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侃 成克齡
國防動員大數據應用前景與對策
饒 侃 成克齡
內容提要:大數據時代,國防動員領域將發(fā)生嶄新的變化。在動員資源表現形式上,由數字化升級為大數據化;在動員數據管理模式上,由“分散垂管”變?yōu)椤敖M合增效”;在動員計劃決策功能上,由主觀動員變?yōu)橹腔蹌訂T。大數據對于國防動員領域的影響是革命性的,國防動員領域需要主動、積極地迎接大數據時代,包括樹立大數據理念、抓好大數據項目研發(fā)與應用、加強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完善與大數據相適應的法規(guī)標準。
國防建設 國防動員 大數據應用
作者:饒侃,國防大學研究生院12隊博士研究生,中校;成克齡,國防大學研究生院12隊博士研究生,少校
大數據是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當前,“大數據熱”持續(xù)升溫,從計算機領域擴展到各行各業(yè),大數據時代的國防動員也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研究思考國防動員大數據應用前景和對策,對于貫徹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實現國防動員建設新跨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大數據具有容量大、種類多、速度快、價值大的特點,應用大數據將給國防動員帶來以下三個方面的變化。
動員資源表現形式的變化:由數字化升級為大數據化。當前,國防動員領域的數據信息呈“井噴式”爆發(fā),各級動員部門獲取和生成的信息數據同步激增,匯成了龐大的“數據洪流”,需要處理的數據量正呈幾何倍數增長。大數據時代帶來動員資源的大數據化。所謂大數據動員資源,就是基于大數據技術,運用可視化手段,通過大數據挖掘與分析,通過關聯分析和因果分析,使大數據動員資源從關注動員資源表層到發(fā)掘動員資源深層,從而極大地拓展對動員資源的認知與把握。例如,通過量化跟蹤后備兵員的業(yè)務記錄,可計算出“熟練指數”以判斷其素質優(yōu)長,作為選編后備兵員的科學依據。大數據的核心是為決策提供最有價值的信息,對于精確動員和預測性動員而言,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無疑將提升動員的質效。
動員數據管理模式的變化:由“分散垂管”變?yōu)椤敖M合增效”?!胺稚⒋构堋蹦J剑钱斍皣绖訂T各領域管理動員數據的基本模式,是指武裝力量動員、國民經濟動員、交通戰(zhàn)備動員、人民防空動員等各部門自成體系,實施由國家至地方的條狀垂直管理模式,在數據管理中各司其職、標準各異,形成了數據高效融合處理“壁壘”。大數據可以促進建立綜合性國防動員信息數據體系,將不同領域、不同范圍內的數據庫集中起來形成一個大型的數據庫,實現信息數據集成、綜合利用,變“分散垂管”為“組合增效”,從而使國防動員管理的整體性能得以提升。各關聯領域之間協作性加強,無疑將有效提升國防動員建設和管理的質量。
動員計劃決策功能的變化:由“主觀決斷”變?yōu)椤爸腔蹌訂T”。長期以來,動員決策往往依賴抽樣數據、局部數據和片面數據,甚至在無法獲得實證數據的時候純粹依賴經驗、理論、假設和價值觀去作出“主觀決斷”。目前,大數據應用已滲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經濟、教育、醫(yī)療、能源、交通、國土安全等數據,都可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防動員計劃決策所用。例如,借助大數據,動員機構可以更加全面準確采集動員數據、精準分析評估動員能力、精確計算可動員量、優(yōu)化動員布局,提高動員決策的科學性;可以實現動員態(tài)勢“一圖顯示”、動員實施“一網控制”,從根本上解決不同領域、不同部門協作難的問題;可以自動跟蹤獲取兵員、物資和戰(zhàn)損數據,動態(tài)實時掌握作戰(zhàn)需求,自主實施保障;可以根據高速公路的轉彎半徑、最大載荷等因素,自動優(yōu)選動員集結路線、迂回路徑。善于借鑒運用大數據,充分挖掘大數據背后蘊涵的價值,可為動員計劃決策提供更加精準、有效的服務保障。
大數據對于國防動員領域的影響是革命性的。盡管當前大數據技術還存在諸多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是國防動員領域的“必修課”。對于國防動員領域而言,需要重視應用大數據的頂層設計,主動、積極地迎接大數據時代。
牢固樹立國防動員大數據理念。思想理念是開啟未來之門的“鑰匙”。迎接大數據時代,需要培植大數據理念。樹立“數據制勝”理念。隨著互聯網逐步發(fā)展成為數據網,世界各國對數據的依賴快速上升,爭奪數據的優(yōu)勢成為繼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之后一種新的制權。要充分認識大數據對國防動員改革和轉型的巨大推動意義,把國防動員大數據運用提高到國家戰(zhàn)略層面,加強國防動員大數據研究和運用的戰(zhàn)略布局,積極引導和推動大數據在國防動員領域的運用,逐步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chuàng)新”的氛圍。樹立“數據開放”理念。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開放”已經成為人類社會不可阻擋、不斷加速的社會思潮。國防動員應用大數據,要進一步樹立開放數據的意識,在確保核心安全的基礎上,打破基于部門利益及局部利益的束縛,開放各類涉及公共管理的數據,通過數據的流動并使用,共同推動國防動員發(fā)展。樹立“數據安全”理念。傳統(tǒng)信息安全技術不能完全使用于新興的大數據領域,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大數據的收集、處理和應用提出了新的安全挑戰(zhàn)。近年來,美國“大數據研究和發(fā)展計劃”的啟動,表明美國正在實施基于大數據的國家信息網絡安全戰(zhàn)略部署。未來網絡數據空間竊密與反竊密、攻擊與反攻擊的斗爭將更加復雜激烈。各級要始終繃緊數據安全這根弦,在加強數據管理運用的同時,把數據安全防護擺在重要位置,不斷提高數據安全管控能力。
聚力抓好大數據項目研發(fā)與應用。國防動員領域大數據越是發(fā)展,越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技術手段和應用系統(tǒng),要堅持政府主導、軍民結合,重點抓好四個項目的研發(fā)與應用。潛力資源數據項目。通過建立集數據收集、歸類、挖掘、應用、服務于一體的動員資源配置管理數據庫系統(tǒng),實現可視化、電子化動員保障,提高對分布分散、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動員資源的準確掌控能力和精確動員保障能力。數據分析決策項目。通過開發(fā)大容量數據分析所需的可擴展算法,處理分布式數據存儲庫中的不規(guī)則數據;通過開發(fā)高效的人機互動設備和可視用戶界面技術,以在多樣化任務中更好、更快地執(zhí)行操作。影像檢索分析項目。通過開發(fā)高效檢索系統(tǒng),實現從海量視頻庫中快速、精確地檢索特定的視頻內容,進而充分、高效地挖掘影像中隱藏的有用信息。數據安全防護項目。通過采用自主可控的硬件與軟件,實現數據的物理安全、訪問安全、傳輸安全和使用安全,提高探知網絡刺探活動的精度、頻度和速度,從而及早防范對手的破壞活動,并提升己方的網絡安全水平,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控制有道”。
高度重視大數據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既是大數據的建設者,也是大數據的使用者。加強國防動員大數據人才建設,對于提升國防動員建設質量意義重大。要明確培養(yǎng)目標。國防動員大數據人才培養(yǎng)和隊伍建設,要融入國家人才建設總體部署中,在深化軍民融合中完善優(yōu)化學科體系和實踐平臺。要拓寬培養(yǎng)渠道。充分發(fā)揮軍隊綜合類大學和地方重點院校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借鑒科研院所、部隊及地方有關部門的實際運用經驗,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學術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廣泛開展大數據國際性學術交流,以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支撐國防動員大數據建設應用的深度融合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要搞好數據人才潛力調查。注重把數據人才作為人力動員潛力調查的重點,注重掌握那些在信息技術領域前沿,具有較強計算機網絡軟件開發(fā)、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員、科研人員,或是癡迷于計算機的網絡高手,建立專門數據人才庫,把網絡人才納入動員體系,確保急時、戰(zhàn)時都能隨時把分散在社會各行各業(yè)的網絡人才動員起來。
完善與大數據相適應的法規(guī)標準。一方面,要強化大數據運用立法。從法制層面深入研究國防動員大數據運用的責任主體、建設標準、安全風險,抓緊出臺國防動員大數據運用法規(guī)制度,確保國防動員大數據運用有法可依、規(guī)范運作;重點明確各級、各部門報告動員數據的義務和保密要求,確保動員數據報送效率和準確程度;明確國防動員大數據運用的主體和監(jiān)管責任,優(yōu)化報送渠道,避免數據安全風險。另一方面,要規(guī)范大數據技術標準。以滿足新形勢下國防動員需求為根本出發(fā)點,明確各級的數據交換關系和準則,正確處理集中與分布、共享與保密、效益與安全的關系,進一步細化統(tǒng)一數據結構標準、基礎代碼標準、數據共享標準,為解決數據資源建設中的“資源分布”“使用效能”“建設冗余”等問題提供有效支撐。
(責任編輯:胡東霞)
簡 訊
蘇州市吳江區(qū)借臺搞活中小學生人防教育
近年來,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不斷改進方法手段,讓人防教育走進中小學生軍訓課堂,使中小學生“人防教育難”的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從而提高了中小學生人防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過去,由于受兼職教師流動性大、學生主課負擔重、應試教育觀念強、人防教育訓練場地缺乏等原因,學生人防教育沒有得到較好的落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吳江區(qū)人武部、民防局、教育局結合該區(qū)新近投入使用的集民兵訓練、國防教育、學生軍訓于一體的“吳江訓練基地”這一平臺,專門成立了人防教育基地,結合每年中小學生集中軍訓開展基地化人防教育,建立了人防教育長效機制。目前,該區(qū)學生人防教育改變了以往在各初中學校自主開展人防教學的模式,將力量集中起來,資源與精力統(tǒng)一到基地教育中去,有效解決舊模式下學校師資、時間、場地、器材等缺乏的問題。新模式下,各校按區(qū)人武部、教育局年度學生軍訓計劃,組織學生到人防教育基地輪流參訓,減少資金投入,避免重復建設。在民兵訓練基地的基礎上,吳江區(qū)民防局重點增加“三防”器材的配備,滿足了每期512名學生的訓練,一次投入、反復使用,既節(jié)約成本,又便于管理。
該基地還成立了人防教研組,配備3名專職人防理論課老師;12名“三防”教員從專業(yè)從事防化退伍士官中挑選,經考核合格后統(tǒng)一上崗,并簽訂長期用工合同,強化考核評優(yōu),開通升遷渠道,確保教師隊伍穩(wěn)定性;落實訓練場地,除教室與操場外,還有“三防”演練區(qū)、國防教育區(qū)、勞動實踐區(qū)、拓展訓練區(qū)、生活體驗區(qū)等專用場地;配全訓練器材,除常用器材外,重點采購了防毒面具、防化服等“三防”專業(yè)器材,統(tǒng)一管理使用。人防教育基地借助訓練基地這一平臺,開展“寓學于樂”的教學理念,實行多樣化授課、互動式教學、參與式體驗。通過四周宣傳廊、防災體驗館、軍事化訓練場地等,營造濃厚的人防知識學習氛圍。針對學生特點,結合教學內容,以舉實例、開展課堂討論、有獎答題等形式提高教學趣味性和參與性。此外,還通過防護器材的使用以及參加“三防”演練,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參加學習,在快樂學習中吸取知識,教學效果明顯提升。據統(tǒng)計,自2012年6月以來,該區(qū)共有28所學校、64批次3.2萬名學生接受了基地人防教育,實際到訓率98.99%,學生的個人防護能力明顯提升。
(俞根林 徐 ?。?/p>
E25 文獻識別碼: A
ISSN1002-4484(2016)11-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