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S68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5)04-0078-01
一串紅是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又被稱為西洋紅、墻下紅、象牙海棠、炮仔花等。一串紅原產(chǎn)地是巴西,在世界各地廣泛栽培。夏秋季開花,頂生總狀花序,成串?;ㄉ蠖嗍酋r紅色,也有開白色花的(俗稱“一串白”),花還有開紫色花的(稱一串紫)和開粉色花的(俗稱一串粉)。一串紅花期長,從夏末到深秋,持續(xù)開花,城市和園林中栽培最普遍、用量最多,用種量最大的草本花卉。一串紅常用紅花品種,作花叢、花壇等的主體材料。常與水粉色翠菊、水牡丹、矮霍香薊和淺黃色矮萬壽菊、美人蕉、淺藍等搭配布置。
1 " 一串紅的主要特征及生物學特性
一串紅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城市和園林美化中常作一年生栽培,株高30-80cm,葉片呈卵形,對生,葉片邊緣鋸齒狀;莖方型、光滑、直立;輪傘狀總狀花序,著生在枝頂;鐘狀花萼,與花冠顏色相同,變種有白色、粉色、紫色等。于7月開始開花,花期一致持續(xù)到霜降。果實為小堅果,呈橢圓形,內(nèi)含黑色的種子,容易脫落。
一串紅是短日照喜光性花卉,適宜在陽光充足的栽培場所栽植。當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葉色淡綠,莖葉細長,若長時間處在光線較差的環(huán)境,花朵失去艷麗的顏色,葉片變黃脫落。
一串紅對溫度反應(yīng)非常敏感。種子在21-23℃時發(fā)芽,溫度低于15℃很難發(fā)芽,20℃以下發(fā)芽不整齊。幼苗期生長適宜溫度為7-13℃,生長期最適溫度為20℃-25℃。當溫度高于30℃時,由于植株生長發(fā)育受阻而致使花、葉變小,因此,夏季高溫時段,需降溫或適當遮蔭,來保證一串紅的正常生長。氣溫低于15℃以下時葉片黃化、脫落,10℃以下受凍,并可導(dǎo)致死亡。
2 " 繁殖方法
一串紅以種子繁殖為主,也可進行扦插繁殖。
2.1 " 種子繁殖
一般春季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
2.2 " 扦插繁殖
扦插繁殖在氣溫15度以上時都可以進行,一般在5月—8月扦插。選擇粗壯、充實的健康嫩枝,剪成10厘米長的段,摘去頂芽,插入消毒的腐葉土中,土壤溫度保持20℃,要蔭蔽,降低溫,經(jīng)常噴水,保持土壤濕潤,插后10天可生根,20天就可以移栽。
2.3 " 一串紅的種子繁殖栽培技術(shù)
2.3.1 苗床準備
苗床土用肥沃的園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各50%,再加入少量的磷酸二銨。苗床土要充分混拌均勻,去掉土塊、植物殘枝、殘葉,打細過篩,鋪于苗床上,厚度以10cm左右為宜。一般苗床寬為1.2m,苗床的長度根據(jù)需要和育苗條件確定。并且要用50%的多菌靈粉劑0.125%的溶液噴灑床面,防止猝倒病的發(fā)生,噴液量以表層土浸濕為宜。
2.3.2 種子處理
首先在30℃溫水中浸種6小時,然后用手反復(fù)搓洗種子,洗去種子表面的粘液。把洗凈的種子包在濕布里,在20—25℃的溫度下催芽,每天要用溫水沖洗兩遍,促進種子萌發(fā),一周左右種子萌動后就可以播種。
2.3.3 適時播種
北方一串紅育苗于2月末3月初在溫室內(nèi)進行。一串紅種子細小,為保證播種均勻,用種子量四倍的細沙與種子混拌均勻后再播種。播種前,先用水澆透苗床,水滲下后再播種,播量為15-20g/平方米。播后覆蓋細沙或潮濕的細土,厚度0.5-1cm,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一周左右即可出苗。
2.3.4分苗與定植
幼苗發(fā)出2-3枚真葉時,可進行分苗移栽,促進幼苗的生長。當幼苗4-6枚真葉時進行定植, 定植距離40厘米左右,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或沙質(zhì)土為宜。
2.3.5摘心
一串紅小苗長至4-6枚真葉時進行第一次摘心,8-10片真葉時進行第2次摘心,以后視生長情況進行,每次摘心留1-2節(jié)為宜,一般可摘心3-4次。摘心能夠促進植株多分枝,培養(yǎng)豐滿株形,每株至少要有4個側(cè)枝。開花前一個月停止摘心。如果為了推遲花期,可以在現(xiàn)蕾期摘心,能推遲花期15天-30天。
3.6 " 定植后管理
夏季如遇高溫期,需降溫或適當遮蔭,以防一串紅由于受到高溫、高濕的條件而致使葉片發(fā)生黃化脫落。一串紅不喜大水,應(yīng)控制澆水,即不干旱不澆水。生長期間可每隔10天噴施1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促進開花茂盛、花色艷麗,也能夠延長花期。一串紅花萼日久退色而不落,需隨時摘除殘花,保持花繁色艷。
3.7 " "病蟲害防治
3.7.1 葉斑病和霜霉病
一串紅生長過程中常發(fā)生葉斑病和霜霉病的危害,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3.7.2 霉疫病
是一串紅的一種毀滅性病害,主要危害莖和枝條,也危害葉片和葉柄。澆水時不要直接淋葉面過濕和將泥土濺到莖葉上;高溫多雨季節(jié)要及時排出積水;盆栽時不宜擺放過密;發(fā)現(xiàn)病株時,及時撥除銷毀。發(fā)病植株用40%根腐寧可濕性粉(每平方米10-15克)或者7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5-10克)消毒。發(fā)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噴灑防治。
3.7.3 花葉病毒病
花葉病毒病是一串紅的常見病害,發(fā)生比較普遍。病害發(fā)生時,葉片皺縮變小,花枝變短、花朵褪色、變小。病源是黃瓜花葉病毒、煙草花葉病毒、一串紅黃脈花葉病毒等,病毒可由蚜蟲傳播。清除苗圃周圍的雜草、及時拔除病株并燒毀或深埋,種子消毒后再播種等農(nóng)業(yè)措施都可以預(yù)防一串紅花葉病毒病的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可噴灑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者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至500 倍液,或者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每7至10天噴一次,連噴2-4次。噴施1.2%煙參堿乳油1000-2000倍液或1.8%齊螨素乳油6000-8000倍液、40%樂果1000倍液,切斷蚜蟲的傳播途徑,也能很好地控制花葉病毒病的發(fā)生。
3.7.4蟲害防治
一串紅生育期間常發(fā)生蟲害有紅蜘蛛、白粉虱和蚜蟲等,如有紅蜘蛛危害,可用三氯殺螨醇0.0067%-0.01%的溶液,或者10%的吡蟲啉可濕性能粉劑2000倍液噴施防治;如有白粉虱可用敵殺死0.01%的溶液噴殺;如發(fā)現(xiàn)有蚜蟲,可用氧化樂果0.01%的溶液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