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路徑在股骨頸骨折47例中的應用
范碧玲
江西省修水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西修水332400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94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模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47例和對照組47例,觀察組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行健康教育,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方法行健康教育,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健康教育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中效果較好,值得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股骨頸骨折;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21-0130-02
收稿日期:(2015.07.20)
臨床護理路徑指的是醫(yī)護人員對某一疾病監(jiān)測、治療、護理與康復工作等制定恰當、有序并嚴格執(zhí)行的護理計劃,屬于一種整體的、綜合的護理工作模式。臨床護理路徑可滿足患者在疾病產生、進展與轉歸中對于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協(xié)助患者早日康復出院[1]。筆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觀察在股骨頸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4例股骨頸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病例經MRI檢查均確診為股骨頸骨折。根據(jù)不同護理方法將94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22例,年齡57~76歲,平均年齡(64.51±4.61)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4例,初中至高中11例,??萍耙陨?2例;手術類型:股骨頭置換術17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1例,內固定復位19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23例,年齡為56~77歲,平均年齡(65.17±4.96)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5例,初中至高中13例,??萍耙陨?例;手術類型:股骨頭置換術18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0例;內固定復位19例;排除合并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護理方法行健康教育,即在患者入院當天實施常規(guī)心理護理,觀察并記錄其具體病情,再行入院宣傳教育,并在術后給予功能鍛煉的常規(guī)指導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行健康教育,即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結合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時參考相關資料制定臨床護理路徑并嚴格執(zhí)行。其健康教育臨床路徑護理內容包括:①入院時,護理人員要為患者介紹主管醫(yī)生、作息時間和同室病友等,對患者的社會、健康與心理反面進行評估并給與心理支持。同時,為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如病因、癥狀、療法等,緩解其恐懼焦慮的心理反應。此外,護理人員要訓練患者在病床上大小便,為其詳細解釋皮牽引配合措施、目的與意義,保持患者被褥清潔干凈。②手術前,為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并做好解釋說明工作,評估患者睡眠情況,并給予其相應處理。為患者介紹手術醫(yī)師、手術過程、目的與術前注意事項,包括術前腸道準備、有效深呼吸、咳嗽與咳痰方、戒煙酒、預防著涼等,最后請成功病例現(xiàn)身說法。③術后6h,告知患者術后相關注意事項,比如體征監(jiān)測、體位等。護理人員需指導其保持平臥位,將其下肢抬高至心臟平面上,其患肢維持于外展中立位,必要時可穿彈力襪。妥善固定其各類管道,確保引流管通暢;④術后6~24h內,指導患者多進食營養(yǎng)、清淡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粗纖維食物比例。對患者實施護理時,要注意動作輕柔,可通過聊天等方式緩解其疼痛,患者如疼痛劇烈,可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物。對患者患肢的踝關節(jié)、臀肌和股四頭肌等行被動按摩,促使其靜脈回流,并鼓勵患者主動運動。⑤術后2周內,依據(jù)不同術式指導患者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可使用下肢關節(jié)活動器,指導患者相關配合、注意事項等。遵醫(yī)囑使用抗凝藥物,并教授患者學會自我護理假體關節(jié)。⑥出院指導,告知患者功能鍛煉、飲食和日常生活上需注意的事項,如避免久坐、劇烈運動等,告知其復查時間。
1.3觀察指標采取問卷調查方式,測評患者對日常生活知識、功能鍛煉技能、態(tài)度或行為變化、健康教育執(zhí)行情況的掌握、遵循情況,總分為100分,81分以上為掌握;同時記錄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較觀察組在日常生活知識、功能鍛煉技能、態(tài)度或行為變化、健康教育執(zhí)行情況方面的掌握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對比表 [例(%)]
2.2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13.6±2.4)d,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2.3±3.9)d,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常見骨創(chuàng)傷疾病,好發(fā)于老年人群,因病變位置特殊,病程遷延,致殘率較高,需給予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然而因目前康復機構、醫(yī)療資源短缺等緣故,大部分骨折患者均選擇在家里進行康復工作[2]。因此,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間不能學到足夠的康復知識,無法滿足其出院后的康復需求,則容易康復不良,甚至發(fā)生殘障,因此對患者實施有效健康教育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3]。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取臨床路徑行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時的護理,有助于消除患者陌生感等,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與治療方法的了解,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手術前護理可保障患者有充足睡眠,緩解或者消除患者緊張、恐懼情緒,做好術前準備,強化手術效果;術后6h護理可掌握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更換患者體位,提升其護理安全度與舒適度;術后6~24h內護理及出院指導則能為患者補充營養(yǎng),同時保持其大便通潤等,預防其發(fā)生肌肉萎縮等并發(fā)癥,促使其早日康復。相較于傳統(tǒng)健康教育護理,在臨床護理路徑指導下進行的健康教育具有針對性、整體性與持續(xù)性,分階段、有步驟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不僅易于被患者接受,還能收到良好健康教育效果。
綜上,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股骨頸骨折患者中效果較好,值得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亞.臨床護理路徑在創(chuàng)傷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22):57-58.
[2] 楊敏.臨床護理路徑在股骨頸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1z):58-60.
[3] 高麗霞,李春蘭,孫慧莉,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3):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