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運糧河下游水質(zhì)監(jiān)測
聶菊芬
(云南省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過程與管理重點實驗室,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對新運糧河水質(zhì)進行為期1a的監(jiān)測,結(jié)果表明新運糧河2011—2012年水質(zhì)為劣Ⅴ類,TP、TN超標嚴重;各個河段的污染狀況為:4#>1#>3#>2#>5#;其水質(zhì)大部分指標的季節(jié)(旱、雨季)變化規(guī)律不明確;污染負荷高,CODCr、TP、TN、SS、BOD5為其主要染因子。
關鍵詞:新運糧河;水質(zhì);監(jiān)測
收稿日期:2014-06-24
中圖分類號:X52文獻標識碼: A
1研究區(qū)域與方法
1.1研究區(qū)域概況
新運糧河是一條重要的滇池入湖河流,主河道全長21km,是昆明主城區(qū)西部最長的防洪、排澇河道,含15條主要支流,其接納的工業(yè)廢水量約占整個滇池流域的41.28%,對滇池(草海)的污染貢獻最大。其河流流量小,流速較小 (有的河段基本不流動) ,流經(jīng)不同河段的水污染程度不同。越到下游水質(zhì)越差,水體發(fā)黑、發(fā)臭,基本喪失使用功能[1]。研究選取下游至入湖口的工業(yè)商住混合區(qū)河段,該河段屬于緩流、滯流型水體,水位落差小,水流緩慢,長期處于黑臭狀態(tài)。
1.2采樣與分析方法
1.2.1采樣點設置
根據(jù)新運糧河河流的水文及徑流區(qū)的特征(該流域?qū)儆诠I(yè)商住混合區(qū)),在下游河段設置5個采樣點:秋苑二期(1#) 、云安會都(2#、3#,2#在3#的上段)、石材城 (4#) 、河口(5#)。進行為期1a的調(diào)查、采樣及水質(zhì)分析。樣品的采集及保存按照環(huán)境監(jiān)測質(zhì)量保證體系進行[2]。
1.2.2分析方法
水質(zhì)的分析方法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標準分析方法[2]進行,河流水質(zhì)按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zhì)量標準》評價。
2結(jié)果與討論
2.1新運糧河下游河段的污染狀況
新運糧河下游河段全年(2011—2012年)水質(zhì)均為劣Ⅴ類,是所有入湖河流中污染嚴重的河流之一,其各河段污染程度不同,pH值全年在7.28~7.42波動。從圖1可知新運糧河5個監(jiān)測斷面中水質(zhì)污染程度為4#(石材城)>1#(秋苑二期)>5#(河口)>3#>2#(云安會都)。主要原因是:石材城為工業(yè)區(qū),大量的工業(yè)廢水排入河中,尤其是懸浮物(SS)的污染較嚴重;秋苑二期和云安會都主要為居住區(qū)及商業(yè)混合區(qū)。由于新運糧河幾乎喪失水體自凈能力,大量的污染物累積在河口,加之這些河段的截污管網(wǎng)不完備,管理相對滯后,導致大量的污染物入河,從而加重了新運糧河污染程度,同時也加大了滇池污染的治理難度。這與“十一五”期間新運糧河(綜合污染指數(shù)在4.33~7.89)均處于重污染狀態(tài),且整體呈現(xiàn)污染上升趨勢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3]。
2.2新運糧河的水質(zhì)情況
從圖2可知新運糧河懸浮物(SS)2011年8月—2012年8月間基本呈現(xiàn)下降趨勢,1#~4#點的變化較平穩(wěn),最大值為5#點(河口)2011年8月的136.84mg/L,最小值是2012年1月的2.23mg/L,雨季的平均值為17.78~37.33mg/L,3#點較低。旱季的平均值為7.39~35.00mg/L,相對雨季較低,原因是雨季雨水將大量的顆粒物沖入。全河總磷(TP)均超出Ⅴ類標準值(TP)0.2mg/L),4#點高出5~10倍,超標較嚴重;其它河段均超2~6倍。經(jīng)過工程整治后,TP含量2012年8月比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2#、3#、4#在旱季均出現(xiàn)下降趨勢,1#在2012年1月達到最大值1.48mg/L,后平穩(wěn)下降,而4#點2012年3月到達峰值2.10mg/L后急劇下降。全河段TN均超出Ⅴ類標準值(TN 2.00mg/L),總體超出5~15倍,最大值為4#的2012年5月32.09mg/L,2#、3#、5#的變化趨勢相似,全年變幅不大,在9.78~20.15mg/L變化,1#與4#的變化均為旱季逐漸上升,雨季下降。這與TP的趨勢相近。NH3-N在新運糧河全河變化的情況與TN一致,最大值為30.06mg/L,最小值為3#點2012年4月的1.29mg/L。
新運糧河5個監(jiān)測斷面中,2#、3#、5#的化學需氧量(CODCr)2011—2012年在40mg/L(Ⅴ類)上下波動,1#、5#旱季數(shù)值較高,最大值為2012年4月的141.36 mg/L,超出Ⅴ類標準值的2.5倍??傮w上全河的CODCr在旱季均有上升趨勢,雨季則下降,2012年比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新運糧河的BOD5的變化與CODCr的變化情況相似,即2#、3#、5#的生化需氧量BOD5在2011—2012年在Ⅴ類標準(10 mg/L)上下波動,1#、5#旱季數(shù)值較高,最大值為2012年4月的59.81mg/L,從圖2可知總體上全河的CODCr在旱季均有上升趨勢,雨季則下降,2012年比2011年同期有所下降。
表1 新運糧河水質(zhì)的季節(jié)變化情況
(mg/L)
滇池流域雨季主要從5月開始,80%以上降雨集中在5—10月,多年降雨量范圍為797~1007mm,年平均降雨量874mm,年平均蒸發(fā)量1409mm;年內(nèi)分布極不均勻,致使冬旱夏濕,旱濕分明[4]。由表1可知,由于新運糧河水質(zhì)均為劣Ⅴ類,大多數(shù)水質(zhì)指標的雨季與旱季的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但部分指標CODCr、BOD5在旱季均有上升趨勢,雨季大量的雨水稀釋,使其濃度下降[5]。而SS相對雨季較低,是因為雨季雨水將大量的顆粒物沖入。
2.3污染負荷分析
新運糧河2011年8月—2012年8月間水質(zhì)為劣Ⅴ類,從總量來看污染負荷的貢獻率依次為CODCr>SS>BOD5>TN>NH3-N>TP,CODCr高達39%、SS為21%,從超標率上看,TP超出Ⅴ類標準值的200%~500%。TN超出Ⅴ類標準5~15倍之多,因此,CODCr、TP、TN、 SS、BOD5的污染負荷貢獻高,為其主要污染因子,這與聶菊芬[6]的研究結(jié)果相近。
3結(jié)論
(1) 新運糧河2011—2012年水質(zhì)為劣Ⅴ類,全河TP、TN超標嚴重(≥5倍);各個河段的污染狀況為:4#(石材城)>1#(秋苑二期)>3#>2#(云安會都)>5#(河口)。
(2) 新運糧河水質(zhì)大部分指標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不明顯,SS相對雨季較低,是因為雨季雨水將大量的顆粒物沖入。部分指標為:旱季>雨季。
(3)新運糧河污染物的污染負荷均居高不下,其中 CODCr、TP、TN、SS、BOD5的污染負荷貢獻高,為其主要污染因子。
參考文獻:
[1]陳燦,王國祥,朱增銀.城市人工湖泊水生植被生態(tài)恢復技術(shù)[J].湖泊科學,2006,18 ( 5):523-527.
[2]魏復盛.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M].北京: 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2.
[3]劉瑞志.滇池入湖河流“十一五”綜合整治效果分析[J]. 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12,3(34):95-100.
[4]李蒙,謝國清,魯韋坤.氣象條件對滇池水華分布的影響[J].氣象科學,2011,31(5): 639-645.
[5]王華光,劉碧波,李小平.滇池新運糧河水質(zhì)季節(jié)變化及河岸帶生態(tài)修復的影響[J].湖泊科學,2012,24 (3):334-340.
[6]聶菊芬,楊逢樂.新運糧河下游水質(zhì)研究[J] .環(huán)境科學導刊,2013,32 (5):58-61.
Water Quality Analysis of XinyunliangRiver
NIE Ju-fen
(Yunn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Process and
Management of Plateau Lake-Watershed,Kunming Yunnan 650034 China)
Abstract:The water quality of Xinyunliang River in 2011 to 2012 was worse than theⅤ class of national water quality standard based on a one-year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Five sample sites were monitored along the riv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4 site was most polluted,followed by the No.1 and the No.3 sites.The No.2 site was worse than the No.3 site.The No.5 site was the worst. Most of the water quality indices didn't show any obvious pattern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a year. The CODCr,TP,TN,SS and BOD5 were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Key words: water quality;monitoring;Xinyunliang 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