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結弟
摘要:本文首先對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進行概述,說明班級管理中的難點以及班級管理的改進方向,指出實施小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接著詳細闡述了實施班級小組管理的具體過程并討論了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最后總結了班級小組管理模式的實際作用。本文認為,班級小組管理模式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初中學生德育教育模式,無論對學生集體發(fā)展還是對初中學校辦學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值得初中班主任進行實踐。
關鍵詞:班級小組管理;初中學生管理;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2-0245-02
引言:
初中班級管理是初中學校教育中的重點內容,班級管理不僅是學校紀律嚴明、校風嚴謹的基礎,也是學生個人素質發(fā)展的主要保障。隨著社會各界對初中學校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初中學校有必要從班級管理入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多樣化的班級管理模式也成為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一、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概述
1.班級管理中的難點。在傳統的初中班級管理活動中,班主任是班級管理的主要負責人,初中班主任不僅要把原本來自不同學校和家庭的學生凝聚在一起,還要保證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然而,學生的個性各不相同,在心理成長和學業(yè)發(fā)展中的能力也不一樣,總有一些學習成績差、經常違反班規(guī)校紀的學生,如何教育后進生成長成為班級管理中的難點。
2.班級管理的改進方向。單純依靠班主任的力量進行后進生轉化,依靠說教和傳統的班級活動進行班級德育教育,在目前的初中學校教育中是很難達到理想效果的,班主任要想減輕管理壓力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對班級管理方法進行改進?,F代教育講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以學生的自主意識發(fā)揮作為學生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因此,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的改進,也應該以學生主動進行自我管理為主要方向。
3.實施小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小組管理模式即將班集體劃分為多個小組,使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實現協同成長。小組管理模式發(fā)源于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主動應用自我意識進行知識建構,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將這種優(yōu)勢擴大到班級管理中,則意味著學生能夠通過自我意識的發(fā)揮,促進小組進步,進而達到提高班級管理效力、提高德育教育效果、轉化后進生的目的。
二、實施班級小組管理的過程
1.組建管理小組并制定管理條例和規(guī)則。組建管理小組是實施班級小組管理的第一個步驟,也是最重要的步驟,管理小組構成必須公平合理,才能保證班級的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綜合考試成績),將全班學生分成均等的A、B、C、D四個層次,然后從每個層次抽取同樣比例的學生,把全班學生分成5~6人的學習小組。共同體小組初步確定后再進行男女生比例調配、性格內外向比例調配、學科成績比例調配,保證每個小組不僅在人數上基本相等,組內成員的具體能力也基本相等,這樣一來,就改變了班級學生以“優(yōu)良中差”分層的模式,變相地將學生的素質水平拉到同樣的等級。在確定班級小組之后,我在每個小組中設立了組長、副組長、學科小組長、監(jiān)督員四個“職位”,并根據每個職位的特征,和學生共同討論,確定每個“職位”的責任,并將其編制成班級小組管理條例,這個管理條例是經過全班學生一致同意的,較之以往的班級管理規(guī)范,學生對管理條例的認同感更強。
2.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管理小組組建工作以及班級管理條例編制工作完成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的班級管理行為和德育教育行為就不再是面向學生個體的,而是面向學生整體的,因此,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班級管理和德育教育應較之以往有所改善。我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常常是以班級管理調理作為規(guī)則,將小組內學生的違反班規(guī)的行為的后果展示給學生所在的小組的每個成員,使學生意識到一人違規(guī),整個小組成員都要負責的實際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清楚地觀察到每個小組的其他成員對組內違反班規(guī)的學生的幫助以及監(jiān)督;我也能明顯地觀察到,相比教師的耳提面命和苦口婆心的教育,后進生往往會因為備受同伴關注而更容易朝好的方向去努力,同伴間的相互鼓勵使學生成長更為迅速;另外,學生們不僅能夠對本小組內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反思和總結,也能夠通過觀察其他小組的成長過程,進而引發(fā)自我反思,這是學生自主管理行為的發(fā)展。
3.班主任在班級小組運行中的作用。作為班主任,我的職責是指導、督促、協調和統籌各小組的活動,在找學生談話時,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在班里組織的很多活動中,把小組作為一個整體,這樣使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心理有了平衡,增強了組內的團結。談話中,我表揚進步大的同學,鼓勵暫時落后的同學,為他們制定實際的目標,同時重點突出大組長的作用,樹立他們的威信,并要求大組長提供組內各方面的榜樣人物,如勤奮好學的、熱心為同學服務的、認真負責的學科小組長等,整理后,我會在班會上大力表彰,樹立優(yōu)秀學生的典型、評選最佳小組。在班級小組管理的實際應用中,我深刻體會到:班主任實際就是班級的掌舵人,如果以學校為整體,那么每個班就是“小組管理”模式中的一個“小組”,班主任就是“組長”,班主任要時刻關注自己學生的變化,適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心理問題,只有這樣,班級這個“小組”才能夠健康發(fā)展。
三、班級小組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1.小組內部的管理問題。班級小組管理的模式在班級發(fā)展中最主要的作用展現在學生對自身的發(fā)展負責這方面,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這種效果有所體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的主動能力不足,將學習的不良效果推諉給小組長,明確跟班主任表示:組長教得不好,要求換組。這就說明,有些學生對小組管理中“人人對小組負責,人人對自己負責”的原則理解有偏差,小組管理模式存在著管理職責不清的現象。要解決這一問題,班主任應該進一步通過班級小組管理討論會、班會以及學生個人教育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到小組管理對他們發(fā)展的實際意義,使學生能夠在小組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全部能力。endprint
2.學生對小組管理的參與度問題。小組管理模式在應用方面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雖然根據班主任劃分和全班學生的討論,對每個小組都劃分了管理任務,但是,仍存在一些小組中有學生不能對小組管理主動負責的現象。例如,在班級掃除的過程中,有些小組不能盡快完成掃除任務,當班主任問起來時,負責小組日常工作管理的學生往往不能明確給出解釋,只能默默擔負責任,或者直接說明某個同學在勞動中不主動。這樣一來,本來由小組成員自身協調完成的任務,又演變成了“負責小組管理的學生向班主任告狀”。這意味著,班主任需要通過個人教育,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小組管理中去。
3.自我管理的方法問題。班級小組管理的應用對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影響十分大,本著尊重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意愿,班主任對小組管理方法的選取是不加控制和干預的,也就是說,無論是小組日常管理還是小組學習,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是他們自己選擇的。而受到年齡和經歷限制,有些自我管理方法的時效性有限,這也是其中的問題之一。例如,在某個班級活動的組織問題上,有時因組內成員的意見不一致,分歧太多而爭論不體,造成內耗,浪費了大家的時間和精力。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在班級小組管理評價中,將每個小組的優(yōu)點和成功的自我管理方法提出來,請這些小組的成員進行心得分享,建立“自我管理范式”,通過不斷改進范式,使學生的自我管理方法更科學有效。
四、班級小組管理的教育效果
1.培養(yǎng)學生的教育自主性。班級小組管理的優(yōu)勢在于教師從管理者的角色中走出來,把管理權交給了學生自己,學生可以自主地、建設性地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雖然在實踐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和波折,但學生可以在這種挫折中學會自我調控,自我勉勵,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決問題,為學生終生發(fā)展打下了基礎。
2.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班級小組管理模式不僅使學生能夠從管理過程中體會到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成長的樂趣,還能夠在小組管理的過程中,對自己在集體中的角色形成清楚的認識。對于優(yōu)秀的學生來說,小組管理使他們充分發(fā)揮了在班級發(fā)展中的帶頭作用,對于后進生來說,小組管理使他們獲得了成長的自信。學生的心理成長在班級小組管理教育中表現得極為明顯,這也是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表現。
3.使班級凝聚力提高。要爭取小組的優(yōu)勝,小組的成員必須通力合作,每個人都要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幫助同組的其他同學,從而在組內形成一個合作的氛圍,同學間互幫互助、團結的合作意識大大增強。這種合作意識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能非常自然地遷移到每個學生對待班集體的態(tài)度上來,從而使班級體的凝聚力、號召力大大增強。
五、結語
綜上所述,班級小組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減輕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工作壓力,并且使對后進生的管理由德育教育難點轉化成為德育教育的收效點;通過班級小組管理,學生們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我約束、合作、競爭對自身發(fā)展的意義,也能夠更好地適應班級環(huán)境,班級集體的凝聚力也會因此增長;通過班級小組管理,教師能夠發(fā)現學生成長中的一些優(yōu)秀品質,教師對學生的了解更加深刻,師生關系也會更加融洽。相信班級小組管理模式的推廣,會使初中教育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尹肖娜.班級小組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2014,(09):220-222.
[2]楊建國.初中班級小組合作管理模式的實踐與反思——以大連開發(fā)區(qū)第二中學為例[J].遼寧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3):10-12.
[3]楊蔚苒.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3,(03):255-257.
[4]王康.班級小組管理模式探索[J].雅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12):233-235.
[5]胡秀梅.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思考和探索[J].考試周刊,2012,(12):123-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