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桐
摘要:概述了三個訪問模型即:自主訪問控制模型(DAC)、強制訪問控制模型(MAC)、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RBAC)的文檔管理系統(tǒng)模型,著重講述了基于多角色、多種控制粒度的文檔管理模型RDUP模型中的約束條件、規(guī)則的描述,以及特點。
關鍵詞:文檔管理;DAC;MAC;RBAC;RDPU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30-0045-02
近幾年來,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使得傳統(tǒng)的辦公方式發(fā)生了大幅度的變化。許多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業(yè)務都實現(xiàn)了計算機化的管理,企業(yè)原有的紙質文檔正在被電子文檔所取代。電子文檔愈來愈多,不同類別的電子文檔需求的安全級別也不相同,如何實現(xiàn)安全、易用的系統(tǒng)才是目前電子文檔訪問控制所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1]。
1 訪問控制模型概述
在文檔管理信息系統(tǒng)當中,怎樣確保信息被合法訪問,而不是非法入侵,此時系統(tǒng)的安全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2]。其中ISO在網絡安全標準(ISO749822)中定義了五個層次的安全服務:第一個層次是身份認證服務,第二個層次是訪問控制服務,第三個層次是數(shù)據(jù)保密服務[3],第四個層次是數(shù)據(jù)完整性服務,第五個層次是不可否認服務。其中在訪問控制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很多成果,人們提出了許多訪問控制模型,自主訪問控制模型(DAC):是目前很多訪問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最多的控制機制。強制訪問控制模型(MAC):是一種系統(tǒng)強制主體服從的訪問控制策略。其中基于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RBAC)在權限控制中被廣泛使用。
2 RDPU模型的建模
2.1 RDPU模型的思想
RBAC訪問控制模型是權限控制中使用是最廣泛的,其核心部分是角色,權限是用戶授予角色后才能得到,這大大簡化了對用戶授權的復雜度。但在RBAC模型當中也存在著不足,隨著角色細化程度越來越高,相應的其授權復雜度也會增加;權限分配一般情況下只有管理員這個角色來完成,導致管理員的工作負擔較重,角色權限的變化也不夠靈活;在RBAC模型中控制粒度只能是相對粗的而非細微和精確的訪問控制。
根據(jù)RBAC模型的不足,提出基于多角色、多種控制粒度的結構的RDPU模型,力求得到一個授權復雜度較低、細控粒度的控制模型。
2.2 RDPU的模型概述[6-7]
RDPU模型如圖3.1,在此模型中,定義以下的概念:
1)用戶(Users)可訪問系統(tǒng)中的數(shù)據(jù)或者可用數(shù)據(jù)來表示其他資源,用U表示。[Ur]是角色r分配的集合,[Ud]是部門d分配的集合,[Up]是崗位p分配的集合,[Uu]是分配給用戶u的集合。
圖1 RDPU模型圖
2)部門(Departments)是用戶所在的部門,用D表示。例如:人力資源部門,營銷部門,技術開發(fā)部門等。[Du]是分給用戶的所有部門。
3)角色(Roles)是一個任務中的工作者或者用戶的資格,代表著保障和權利,用R表示。例如管理員等。[Ru]是用戶全部角色的集合。
4)崗位(Positions)是用戶行政單位,用P表示。例如科長,主任,院長等。[Pu]是分配給用戶u的所有崗位集合。
5)權限(Authorization)是文檔管理系統(tǒng)當中的許可,用A表示。[Ardpu=Ar∧Ad∧Ap∧Au],[Ar]是表示給角色r的權限集合,[Ad]是表示給部門d的權限集合,[Ap]是表示給崗位p的權限集合,[Au]是表示給用戶u的權限集合。 (6)對象(O)是被控制的,用O表示。
7)操作(OP)是用戶對對象的操作,用OP表示。OP[rdpu]是給rdpu的操作,例如增加角色,刪除角色,修改角色,查詢事物等。
8)狀態(tài)(State)是指在不同階段中對象的變化,用S表示。[So]是對象O的狀態(tài)集合。
9)約束(Constraint)由不同的約束條件組成的集合,每個約束條件可作用于上述的各個元素,這些元素的可接受性由這些條件決定,用C表示。
10)四層權限控制模型可表示為[RDPU=R∨D∨P∨U],它用來表示R,D,P,U的并集。[RDPUu]是用戶的RDPU集合。
11)用戶分配可表示為[UA?U×RDPU],是用戶到RDPU的多對多關系的集合。
12)權限分配可表示為[AA?A×RDPU],是權限到RDPU的多對多關系的集合。
13)管理角色(MR),是用來完成UA和AA的角色。它是RDPU的子集。即:
[?mr:MR?rdpu:RDPU?mr∈RDPUrdpu]
14)[MRH?MR×MR]表示管理角色的偏序關系,即為管理角色層次關系,記為“[≥]”,它代表了管理角色中的一種繼承關系。
2.3 約束的描述
先對一些記號給予說明,[Urdpu]:rdpu是分配的用戶集合, E代表角色互斥,[Umr]代表管理角色mr用戶集合。
描述1:RDPU模型當中,R、D、P、U之間不存在角色互斥關系。
以下給出證明。
由概念10知道,
[?u:Uu∈Urdpu?u∈Ur∨u∈Ud∨u∈Up∨u∈Uu] (1)
而角色互斥的概念為
[?u:U?r1,r2:Rr1,r2∈E∧u∈Ur1?u?Ur2],
若R,D,P,U之間存在互斥,則按互斥的概念,則有:[?u:U?r,d,p,u:RDPUr,d,p,u∈E∧u∈Ur?u?Ud∧u?Up∧u?Uu] (2)
由(1)式和(2)式看出存在矛盾,故R,D,P,U之間沒有互斥關系。
描述2:R,D,P,U各層之間存在角色互斥的關系。
即:
[?u:U?r1,r2:Rr1,r2∈E∧u∈Ur1?u?Ur2];
[?u:U?d1,d2:Dd1,d2∈E∧u∈Ud1?u?Ud2];
[?u:U?p1,p2:Pp1,p2∈E∧u∈Up1?u?Up2];
[?u:U?u1,u2:Uu1,u2∈E∧u∈Uu1?u?Uu2]
描述3:管理角色(MR)的約束關系。
[?u,u1:U?mr:MRu≠u1∧u1∈Umr??u?Umr]
描述4:R,D,P,U之間的約束關系有優(yōu)先級別。
[?u:Ur∈Ruu∈Ur??a:Aa∈Ar]
[?u:Ur∈Rud∈Duu∈Ur∨Ud??a:Aa∈Ad]
[?u:Ur∈Rud∈Dup∈Puu∈Ur∨Ud∨Up??a:Aa∈Ap]
[?u:Ur∈Rud∈Dup∈Puu∈Uuu∈Ur∨Ud∨Up∨Uu??a:Aa∈Au]
描述5:存在對象狀態(tài)約束關系。
[?rdpu:RDPU?o:O?s1,s2,…,si∈So∧si=So?Ardpu=aj]
([i,j=0,1,…,n])。
2.4 規(guī)則描述[4-5]
在RDPU模型中,需要遵守如下規(guī)則:
規(guī)則1:一致性所遵循的規(guī)則,分給用戶的RDPU集合的充要條件是用戶屬于該rdpu。
[?u:U?rdpu:RDPUrdpu∈RDPUu?u∈Urdpu]
規(guī)則2:分配所遵循的規(guī)則,某種權限只有屬于rdpu的用戶集合才能擁有。[?u:Uu∈Urdpu?Au≠?]
如果[u∈Urdpu],由描述4可知, [?a:Aa∈Au]故[Au≠?]
規(guī)則3:認證權限所遵循的規(guī)則,只有AA分配到的權限,屬于rdpu的用戶才能執(zhí)行
[?rdpu:RDPU∧?a∈Ardpu??u∈Urdpu∧a=Au]
規(guī)則4:層次操作所遵循的規(guī)則,有對象的操作形成層次關系,這些對象的操作之間有繼承關系。
[?o:O?op1,op2:OP∧op1≥op2OPo=op1?OPo=op1∨op2]
2.4 RDPU模型的優(yōu)點[8]
RDPU模型主要是對RBAC模型的不足做出了如下改進:
1)加入了多用戶,角色以及類型增多并且角色的細化越來越細。
2)不同角色擁有不同權限,不同權限決定其不同的可以執(zhí)行的操作,在管理角色繼承和操作繼承關系中,通過繼承,避免重復定義角色和操作,管理角色關系的引入,實現(xiàn)了對角色的權限進行控制。
3)RDPU中的優(yōu)先級約束原則,大幅度降低了多角色下授權復雜度。
4)加入了對象狀態(tài)的約束條件,以此來適應對象狀態(tài)的權限要求。
5)采用細微控制粒度,達到精確的訪問控制要求。
3.5 RDPU的授權描述
RDPU模型描述了(U,R,D,P,O,OP,S,A)之間的關系,模型通過用戶分配(UA)和權限分配(AA),按約束條件C,來實現(xiàn)用戶U和對象O之間的訪問控制。
分配好角色的用戶和獲得其對應的權限,按照優(yōu)先約束原則,用戶即可得到對于一個對象的訪問權限。
3 RDPU的實現(xiàn)
通過文檔管理數(shù)據(jù)庫表的具體設計,建立各個部門的表,由各個角色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新的表,RDPU具體用戶分配和權限分配,得到訪問控制表,就可以將系統(tǒng)中的權限描述為信息存儲表示。根據(jù)操作對象的不同的權限建立不同的權值,則RDPU、對象和權限之間就建立了訪問控制關系。這樣就能得到既靈活而又安全的文檔管理權限控制系統(tǒng)。
4 總結
文中通過概述現(xiàn)今流行的訪問控制模型,在其缺點的基礎上提出RDPU模型,使得訪問控制對對象即靈活安全又能達到細微精確的訪問控制要求,RDPU之間的優(yōu)先級約束原則,降低了多角色情況下的授權復雜度,使得訪問控制更加的精確和明了。
參考文獻:
[1] 李琳. 基于B/S架構的文檔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7.
[2] 陳宏麟. 企業(yè)文檔管理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學,2008.
[3] 莊嚴. 密級電子文檔管理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3.
[4] 米慶龍. 企業(yè)文檔管理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D]. 廈門:廈門大學,2013.
[5] 曹慶賀. 基于.NET的電子文檔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濟南:山東大學,2012.
[6] Kenneth H Rosen.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M], 袁崇義,譯.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7] 王珊,薩師煊. 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概論[M].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閆志強. 基于.NET的文檔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 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