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風
摘要:我國從1999年開始在中小學課堂開展信息技術教育,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幾年的歷程。在這段歷程中,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素養(yǎng)都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作為一名在基層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的教師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筆者參加幾個學校的教研活動來看,信息技術課堂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很低。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觀的因素之外,本人覺得信息技術課堂還缺少一些精細化管理的過程。該文從幾個方面來探討和研究如何在信息技術課堂實施精細化管理,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精細化管理;課堂效率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0-0121-02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意識,一種理念,更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文化。它是現(xiàn)代化企業(yè)進行管理的必經階段,日本的豐田汽車公司,中國的海爾集團都是利用精細化管理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老子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也就是說我們在做任何大事的時候必須從簡做起,從細微處入手。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來說是一樣的道理,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精細化管理將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精細化管理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課堂管理的規(guī)范化,第二教師備課的精細化,第三任務布置的個性化。
1 課堂管理的規(guī)范化
信息技術課堂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課堂,學生面對的是鼠標、鍵盤和顯示器。他們來到后已經忘記了這是課堂,更有甚者把它當成了網吧。在教學活動中,我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上課鈴響起,我拿著精心備好的教案和課件站在講臺前準備上課時,卻發(fā)現(xiàn)機房里只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教室外還有部分學生三三兩兩談笑風生,在座的學生有的還在打打鬧鬧,根本沒有意識到上課鈴早已響過。我的心情頓時從高峰跌到了低谷,一股煩躁和無奈涌上了心頭。精心備好的教案也不知道該如何講起,我感覺自己已經失去了上課前的激情。課堂上我的聲音也不再抑揚頓挫,也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布置學習任務。很長一段時間學生的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在我的教學任務上。[1]一節(jié)課下來課堂氣氛也十分尷尬,最終原先設計的教學任務和學習任務都沒能順利完成。課后我靜下心來反思,這堂課失敗的原因是課堂管理的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
我認為課堂管理的關鍵要素必須規(guī)范化。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奔訌娬n堂的常規(guī)管理,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思想精神方面重視起來,另一方面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學階段作為一門非高考的技術課,學生普遍對其不夠重視。很多學生認為信息技術課不參加高考學的好不好沒什么關系,到機房就是玩玩電腦。甚至有部分的家長和班主任也是這么認為。在這樣一種集體認識缺失的情況下,學生就把上信息技術課當做放松解壓的興趣課程。于是就造成很多學生在上信息技術課時不遵守紀律,上課遲到、聊天或玩游戲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針對這種情況,我第一節(jié)課就和同學們約法三章,違反了約定就會受到相應的懲罰。
1)嚴禁遲到,早退。
2)進機房前必須穿好鞋套有序排隊。
3)對號入座嚴禁隨意走動。
4)課本、筆記本和筆要帶齊。
5)坐姿要正確。
6)起立回答問題要響亮。
7)嚴禁帶任何零食和飲料。
第一節(jié)課就要“嚴”字當頭,讓他們明白信息技術課堂的規(guī)則。計算機機房也是課堂,不要因為和其他課堂不一樣而產生輕視的態(tài)度。如果自己的行為違反了規(guī)定,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后果。
2 教師備課的精細化
現(xiàn)代化的企業(yè),管理程序是非常嚴密細致的。每一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把關和控制,因而生產效率極高。課堂教學的過程也好似生產車間,但又和生產車間有差異。他們的共同之處是,管理都要有序化、精細化。不同之處在于工廠車間生產的產品是一成不變的,而課堂上所教的學生是鮮活的。所以課堂教學要針對學生的不同來因材施教。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所教班級和人數(shù)眾多,有時候還需要兼職學校的一些電教設備的維護和保養(yǎng)。這種現(xiàn)象造成一些教師的懈怠心理,備課的時候馬馬虎虎,甚至就直接使用網上的教案進行上課。這樣的課堂怎么可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呢?所以不管現(xiàn)實情況如何,我們作為教師要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精心設計教案和學案,從網絡上搜集和課堂內容相關的最新知識。[2]還要根據(jù)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和基礎,安排好每一個提問環(huán)節(jié)和任務的設置,使課堂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強。
3 任務設置的個性化
信息技術課在不少人眼里是所謂的“副課”,但是目前在我省,信息技術學科越來越受到重視,已被納入我省學業(yè)水平測試當中。這就要求老師在上課時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也要讓學生在考試當中取得好成績。要想做到這些,不僅要上好課,更要布置好相應的課堂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3]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根據(jù)學生操作水平、認知水平等的不同,設計出具有層次性、趣味性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作業(yè),讓學生從“要我做作業(yè)”變?yōu)椤拔乙鲎鳂I(yè)”。為了實現(xiàn)這些,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3.1 學生分層
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先天因素、興趣愛好、家庭條件等非智力因素,通過課堂教學、課余觀察、家訪查檔及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會診交流等途徑,對學生進行分層管理,應堅持尊重學生,師生磋商的原則,實施“進則上,退可下”的動態(tài)管理。
3.2 布置個性化的課堂作業(yè)
1)注重層次化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要在努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同時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在安排課堂內容時,應以中間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其他兩層。在布置課堂作業(yè)時,筆者將作業(yè)分成兩大塊,第一塊是“基本要求”,第二塊是“特色體現(xiàn)”,并實施“分層作業(yè)”,讓學生進行分層練習。首先在作業(yè)量上進行分層,以保障每個學生均能完成作業(yè)。其次在“特色體現(xiàn)”上也進行了分層要求,這種分層是從多維度進行的,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美術功底好的學生在制作效果上追求精益求精;鼓勵操作嫻熟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考慮更高水平的設計,從創(chuàng)意上體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以達到高質量的作業(yè)要求。
這樣將作業(yè)細化,各個層次的學生在相同內容的學習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和提高,各自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2)增強趣味性
無論哪種作業(yè)都應新穎、有趣,并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得學生樂于完成作業(yè)。在學習Word文檔編輯中的圖文混排時,就可以根據(jù)學生喜歡表現(xiàn)自己個性的特點,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名片。學生們把自己理想的職務和自己的個人信息設計成各類藝術字,把漂亮的圖片用文字環(huán)繞或襯在文字下方作為文檔背景,并且加上各種自選圖形,最后給整個文檔設計一個彩色的藝術小邊框。[4]有條件的學生還用彩色打印機將自己設計的名片打印出來。經過幾堂設計課,學生對Word的頁面設置、頁眉頁腳等許多功能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對藝術字工具欄、圖片工具欄、格式菜單中的各項功能也都運用自如。
3.3 追求創(chuàng)造性
信息技術課堂作業(yè)以上機操作為主,而一味模仿教師操作,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得不到體現(xiàn)。教師應在作業(yè)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上多下功夫,努力讓學生樂學、好學。在學習Frontpage軟件的相關操作時,筆者讓學生分組制作個性化網站。[5]包括主題、個人愛好、家庭等版塊。對于這種有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學生們都樂于參與。他們積極地收集信息,認真地制作自己的網站,最后各組都制作出內容豐富多彩、設計各具特色的作品。這種創(chuàng)造性作業(yè)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在搜索信息、制作網頁等方面的動手能力,實現(xiàn)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課程是中學生普遍比較喜歡的學科,教師應嚴格的對課堂實施精細化管理,這樣掌控好課堂局面,才能更好的落實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 蘇巍. 淺談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 2009(S5) .
[2] 王雅. 信息技術課堂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 2009(7) .
[3] 丁鑫淼. 信息技術課堂中運用多種評價方式的嘗試[J]. 科技資訊, 2010(25) .
[4] 劉潤東. 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 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0(3) .
[5] 石砳磊. 課堂掌控策略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有效應用[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