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在綜放面停產期間的應用
丁勇
(山東唐口煤業(yè)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055)
[摘要]對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工藝和技術特性進行了研究分析,并成功在唐口煤礦進行了現場防滅火技術實踐。唐口煤礦在1304綜放工作面停產期間,通過注入液態(tài)CO2,有效消除了自然發(fā)火隱患,保證了工作面停產期間的安全。
[關鍵詞]液態(tài)CO2;防滅火;工作面;停產
[中圖分類號]TD753.2[文獻標識碼]B
[收稿日期]2014-04-17
DOI[]10.13532/j.cnki.cn11-3677/td.2015.01.030
[作者簡介]丁勇(19-),男,山東淄博人,助理工程師,從事安全技術培訓工作。
Application of Liquid CO2Fire-extinguishment Technology in the Period of Production Halt
[引用格式]丁勇.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在綜放面停產期間的應用[J].煤礦開采,2015,20(1):102-104.
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層礦井中,若采煤工作面因某種原因而停產,則停產期間極易發(fā)生自燃隱患,甚至造成自然發(fā)火事故。液態(tài) CO2防滅火技術能較好地解決工作面停產期間的防滅火難題,在唐口煤礦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與其他防滅火技術相比,具有速度快、操作簡單、成本低、防滅火效果顯著等特點,是當前煤礦井下防滅火的最佳技術。煤礦井下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的具體特點有:惰化抑爆性強、冷卻降溫明顯、適用范圍廣。將液態(tài) CO2用于煤礦防滅火工作,由于其具有易于保證足量、穩(wěn)定供應的特點,更加有利于煤礦生產現場的實際應用。
1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工藝
液態(tài)CO2防滅火系統(tǒng)主要由地面液態(tài)CO2槽車、輸氣管、水液汽化器、流量計等構成。液態(tài)CO2由專門的運輸設備從化工廠運到礦井,采用在地面將液態(tài)CO2直接汽化成CO2氣體的方法,經由注漿管路輸送到防火地點,選擇適合的釋放口位置注入到采空區(qū),如圖1所示。
圖1 注液態(tài)CO 2工藝流程示意
該系統(tǒng)在現場的實際應用中充分體現了操作簡便、穩(wěn)定性好、連續(xù)可調等優(yōu)點,能實現大流量壓注液態(tài)CO2迅速熄滅火區(qū)的效果。
首先在地面將液態(tài)CO2經水液汽化器汽化成CO2氣體,并通過礦井中現有的壓風管、供水管、注漿管或井下瓦斯抽放管向井下輸送。如果礦井現有管路另有他用不能用于滅火或沒有獨立的管路時,可以設備用專門管路。這種沿管路輸送CO2氣體的方法比往井下輸送液態(tài)CO2方便,可以實現大流量、連續(xù)灌注CO2氣體。
為達到減少消耗CO2氣體量、快速滅火的目的,需根據火區(qū)的條件和火源的位置,選擇最佳CO2的釋放口位置,原則上使CO2氣體在火區(qū)內用最短的路線到達火點,沖淡火區(qū)O2含量,對采空區(qū)進行惰化和降溫。例如,在唐口煤礦1304綜放面的應用中,將CO2釋放口布置在工作面進風隅角。
2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的應用實踐
2010年2月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成功應用在唐口煤礦綜放工作面的防滅火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撫順分院的鑒定,1304綜放工作面所采3下煤層屬自燃煤層,一般自然發(fā)火期為3~6個月,最短自然發(fā)火期(20±3)d。防治3下煤層自然發(fā)火是礦井開采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根據唐口煤礦對自燃標志氣體多年的觀測與分析,當采煤工作面采空區(qū)回風側出現C2H4,且CO濃度達到75×10-4%,并有持續(xù)升高趨勢時,就說明已經明確發(fā)生自然發(fā)火隱患,煤溫已超過134℃
2012年4月7日早班,在對回風隅角進行檢測時,發(fā)現CO濃度達到42×10-4%,較上一班次有明顯升高,隨后立即抽取氣樣并送至地面,經KSS-200束管色譜檢測系統(tǒng)分析后,發(fā)現氣樣中出現C2H4(見表1)。由此判斷1304工作面采空區(qū)存在自然發(fā)火隱患。
表1 1304工作面上隅角氣體濃度
由于1304工作面為俯采,若實施注漿,易使大量漿液通過架間涌入工作面,淤積在溜頭處不易排出而淹沒并損壞設備;若進行注膠,因采空區(qū)范圍大,停采時間長,需在每個支架架間打孔,工作量大,且受孔深不足的條件影響,防火范圍有限;采取其他措施直接防火難度也較大。采用惰性氣體防滅火,則易于實施并有可能取得預期效果。由于CO2比空氣密度大,且煤體對CO2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很容易替代O2而覆蓋煤體燃燒表面,減少煤體燃燒體表面O2的濃度,使O2濃度低于自然發(fā)火的臨界O2濃度值,從而防止煤的氧化自燃,使已形成的火災因缺O(jiān)2而窒息滅火,并能達到比N2更好的防滅火效果。
根據上述考慮,經過系統(tǒng)地研究、分析后決定,對1304工作面采取注液態(tài)CO2的防滅火措施。將1304工作面原有的注漿管路臨時改造為注CO2氣體管路,其埋設在工作面進風巷;由于工作面為下行通風,CO2釋放口布置在工作面進風隅角。注液態(tài)CO2的具體過程是:用低溫槽車將液態(tài)CO2運至注漿站外,利用液態(tài)CO2壓注系統(tǒng),在地面將液態(tài)CO2直接轉化成CO2氣體,通過注漿管路向1304面采空區(qū)隱患地點壓注。1304工作面通風系統(tǒng)及注CO2防滅火如圖2所示。
圖2 1304面通風系統(tǒng)及注CO 2防滅火
2012年4月8日,向1304工作面采空區(qū)壓注液態(tài)CO2共16t,釋放后膨脹體積約為10400m3。為保證施工安全和防滅火效果,注液態(tài)CO2期間采取了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在1304工作面進風隅角、回風隅角阻燃墻外、回風巷懸掛好甲烷氧氣兩用儀,位置距頂板不大于300mm,距巷幫不小于200mm,并各安排1名瓦檢員和2名救護隊員檢查本地點的CO2及其他氣體濃度,同時做好檢查數據記錄工作,匯報地面指揮室。
(2)在進風隅角的人員利用紅外線測溫儀對采空區(qū)不同地點的溫度進行檢測,在回風巷的人員隨時檢測溢出的各種氣體濃度,如CO2濃度超過1.5%或O2低于18%時,應立即通知地面指揮室,由總指揮決策繼續(xù)注或降低或停止注CO2。
(3)每組人員對1304工作面進風流、回風流、工作面及架后、上下隅角的CO2濃度進行檢查,當上述任何一個地點的CO2濃度超過1.5%時,立即撤出工作面全部工作人員,救護人員立即佩戴氧氣呼吸器,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救護隊員在佩帶氧氣呼吸器期間要經常觀察自己的O2壓力,并根據O2壓力來確定在工作面的作業(yè)時間,每個隊員必須節(jié)約使用O2,不準任意使用手動補給閥。在回風隅角抽取氣樣時,必須1人工作1人監(jiān)護。
(5)在CO2惰性滅火裝置與注漿管路連接處懸掛甲烷氧氣兩用儀,當CO2濃度超過1.5%或O2濃度低于18%時,應停止壓注。
(6)壓注工作結束時,通知地面注漿站停止注CO2,工作人員向注漿管注水,直至1304工作面進風隅角附近的三通閥門出水停止注水,由救護隊檢查1304工作面回風巷、進回風隅角的CO2及其他氣體變化情況,待氣體濃度符合規(guī)定后方可撤離現場。
為觀察整個注液態(tài)CO2過程中相關氣體濃度的變化情況,檢查防滅火效果,利用安全監(jiān)測系統(tǒng)、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人工采樣相結合實時掌握壓注過程中火區(qū)的氣體、溫度等參數變化。壓注過程中對1304工作面進風隅角、1304工作面膠帶巷膠帶頭、兩部膠帶大巷膠帶頭處等地點進行監(jiān)測。在1304工作面回風隅角處,通過埋入采空區(qū)的束管,使用JSG6礦井火災束管監(jiān)測系統(tǒng),對采空區(qū)的氣體實時監(jiān)測。壓注工作結束后,由救護隊員佩帶氧氣呼吸器進入工作面回風隅角檢查CO2及其他氣體變化情況,同時使用紅外線測溫儀通過鉆孔測取采空區(qū)的溫度。壓注前后監(jiān)測結果見表2。
通過分析壓注前后1304工作面采空區(qū)內的氣體變化情況,其溫度由29.5℃下降至16.3℃,O2濃度由16.7%下降至8.2%,說明火區(qū)得到了抑制,注液態(tài)CO2防滅火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跟蹤檢測和分析表明,1304綜放工作面回風隅角CO濃度始終穩(wěn)定在10×10-4%以下,說明該技術措施有效防止了采空區(qū)自然發(fā)火,保證了綜放工作面停產期間的安全。
3結論
實踐證明,CO2具有良好的防滅火作用,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能實現大流量壓注液態(tài)CO2迅速熄滅火區(qū)的效果。唐口煤礦在1304綜放工作面停產期間,通過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的應用,有效消除了自然發(fā)火隱患,保證了綜放工作面停產期間的安全。同時,注液態(tài)CO2防滅火技術的實施過程中應加強火災標志氣體的監(jiān)測,同步采取有效的安全技術措施,保障施工安全,從而提高防滅火技術效果。
[參考文獻]
[1]程衛(wèi)民,等.礦井通風與安全.北京:煤炭工業(yè)出版社,2009.
[2]韓剛,劉生玉.液態(tài) CO2滅火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 .煤炭技術,2009, 28 (4):107.
[3]楊曉敏,費金彪,宋大勇.液態(tài) CO2對采空區(qū)自燃隱蔽火源的控制技術研究.同煤科技,2012(1):1-7.
[4]葛嶺梅,鄧軍,王華.惰性氣體抑制礦井瓦斯爆炸的實驗研究 .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35 (1):4-7.
[5]于永深.大傾角綜放面停產期間綜合防滅火技術應用.科技信息,2012(10):439-440.
[6]安滿林.南屯礦7321超長綜放面煤層自燃防治技術研究.西安:西安科技大學,2006.
[7]嚴志華.液態(tài)二氧化碳對煤礦井下火災的防滅火優(yōu)勢.內蒙古煤炭經濟,2014(6):160,163.
[8]程衛(wèi)民.礦井煤炭自燃的綜合防治技術及其實踐.西北煤炭,2007(3):17-22.
[9]張進軍,昝軍才.液態(tài)CO2防滅火工藝探索與實踐.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技術年會論文集.2011.
[10]張進軍,昝軍才.惰性液態(tài)CO2防滅火工藝及實踐.煤礦安全,2011,42(3):88-90.
[11]邢小軍,翟小偉,張辛亥.焦坪礦區(qū)煤層自燃特點及防控技術研究.能源技術與管理,2012(3):91-93.
[12]徐永亮.防治煤自燃的懸砂膠體研究.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
[責任編輯:鄒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