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松
人世間,有很多令人羨慕的愛情,未必就有令人滿意的相愛理由。很多中途夭折的愛情讓人唏噓不已,但那些拒絕愛情的理由讓人更難以忘懷。
最費解的理由,是瑞典女王科里斯蒂娜拒絕表哥的愛情。這位集智慧與美貌于一身的女人,17世紀曾給瑞典帶來無數(shù)的榮耀,對歐洲的歷史和文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但她天生畏懼婚姻,“與其讓我結(jié)婚,毋寧讓我死”。17歲那年,她瘋狂地愛上了英俊瀟灑的表哥卡爾,一天當(dāng)中,兩位年輕人要交換好幾次寫滿秘密的小紙條。最終,她還是關(guān)上愛情這扇大門,拒絕嫁給卡爾,她無比悲傷地對他說,我不得不坦率地告訴你,我不會與你結(jié)合,但是我也可以許諾,我也絕不同別人結(jié)婚。親政10年后,她為了信仰而放棄了王位,在數(shù)萬人哀求目光的注視下,她微笑著從頭上取下了王冠,然后戴在曾經(jīng)的心上人卡爾的頭上。
最樸實的理由,是軍閥吳佩孚拒絕德國美女露娜的愛情。上世紀20年代,吳佩孚是威風(fēng)八面的“佩孚上將軍”,成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封面的中國人。他又是軍閥中的另類,能詩善畫。他贏得了當(dāng)時德國大使館翻譯露娜的芳心,她從北京跑到洛陽,親手將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面呈吳佩孚。露娜正當(dāng)妙齡,金發(fā)碧眼,高大性感,風(fēng)度不凡,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讓“秀才軍閥”吳佩孚怦然心動。掙扎了好幾天的吳佩孚,在給露娜的回信中寫了“老妻尚在”四個大字,婉拒了愛情。
最令人動容的理由,是梁啟超拒絕被自己稱為“天涯知己”的何蕙珍的愛情?!鞍偃站S新”失敗后,梁啟超逃亡海外。在美國,他邂逅了僑商的女兒何蕙珍。何蕙珍學(xué)識廣博,談吐優(yōu)雅,是他的狂熱崇拜者,對他的著述尤其熟稔。很快,兩人成了忘年交,她擔(dān)任他的英語老師。她是一個大膽的追求者,多次當(dāng)面向梁啟超表白感情。一年后,梁啟超也墜入情網(wǎng),幾乎癡迷,陸續(xù)寫了24首情詩,記述對她的贊美、思念和無奈之情,甚至告訴妻子打算納她為妾。最終,梁啟超以理智鎖住情感,結(jié)束愛情。他在給她的分手信中寫道:“我敬你愛你,也特別思念你,但是梁某已有妻子,昔時我曾與譚嗣同君創(chuàng)辦‘一夫一妻世界會,我不能自食其言;再說我一顆頭顱早已被清廷懸以10萬之賞,連妻子都聚少散多,怎么能再去連累你這樣一個好女子呢?”后來,梁啟超對何蕙珍很“薄情”,回國后,何蕙珍不遠萬里從美國趕來探望,他連一頓飯也沒留她吃。
最凄美的理由,是呂碧城拒絕普天下男人的愛情。呂碧城出身書香世家,家有藏書3萬卷。12歲時,已有很高的詩詞書畫造詣。20歲時主筆《大公報》,23歲時出任北洋女子師范學(xué)堂的校長。她不僅是大才女,而且是大美人,時人有詩為贊:“降帷獨傭人爭羨,到處咸推呂碧城。”但風(fēng)華絕代的呂碧城在愛情上是失敗者,她終身未婚。她曾被父母訂下娃娃親,但因太能干而遭到“夫家”退婚。那個年代,女子被退婚是奇恥大辱。這段痛苦的經(jīng)歷,在她心里留下了刻骨銘心的烙印,成為呂碧城終身難以撫平的創(chuàng)傷。
呂碧城成為知名人士后,各種聚會上常有她的麗影芳蹤,名流們紛紛追捧她。她卻心如止水,拒絕了著名詩人樊增祥的苦戀,拒絕了李鴻章的兒子李經(jīng)羲的求愛。后來,追求她的人太多,她干脆公開自己的擇偶宣言:生平可稱心的男人不多,梁啟超早有家室,汪精衛(wèi)太年輕,王榮寶人不錯,但也已結(jié)婚。這番話看起來心高氣傲,實際是昭示天下,她的人生放棄了愛情。
李磊摘自《新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