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很多人都喜歡在飯后食用水果,認(rèn)為吃水果爽口,有清潔口腔、清理胃腸的作用,不僅對腸胃好,對皮膚也會很有幫助。那么飯后水果是不是真的可取呢?
真相:
飯后吃水果是一種飲食誤區(qū),這種習(xí)慣實際上對健康不利。人吃飽飯后食物進入胃內(nèi)需要經(jīng)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地從胃中排出,飯后如果立即吃進很多水果,即會被食物阻滯在胃內(nèi)。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糖分,這無疑會增加腸胃的消化吸收負擔(dān)和胰腺的負擔(dān),尤其是不太熟的水果,其中淀粉的含量很高,不易消化。與此同時,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成分,它們均有較強的吸水性,吸水后膨脹,能增加飯后飽脹感,使人覺得不舒服。另外,纖維素量較大時,它們在腸道中能捕捉和吸著電解質(zhì)、微量元素和有機酸,延緩和減少對某些營養(yǎng)素、維生素的吸收。
營養(yǎng)專家指出,吃水果的正確時間是飯前1小時和飯后2小時。其中,飯前1小時吃水果最為有益,因為水果屬生食,吃生食后再進熟食,體內(nèi)就不會產(chǎn)生白細胞增高等反應(yīng),有利于保護人體免疫系統(tǒng),從而增強防病抗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