)生于不同的地區(qū),體現(xiàn)著不同的文化差異,尤其體現(xiàn)在對植物的不同描寫上。《離騷》是楚辭的代表作品,以《離騷》為例與《詩經(jīng)》中的植物進行對比性研究,以此窺探二者的文化性差異,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關鍵詞:《詩經(jīng)》 《離騷》 植物 異同
《詩經(jīng)》與《楚辭》以風騷并稱,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詩歌傳統(tǒng),二者也具有傳承關系?!对娊?jīng)》對《楚辭》的影響,主要是在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上,而其中二者對植物的描寫,則體現(xiàn)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差異?!峨x騷》是《楚辭》的代表性著作,其中涉及的植物多達29種,與《詩經(jīng)》重合的植物為11種,有蘭、椒、留夷(芍藥)、荷、、、耳、茅、茅、艾、蕭等?!对娊?jīng)》中的植物為143種{1},《楚辭》中的植物為104種{2},那么僅《離騷》中與《詩經(jīng)》不同的植物就達18種,可見其對植物的描述涉及面很廣,而且植物被賦予香草和惡草的區(qū)別意義,這與《詩經(jīng)》中的植物描寫具有很大的差別。通過二者的比較異同,可以看出二者在文化含義和藝術手法上的特色。
一、相同之處
(一)香草常與美人并提。《離騷》“托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3},其香草美人意象可謂已成定論,二者并提所展現(xiàn)的往往是比喻義。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薄颁畚嵊未舜簩m兮,折瓊枝以繼佩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薄跋屡敝溉碎g之女。王夫之《通釋》曰:“高丘無女,在位者不可與謀,故相下女,求草澤之賢,欲貽瓊枝,而與偕游春宮耳?!薄对娊?jīng)》中將植物與美女并提的詩篇很多,如《陳風·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用蒲草與蓮花起興,敘述對情人的思念。再如《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币攒舨似鹋d,表達對美女的愛慕,即是聞一多先生“求女復必以芳草為資”之謂?!对娊?jīng)》中也有很多以美人喻君子或君王同時以香草善木配之的詩篇,如《周南·木》“南有木,葛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衛(wèi)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p>
(二)帶有地域特色。作品往往折射出作者個人的觀念,而作者作為生活在一定地理位置中的個體,對對象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施加影響,使作品帶有某地的特征?!峨x騷》是產(chǎn)生于楚地的作品,帶有明顯的楚文化特性,如“兮”字的運用、對鬼神巫的描寫等,其中涉及植物描述也帶有地域特征。宋代黃伯思曰:“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蘭、、荃、藥、蕙、若、芷、蘅者,楚物也。”④其他如江離、木蘭、扶桑等都是《詩經(jīng)》中所未曾出現(xiàn)過的。而《詩經(jīng)》的地域特色則主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作物上,如桃、梅、棗等水果以及大麻等纖維植物。
二、不同之處
(一)植物特色不同。《詩經(jīng)》所處黃河流域和黃土高原,土厚水深,不易生產(chǎn),民風樸實,因此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經(jīng)濟作物非常關注,甚至寫入詩歌中用以歌頌和祈禱。故《詩經(jīng)》中經(jīng)濟作物的描寫很多,如麥、菲、粱等。而《離騷》終篇未涉及經(jīng)濟作物,縱觀《楚辭》,對經(jīng)濟作物的描寫也不多,這主要是因為《楚辭》產(chǎn)生之地在長江流域,水土肥沃,氣候宜人,物產(chǎn)豐富,所以人們對經(jīng)濟作物的關注度就有所降低。
(二)宗教祭祀影響不同?!秴问洗呵铩ぎ悓殹吩唬骸扒G人畏鬼。”《漢書·地理志》載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在祭祀時巫往往要焚香沐浴,并用草木鮮花裝扮自己,而且還有向眾神獻上香草以示尊敬。有些巫更是利用某些植物的藥用價值結合巫之術給病人治病,所以更加重了人們對香花香草的喜愛之情?!冻o》中的植物描寫往往受本地宗教祭祀觀念的影響,帶有強烈的祭祀神幻色彩。如在《離騷》中詩人不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更是“索茅以兮,命靈氛為余占之”“巫咸將夕降夕,懷椒糈而要之”,儼然一位懂祭祀巫術的士人。這種用香氣降神的祭祀習俗,在《詩經(jīng)》中已見端倪?!洞笱?生民》中的“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時。后稷肇祀,庶天罪悔,以迄于今。”但《詩經(jīng)》中其他篇章涉及有關祭祀的內容少之又少,涉及植物祭祀的則沒有。這一方面是因為統(tǒng)治者對宗教的管制;另一方面是由于黃河流域的人們偏重務實的社會觀念。
(三)喻義不同。由于楚地祭祀巫氣的影響,人們往往認為佩戴香草能夠提升一個人的品質,使人由內而外成為高尚的人。因此《楚辭》中多用香草來襯托一個人的品質高潔。東漢王逸在《楚辭章句·離騷經(jīng)序》中評價《離騷》“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如“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屈原在執(zhí)掌王族弟子教育之事時希望能培育出杰出的人才,但最終“哀眾芳之蕪穢”。這里提到的植物“蘭”“蕙”“留夷”“揭車”“杜衡”“芷”都是以香草來喻人才。這里的“留夷”,《廣雅·釋草》曰:“攣夷,芍藥也?!蓖跄顚O《疏證》:“攣夷即留夷,留、攣聲之轉也?!倍凇对娊?jīng)·鄭風·溱洧》中“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勺藥則被作為愛情的象征。再如“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中的“””“”皆比喻在王朝禮樂已失的情況下朝廷所用非人。這三種植物在《詩經(jīng)》中都有出現(xiàn)?!讹L·墻有茨》“墻有茨,不可掃也”《小雅·楚茨》“楚楚者茨,言抽其棘”。這里的“茨”和《離騷》里的“”都是今名“蒺藜”的草本植物,因其蔓生具刺,常被喻為不詳之物。《小雅·采綠》“終朝采綠,不盈一”中的“綠”就是“”,今名藎草。朱熹《詩集傳》評“婦人思其君子,而言‘終朝采綠而‘不盈一者,思念之深,不專于事也”與“采采卷耳,不盈頃筐”有異曲同工之妙。“卷耳”即“”,又名蒼耳,為古時的野菜,古代婦女常背負斜口筐子在野地采集,《詩經(jīng)》中用以比喻對愛人的思念,而《離騷》則引用其多刺的特點而視其為惡草。總而言之,《詩經(jīng)》中用植物多寓意愛情,而《楚辭》中則多喻政治關系。
(四)特定含義不同。《楚辭》中的植物引用具有必然性,這是因為植物本身的香味、自然特征與代表意義、思想特征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所以出現(xiàn)植物描述時往往是成系統(tǒng)或多個一起出現(xiàn),如《離騷》“攬木根以結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同時出現(xiàn)七個植物?!对娊?jīng)》中的植物引用則多具有偶然性,它所用草木的比喻,“只是詩中臨時借用的意義,與表達的思想內容上具有一種偶然的關系。而《楚辭》中的香草美人具有了一種普遍的意義,帶有類型化的特征,因而成為了一種象征”⑤。這一方面是由于楚地因祭祀巫風盛行從而對香花香草類植物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因為《楚辭》的創(chuàng)作者主要是屈原個人,而《詩經(jīng)》的作者則上至皇室下至貧民,所以作品中對植物的描述隨機性就比較大。另外,《楚辭》中的植物往往已成為一種特定的符號,一種象征,同一植物出現(xiàn)多次代表同一意義;而《詩經(jīng)》中的植物則常用于起興,并未成為一種特定文化符號,同一植物出現(xiàn)在不同的詩中代表的意義也不一定一樣。如對“椒”的描寫,《離騷》中對“椒”的出現(xiàn)多達五次。王逸注為:“椒,香物,所以降神。”《荊楚歲時記》中載風俗:“俗有歲首用椒酒。椒花芳香,故采花以貢尊?!笨梢姟敖贰痹凇峨x騷》中的含義非常明顯,就是具有一定祭祀意義的植物,常喻高潔之士。而在《唐風·椒聊》中“椒”喻多子;在《陳風·東門之》贈椒表示友好;而在《周頌·載芟》中是一種祈福社稷的貢品。
三、結語
通過《詩經(jīng)》與《楚辭》,尤其是《離騷》篇的對比,可以看出二者在文化學以及博物學方面的異同,而不只是停留在“多識于鳥獸蟲魚之名”的層面上。二者在植物的大量描寫上還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美學方面的思想特征,即人與自然的和諧。詩中創(chuàng)建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以及所體現(xiàn)的不同文化特征,依舊具有動人的藝術魅力。
① 孫作云:《詩經(jīng)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7頁。 ② 李金坤:《風騷比較新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0頁。
③ 朱鶴齡:《李義山詩集注·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④ 黃伯思:《宋本東觀余論》,中華書局1988年版,第345頁。
⑤ 熊良智:《楚辭文化研究》,巴蜀書社2002年版,第117頁。
參考文獻:
[1] 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3.
[2] 趙達夫.屈騷探幽[M].成都:巴蜀書社,2004.
[3] 向熹.詩經(jīng)詞典[K].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4] 劉懷榮.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潘富俊,呂勝由.詩經(jīng)植物圖鑒[K].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6] 潘富俊,呂勝由.楚辭植物圖鑒[K].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