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是衛(wèi)浴產品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曲線的發(fā)展歷程以及衛(wèi)浴產品的發(fā)展史找到契合點,使曲線因素在衛(wèi)浴產品中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前言
山有斗折蛇行之曲,水有宛轉流觴之曲,路有蜿蜒起伏之曲,橋有九折迂回之曲,廊有蕩氣回腸之曲。中國傳統(tǒng)建筑,向來以疊山理水,寫仿自然,錯落有致為上。杜牧對中國建筑的描寫中就有“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敝袊鴤鹘y(tǒng)手工藝品同中國建筑一樣,深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設計上師法自然,采用自然的花紋和弧度,比例恰當,尺寸完美。
中國衛(wèi)浴發(fā)展有著悠久歷史,早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對沐浴有了詳細的記載。漢朝時期就有關于馬桶的記載,當時稱為“虎子”,以美玉雕琢而成,用于漢朝宮廷。北宋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對“木馬子”做了較為詳細的記載!
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取大義而重小利,修的了巍峨險峻的萬里長城,卻羞于如廁這樣的私事。所以,千余年來,中國式馬桶一直是桶狀或者盆狀,沒有進行其他設計。就算是達官顯貴或者宮廷里的馬桶,無非就是鑲了名貴寶石,用美玉等珍貴材料制成,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
青銅朕匜是屬于西周中期的盥洗器,有點類似于現(xiàn)代的瓢,用于沐浴梳妝時的注水用具,是貴族陪嫁時的必需品,寓意萬壽無疆,后代永用之,青銅朕匜為防止放置時傾斜,有四足支撐,足部有流線型的云紋和圓圈紋等裝飾紋,腳部做了類比實物的寫實手法,類似羊足,關節(jié)和足部的銜接融洽而優(yōu)美。腹部的線條非常出彩,從尾部到首部慢慢收緊,像一個變形的琵琶,直到現(xiàn)在的許多設計中還沿用著這個手法,鋬手為獸首屈舌,給人以獰厲威嚴之貌??谘卦O一圈竊曲紋,是周代的一種重要裝飾紋樣。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一般由兩端回鉤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但又未完全擺脫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一篇訴訟判決書,不僅記載了有史以來最早的民告官案件,也記載了第一次法官受賄的情節(jié)。
現(xiàn)代產品設計從“工藝美術運動”直到后現(xiàn)代主義的末端,曲線猶如脈絡穿連其中而又變化多端,呈現(xiàn)出不同的比重及風格。在“水晶宮國際工業(yè)博覽會”之后,浮夸及濫用的裝飾給當時一大批設計家?guī)砹朔锤?,提出了建筑和產品設計的若干準則成為“工藝美術運動”的理論基礎,“1865年,瓊斯就在《裝飾的句法》一書中聲稱:“形式的美產生于波浪起伏和相互交織的線條之中”30年代塑料和金屬的模壓成型技術的出現(xiàn)讓一種線條流暢,外形圓潤的物體形狀悄然興起。
1596年,女王伊麗莎白的宮殿里裝了第一個抽水馬桶,它是由英國人哈林頓發(fā)明的。后來鐘表匠卡彭斯進行了改進,實現(xiàn)了每次沖水后自動關閉的功能并獲得專利;工匠布拉莫再一次改進原來的設計,將增加了把手的儲水器放在了便池的上方,同時在便池上增加了蓋板;1790年代,英國發(fā)明家約瑟夫又一次改進了馬桶,增加了控制水量的球閥和防臭功能的U性管道設計; 座便器在中國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中葉的上海黃浦江上的外國輪船上,之后最早在上海開始流行;1917年,唐山缸窯路的德盛瓷廠生產出中國第一個座便器;之后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而迅速進入家庭中;
20世紀30年代后,流線風格在意大利得到了充分的傳播與發(fā)展,與意大利的生活和藝術完美的融合到一起。1953年,龐蒂為意大利理想標準公司設計了一系列陶瓷衛(wèi)生用具,包括一只坐式便器和一個洗手臺。他認為“這些產品形式并不新奇,但真實”,因為它們的形式真實反映了功能要求,但自身又有美學價值。他設計的一些列陶瓷用品,是典型的流線型意大利風格,流線型與生活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和精心的設計,所設計的陶瓷瓶中,手柄的線條和瓶身的曲線層次分明而又相互呼應,每個單獨的瓶體都十分優(yōu)雅和完整,擺在一起時又那么協(xié)調一致。在衛(wèi)浴設計中也具有這些流暢和優(yōu)雅的特性,洗手臺的臺面線條流暢,曲度合適,方圓結合恰當,砥柱和臺面的銜接都是那么的自然,切面和柱身曲線的處理都那么典雅簡潔,像極了古希臘神廟的愛奧尼克柱式,優(yōu)美而富有彈性感。坐式便器的設計,整體比較圓潤,在最大節(jié)省原料的同時,保持了視覺心理上和物理上的平衡,整體外形像是一個優(yōu)雅的淑女,充分考慮了人機工程學的基礎上,又有雕塑般的美感。洗手臺和坐便器的組合的高低錯落和曲線的對比呼應,像是一首動人的詩詞般欲語還休!
(作者單位: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