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恩雨
內(nèi)容摘要:新感覺派上接葉靈鳳20年代末的都市小說、性愛小說風,下連30年代張愛玲表現(xiàn)滬、港兩地的市民傳奇,起著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其中,以施蟄存、穆時英、劉吶鷗等為代表的新感覺派人,用艷異犀利的筆觸、流蕩跳躍的視點,拼貼都市的洋場百態(tài),令人炫目,浮華盡顯。他們的小說,展現(xiàn)了半殖民地中國的現(xiàn)代性都市特征,呈現(xiàn)出十里洋場的異域想象。本文旨在從摩登文化、休閑生活和城市空間三個方面分析新感覺派作家筆下歐洲想象的都市圖景。
關鍵詞:歐洲想象 ?摩登文化 ?休閑生活 ?城市空間
一、摩登洋場的文化誘惑
在碎片化的上海環(huán)境下,殖民文化并沒有給知識分子帶來高壓性的破壞感,取而代之地是讓他們心平氣和地接受這種文化入侵并對都市的現(xiàn)代性產(chǎn)生迷戀感。
“雖然劉吶鷗批評都市文化是墮落的資本主義產(chǎn)物,但他同時卻又深深地迷戀著它?!鄙硖幈话胫趁竦氐某錆M異國想象的氛圍之中,劉吶鷗潛移默化地能夠熟練地進行城市氣息的模仿,并將都市景觀和異國化情調(diào)作為自己經(jīng)常描寫的對象。在這樣的語境之中,歐洲想象是極其充滿誘惑性的。他的作品《游戲》中描寫上海的夜總會場面:“空氣里彌漫著酒精,汗汁和油脂的混合物,使人們都沉醉在高度的興奮中。有露著牙哈哈大笑的半老漢,有用手臂作著嬌態(tài)唧唧地細談著的姑娘?!痹谝箍倳膱龊侠?,人們透露出來的興奮與歡愉,滿懷著欣賞的情感,被資本主義的摩登文化深深誘惑著。穆時英是一個標準的洋場摩登文人,用《黑牡丹》主人公的話來說,“脫離了爵士樂,狐步舞,混合酒,秋季的流行色,八汽缸的汽車,埃及煙……我便成了沒有靈魂的人。”娛樂摩登的洋場生活是當時上海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整個中國的現(xiàn)代性建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梢哉f,沒有當時人們那樣的生活方式,上海的整個面貌就不會如此,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就缺少了重要的一環(huán)。
新感覺派作家筆下的小說中的主人公并不是游離于文化入侵的都市想象之外的角色,他們每個人都是作為摩登洋場的參與者而出現(xiàn)的。他們接受了快節(jié)奏的、強烈刺激的、令人頭暈目眩的都市生活節(jié)奏并極力模仿。當汽車、爵士樂、舞廳、賽馬場等都市物質(zhì)產(chǎn)品被引入的時候,不是引起了時人的推敲考察,而是提供了娛樂消費的摩登場所。他們在聲色犬馬的誘惑之中,很快被物質(zhì)世界的流光亮麗所吸引。在現(xiàn)代都市面前,傳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在享樂主義的對比下成了昨日黃花:“道德給踐在腳下,罪惡給高高地捧在腦袋上面?!痹谌挛幕^念的沖擊下,享樂主義大行其道。人們沉溺于資本主義物質(zhì)文化的同時,也將傳統(tǒng)儒家規(guī)范降落到看不到的地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傳統(tǒng)大家閨秀不見蹤跡,取而代之滿眼看到的是洋場中的“摩登女郎”,她們既是入侵者眼中肆意玩弄的對象,又因此而成為了一般人心目中開放、摩登、充滿光鮮色彩的代表。她們穿梭于不同消費場之間,徘徊于不同男性身邊,徜徉于各式洋店鋪洋物件之中,絲毫不似中國傳統(tǒng)女性般羞澀保守。新感覺派作家欲表現(xiàn)都市環(huán)境的新異奇特,便以都市摩登女郎為表達中介,進行了物質(zhì)化、洋場化、欲望化的描繪。在新感覺派小說中,人們自由放縱著自我的原始欲望,不受傳統(tǒng)道義的約束,全然享受著摩登誘惑的魅力。
二、休閑生活的消費性
隨著上海的開埠,上海逐漸成為外國資本投資的集中地,奢靡的財富成為上海浮華之風的物質(zhì)基礎,同時也是導致上海消費性急速提升的直接力量。因此,新感覺派小說的取景框經(jīng)常放置在賽馬場、夜總會、大戲院、游樂場等等之處。伴隨著商業(yè)的繁榮,上海發(fā)展最快的就是各大商業(yè)類和各種娛樂類公共建筑。劉吶鷗在小說中將當時南京路四大百貨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稱之為“三大怪物”。此外,各種銀行大廈和各式新式飯店也以其高大偉岸、富麗堂皇時刻彰顯著上海經(jīng)濟的繁榮和消費的提升,其空間的公共性也驟然提升。首先,消費場所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其前提必然是人們消費需求的擴張。其次,消費場所的激增也會反過來導致消費內(nèi)需的膨脹。百貨公司、新式飯店不僅僅提供了購物的公共場所,附帶著的各式娛樂休閑消費也占領了人們的錢包?!斑€不到Rush hour的黃浦江的街上好像是被買東西的洋夫人們占了去。她們的高跟鞋,踏著柔軟的陽光,使那木磚的鋪道上響出一種輕快的聲音,一個Blonde滿胸抱著郁金香從花店出來了?!迸擞绕涫前追N女人是主要的繁華都市文明的消費者,她們身上集中展示了作者對于現(xiàn)代都市的消費性定位。穆時英的《南北極》中的眾多女性也都將生活目標定位為:“穿絲襪、高跟鞋、住洋房、坐汽車、看電影、逛公園、吃大餐”。
歐洲人十分注重休閑娛樂,尤其以法國人為代表的是最注重浪漫品質(zhì)的??Х瑞^可以稱得上是都市生活新感覺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在這一時期的小說中,滿目皆是的咖啡館是法國人文景觀的標志之一,尤其是各種露天的咖啡卡座,幾乎可以作為法國人生活的真實寫照??Х瑞^不僅只是一個場所,更是一種法國生活情懷。穆時英有一篇作品《貧士日記》中的貧士盡管身上只剩下兩元錢,也依然要過有咖啡喝的早晨。其實這里的“喝咖啡”并不完全指的是喜歡咖啡的口感,更多的是崇尚咖啡所代表的文化情懷。法式風情咖啡館是歐洲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公共場所,這里聚集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和文化符號,充斥著可視的消費與交往。人們消費的不僅是“咖啡”這一實體,附帶著的還有咖啡館里設置的各種新鮮事物,如抽獎機等等,甚至還有想象中的消費,如“小巴黎人咖啡座畫著裸女的玻璃門”以及咖啡館里年輕貌美的女招待。因此,僅一個小小的咖啡館所包含的消費元素就已經(jīng)是多重性的,它滿足了人們的味覺、視覺及想象的消費滿足。
新感覺派作家從審美的角度描述了現(xiàn)代化的都市設施以及由這些設施構成的都市公共空間,這是一個充斥著現(xiàn)代性誘惑的世界,是一個能完全釋放人性原始欲望的消費空間,彌漫著商業(yè)文化的魅力?!叭魏我粋€社會,任何一種生產(chǎn)方式,都會產(chǎn)生出自身的空間。”新感覺派作家筆下的都市公共空間是物質(zhì)化、消費性的,因為它是以資本主義鼓勵消費,并由消費刺激生產(chǎn)的生產(chǎn)方式為基礎構建的。同理,這種空間也會影響人們的生產(chǎn)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文學的表達方式,在文學家的筆下,現(xiàn)代化城市生活的喧鬧,和科技手段照射下都市夜景的絢爛,取代了往日作為主角的原始崇拜和自然景觀?!案L?,別克跑車,別克小九,八汽缸,六汽缸……”,“女秘書站在綢緞鋪的櫥窗外面瞧著全絲面的法國crepé”,大宗昂貴產(chǎn)品的消費在當時依然是普遍性現(xiàn)象,各式百貨公司中的西洋名品也是人們所熱切追求的“香餑餑兒”。城市消費的膨脹不僅是對實體貨品的熱烈追求,它也無時無刻不體現(xiàn)在人們念想中的消費。
三、城市空間的公共性
在新感覺派小說的取景視野中,情節(jié)多在公共性的城市空間中展開,如賽馬場、夜總會、戲院、咖啡館等等。故事場景的公共性是上海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標志之一。這些城市的娛樂和消費場所不僅是對外國人開設的,也為中國人開放。因此,人們在這些公共場所中的交流便極大地縮小了種族、階級的差距。公共性意味著開放性程度的極大提高,所有到來的人都是為了娛樂、休閑和消費的,這里聚集著不同種族、性別、行業(yè)、社會地位的人。
在公共性場所之中人物種類增多的同時,人物之間接觸的機會也極大增多。隨著現(xiàn)代化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出現(xiàn),人們流動的機會增多,流動的速度提升,使得人與人之間擁有更多相互接觸的機會。另一方面,人們見面的機會變多了,交流的程度卻變淺了。人際關系變得偶然化、臨時化,替代了之前小范圍交際圈的穩(wěn)定化、親密化。在夜總會、舞廳、咖啡廳等場所中,人物的接觸是短暫的甚至是不知對方姓名的。這種文化是由于西式文化和西式環(huán)境決定的,是由于城市空間的公共性決定的。
如穆時英《上海的狐步舞》、《駱駝、尼采主義者與女人》、《Pierrot》等等作品中的男女相遇在旅館、街頭,《夜總會里的五個人》中不曾相識的五個人匯集在夜總會中。劉吶鷗的《游戲》場景設在公園、咖啡店與旅館等等。在新感覺派作家的作品中,較少涉及具有穩(wěn)定性人際關系的場所,而較多地放在公共性的城市空間之中,這也正是空間想象中的上海城市歐洲想象的現(xiàn)代性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