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馳 葛菁 馬志軍 崔鵬 張彥龍 蘇貴賓
項目:1、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與實踐》 項目編號:2013JGZX0084;2、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合作學習教學方法在高師體育院系網(wǎng)球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3JGZX0083
摘要:本文針對體育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通過“3+1”實習模式改進原有一學期的實習無法完整參與實習學校一年的教學工作的弊端,通過提前一學期的三周教育見習使學生更快的完成角色轉(zhuǎn)變,完善各項實習要求和任務,從而更好的完成教育實習工作,為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3+1”模式教育實習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1 教育實習對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1.1 體育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教育實習,使實習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師德教育,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樹立獻身人民教育事業(yè)的崇高志向。使實習生將所獲得的體育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技能綜合運用于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學校運動隊訓練的工作實踐中,培養(yǎng)他們獨立從事學校體育工作的能力。通過教育調(diào)查等方式,使實習生了解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狀況,總結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經(jīng)驗,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學校體育科研能力。
1.2 通過教育實習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
體育教育專業(yè)主要培養(yǎng)中學體育教師,在校期間的學習不足以滿足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的需要,需要通過教育實習使學生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為將來能夠迅速適應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2 體育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3+1”模式
2.1 “3+1”實習模式解析
所謂教育實習“3+1”模式就是第六學期安排3周的教育見習加上第七學期1學期的教育實習。這樣做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參與實習學校兩個學期教學工作,避免單一實習學期教學內(nèi)容不完整的發(fā)生,實習學生既可以參加春季的田徑運動會的組織與管理并參與裁判工作,又可以提前做好教育見習,為即將開始的第七學期教育實習奠定良好基礎。
2.2 第六學期三周教育見習主要內(nèi)容
通過專家訪談得知多數(shù)城市的中小學會在春季召開全校的田徑運動會,在運動會中選拔優(yōu)秀運動員參加隨后舉辦的各市的田徑運動會。運動會的組織與管理、裁判和訓練工作是體育教育專業(yè)從師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到中小學的田徑運動會中去可以提高學生的賽事組織與管理和田徑裁判的能力,也可以輔助指導教師完成訓練任務,對提升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近些年的體育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存在著進入狀態(tài)較慢等問題,為了更好的使實習學生完成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zhuǎn)換,在第六學期安排一周的教育見習,主要是了解實習學校的教育教學的相關內(nèi)容,根據(jù)實習學校的教學安排,手寫2份以上的教學詳案,通過參與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盡快適應實習學校教學崗位的需要。
2.3 第七學期教育實習主要任務
如表1所示第七學期開學第一周教學實習準備,第二周正式下點實習并繼續(xù)教育見習及建安撰寫,教育實習第2周開始授課,第4周每個實習學生出第一次公開課,隨后的5、6、7周在正常的教學工作的基礎上每個學生再出一次公開課,第8周輪換實習學校,主要是中學和小學對換,輪換后每名實習生在新的實習學校出一次公開課,實習第15周返校進行實習總結和成績的評定工作。
表1 體育教育專業(yè)教育實習工作安排
實習周數(shù) 1 2、3 4 5、6、7 8 9 10、11、12、13 15
實習內(nèi)容 教育見習、教案撰寫 教育
實習 教育實習、出公開課 教育實習、出公開課 輪換實習學校、教育實習 教育實習、出公開課 教育
實習 實習總結、成績評定
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要適應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崗位需要,因此在實習的第8周進行實習學校的輪換,將中學和小學的實習學生進行對換,使其同時能夠適應中小學體育教師崗位的需要。
教育實習任務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教學工作實習、班主任工作實習、教育實習總結和調(diào)查報告。(一)教學工作實習。實習中小學體育教學工作包括研究教材、備課、編寫教案、試講、講課、說課、評課等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習期間,每個實習生至少要完成4學時的教案編寫;本科生必須講課20學時。實習學生在講課前必須先聽課、試講,由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認可后方可講課。實習期間,每個實習學生須參加觀摩實習學校優(yōu)秀教師的示范課并相互聽課,觀摩和聽課總時數(shù)不得少于10學時,并做好詳細記錄。通過實習初步掌握中學教學的基本程式和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課堂教育、教學的能力。(二)班主任工作實習。參與班主任工作,使實習生初步掌握班級工作管理經(jīng)驗,學會做學生思想工作。(三)調(diào)查報告。撰寫教育調(diào)查報告(小論文),對實習學校的教學傳統(tǒng)、教學動態(tài)、教學規(guī)律、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發(fā)展歷史、先進教師事跡、教學改革成果等亮點進行研究和探索,提高觀察、分析和研究能力。 要求實習期間,每個學生必須完成一篇教育實習調(diào)查報告。字數(shù)在3000字以上。(四)課外體育活動與訓練。實習早操、課間操、大課間體育活動、體活課、課外體育活動以及校運會的組織工作及裁判工作,培養(yǎng)學生組織與指導各項課外體育活動的能力。(五)畢業(yè)論文預選題。結合畢業(yè)論文選題進行相關研究內(nèi)容的調(diào)研、取證及問卷調(diào)查等,為畢業(yè)論文撰寫積累實踐依據(jù)。
2.4 教育實習對指導教師的要求
通過教育實習,使實習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師德教育,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樹立獻身人民教育事業(yè)的崇高志向;使實習生將所獲得的體育基礎理論、基本技術和技能綜合運用于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學校運動隊訓練的工作實踐中,培養(yǎng)他們獨立從事學校體育工作的能力;使實習生了解當前學校體育改革的狀況,總結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經(jīng)驗,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學校體育科研能力。每周至少3次到自己所負責實習學校,與實習學校相關人員和實習學生座談了解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實習的質(zhì)量。
3 結語
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教育實習對學生教育教學能力提升至關重要,只有真正的參與教育教學工作中才能提高實踐能力。通過“3+1”的教育實習模式可以使學生較完整的參與到實習學校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也可以使學生同時參與中學和小學的教育實習,體會完全不同的教育過程、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實習中通過出公開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和提高教學過程和手段,更好的駕馭一堂體育課,使之能夠勝任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崗位。
參考文獻
[1] 于杰.黑龍江省高校陽光體育運動的現(xiàn)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J].體育世界,2013(4).
[2] 馬馳等.黑龍江省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學習與訓練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前沿,2013(5).
[3] 孫明和.體育出色競技人才成長的地理因素探析[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9).
[4] 宮祥輝.柔力球運動在哈爾濱市高校開展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