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城市規(guī)劃者總是試圖利用工程,使水屈服于人的意志,例如,人們修建渡槽,將水引到想引的地方。大衛(wèi)·塞德拉克是一位美國的水利專家,他說:“使水屈服于人的意志,這是近代水利基礎設施規(guī)劃的核心,是古羅馬人遺留給我們的思路。這種思路要求我們,在城市的郊區(qū)采集水源,然后利用水自身的重力將水輸送到城市,當我們用完水后,排水系統(tǒng)再將污水輸送到地下,這是經典的城市供水全部過程?!?/p>
這是大多數城市水利基礎設施的設計方式。你可以在洛杉磯看到古老的輸水管道,但是,由于長期的干旱,這些管道長年無水可輸。在最近幾年洛杉磯曠日持久的干旱中,最近終于迎來了降雨,但是,屋頂滑落的珍貴的水滴,直接進入了下水道,并沒有得到利用。
洛杉磯的一些城市設計師,因此看到了商機。他們說,一場傾盆大雨是可以被捕獲的,從而可以變成人們的飲用水和灌溉用水。但是很多時候,人們并沒有對雨水進行收集利用,而是讓水隨意流入河流、流入海洋。如果你在洛杉磯的天空或者人行道跟蹤一滴雨水的行蹤,你會發(fā)現(xiàn),它最終會來到洛杉磯河的入???,并且最終進入大海。實際上洛杉磯河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河流,這只是一個人們在20世紀40年代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的泄洪道,鋼筋混凝土阻隔了泄洪道中的水流與周圍的水交換。今天,洛杉磯河只是名義上的河流,這條51英里(1英里=1.6093公里)長的泄洪道更像是一個長長的浴缸,浴缸的一端連接著城市,另一端直接連接著大海。當然,在洛杉磯河修建之前,情況更加嚴峻,因為那時候的洪水往往是災難性的,有時候一個城鎮(zhèn)都有可能被洪水淹沒,1938年的那場洛杉磯城市洪水,造成100余人喪生,成千上萬人的家園被摧毀。隨著人們在河流上修建混凝土工程,洪水就像是被鎖進籠子的猛獸,洪水不再是威脅。城市沿著河流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河漫灘也成為不透水的結構,更加不利于雨水的下滲。目前的問題是,城市需要雨水,如果降雨還是像過去那樣被快速地送入大海,那就不利于城市缺水問題的解決。要知道,幾乎加州80%都處于極度的干旱狀態(tài)。所以現(xiàn)在有一個聲音,就是要求打造一個像海綿一樣的城市,在雨多的時候能夠將雨水收集、存儲起來,在干旱無雨時又會將存儲的雨水釋放出來。這個領航項目位于洛杉磯的埃爾默大道,這是一個工薪階層居住的社區(qū),政府花費270萬美元,修建透水車道和時髦的耐旱植物景觀?!拔蚁M械某鞘猩鐓^(qū)都這樣設計,”居民里克·馬丁說,“我無法想象他們會花這么多的錢對城市進行整理?!?/p>
哈德利·阿諾德還是很高興人們那樣做的,她是美國旱地研究所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該所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研究機構,其總部位于伯班克市的伍德伯里大學。阿諾德的研究機構專門研究城市建設中的一些非傳統(tǒng)的想法,也就是那些非古羅馬的思路。例如,城市如何充分利用每一滴雨水,而不是簡單地送入大海?!霸诖蠖鄶德迳即壍膫鹘y(tǒng)社區(qū),城市設計要求雨水能夠盡可能快地被輸送出去,”阿諾德說,“雨水盡可能快地進入暴雨排洪系統(tǒng),然后被輸送到大海。在未來極端干旱的情況,我們可能會對同一滴水進行多次利用,并且,我們將可能有多級水域?!?/p>
埃爾默大道是一個海綿城市建設的試驗性社區(qū),“雨水被看作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她補充道,沿著人行道是所謂的“生態(tài)走廊”,就是一些充滿了耐旱植物的溝壑。下雨的時候,雨水被收集、過濾,并且存儲在街道下面的蓄水池中?!霸谄匠=涤甑哪攴荩@個街區(qū)的集水系統(tǒng)所存儲的水量,足夠30個家庭一年的使用?!卑⒅Z德說。
美國旱地研究所想把城市海綿的事業(yè)做大做強。他們繪制了精確的地圖,以幫助土地開發(fā)者找到最佳的集水點——在那里,土壤和地形有利于雨水的下滲。對于阿諾德來說,這是一個宏偉的城市設計,充滿了挑戰(zhàn)。她說,傳統(tǒng)的埃爾默大道屋頂設計是用來應對雨雪的,而不是應對干旱的,所以街區(qū)的屋頂需要被重新設計。“對于海綿城市的設計者來說,屋頂就像是一個向著天空張開的大嘴,”她說,“屋頂需要設計得看起來像一個杯子、碗,或者一把顛倒的雨傘,這種新設計將有助于獲得盡可能多的雨水。水管的設計也應該更加精細,我們不應該用可以喝的水來沖洗廁所。“在未來,我們將可能對同一份水進行多次利用,我們將可能有多個級別的水資源?!彼f。阿諾德想象整個城市都是這樣設計的,就像海綿一樣。她感慨自己的設計可能超過了威廉·穆赫蘭,這是一位加州供水系統(tǒng)的創(chuàng)始人,城市的一個羅馬式大噴泉雕像,是對他的紀念。站在噴泉雕像旁邊,阿諾德很想知道,在未來極端干旱的情況下,穆赫蘭的噴泉雕像將會是什么情形。
“我們口袋里的王牌是我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阿諾德說,“我想我們現(xiàn)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我們是否應該這樣做,而是我們這樣做的速度,我們要盡可能快地這樣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