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食物”能清肺?
近年來,霧霾天氣對健康的影響成為大眾談?wù)摰脑掝},而隨之,“清肺食物”這一概念也漸漸走入人們的生活。那么,所謂的“清肺食物”真的可以清肺嗎?
首先,我們看一看空氣中的粉塵是如何影響我們健康的。一般來說,除了濃度外,顆粒大小是粉塵危害人體健康的關(guān)鍵因素,通常顆粒越小,危害越大。一般認為,直徑大于10微米(人的頭發(fā)直徑大約50微米至70微米)的顆??梢员槐乔粌?nèi)的纖毛攔截,因而對人來說相對比較安全,可是小于10微米的顆粒(被稱為“可吸入顆?!保┚筒煌?,它們可以被鼻子吸入,沉積在上呼吸道,甚至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
人們常說的PM2.5,是指顆粒直徑小于2.5微米的粉塵的濃度。這樣的粉塵顆粒能夠直達肺的細支氣管,并沉積在那里。它們會影響肺里的氣體交換,導(dǎo)致各種呼吸道癥狀,甚至引發(fā)肺癌。此外,那些小于0.1微米的粉塵,還可以進一步穿過肺泡進入血液,并隨著血液轉(zhuǎn)移到其他器官。它們會沉積在血管中導(dǎo)致血管硬化,危害心血管健康。
從上述粉塵進入人體的途徑和所沉積的位置不難看出,粉塵對人體的影響主要來自于物理作用。要清除它們,最好是拿著微型刷子和抹布,到細支氣管和肺泡里去進行“大掃除”,可“清肺食物”并不能做到這些。
我們所吃的食物都是從消化道進入體內(nèi),在經(jīng)過胃腸時被消化分解,之后有用的物質(zhì)被吸收,通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然后被運送到人體各處的細胞中,無用之物則被排到體外。
粉塵和食物,殊途也不同歸,兩者根本就沒有對抗的機會。所以說,任何一種食物都無法清除或減輕空氣中的粉塵污染物對肺部的影響,因而“清肺食物”也只不過是一種欺騙人的“噱頭”而己。
“千沸水”有毒?
所謂“千沸水”,就是多次煮沸的水,這樣的水往往被人們認為是不健康的水。有一種說法是,反復(fù)燒開的水中,硝酸鹽會轉(zhuǎn)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是有毒的,會使人出現(xiàn)暫時腹瀉、腹脹,嚴重的會昏迷驚厥甚至死亡!
聽到這樣的說法,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甚為驚恐,因為平時用電熱水壺煮開水,難免有時候偷懶,不斷加熱水壺里面的水。可這樣的說法究竟靠不靠得住呢?
我們所飲用的自來水中確實含有硝酸鹽或亞硝酸鹽,這是因為自來水往往來自天然水體,難免被一些土壤和垃圾污染。不過,在經(jīng)過過濾和沉淀之后,大部分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被過濾掉了,因此人們所飲用的自來水中所含的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微乎其微。
那么,飲用水中的硝酸鹽會不會因反復(fù)燒煮轉(zhuǎn)變成亞硝酸鹽呢?實驗發(fā)現(xiàn),水樣在加熱后,亞硝酸鹽的含量不但沒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其中,加熱兩次的水樣比加熱一次的水樣其亞硝酸鹽含量更低一些。
實驗人員表示,硝酸根離子是氧化態(tài),而亞硝酸根離子是還原態(tài)。水煮沸時,水中亞硝酸根離子只可能會轉(zhuǎn)化成硝酸根離子,這也就是為什么水中亞硝酸鹽的濃度隨著水加熱次數(shù)的增多,不但不會升高,反而還會降低的原因??梢?,“千沸水”中亞硝酸鹽含量高的說法并不科學(xué)。
事實上,我國的生活飲用水都是有衛(wèi)生標(biāo)準(zhǔn)的,以NO-N(以氮計的硝酸根濃度)的標(biāo)準(zhǔn)是10mg/L。照此計算的話,如果通過攝入“千沸水”中的亞硝酸鹽達到中毒劑量,人們至少要一次性飲用20噸“干沸水”,而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實驗發(fā)現(xiàn),“千沸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竟然比礦泉水還要低,所以如果你擔(dān)心喝水會中亞硝酸鹽的毒的話,那最好連礦泉水都不要喝了。
當(dāng)然,雖然喝“千沸水”不會中毒,但常喝這樣的水對人體并沒有好處。我們平時喝的水里面含有鈣、鐵、鋅、鎂、鈉等多種礦物元素和微量的有機磷等有機化合物,以及一些用于消毒的濾制劑。一般情況下,濾制劑是無毒的,但濾制劑與有機物碰撞后會形成一些新的物質(zhì),如三氯甲烷、氯乙酸、硝酸鹽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
著涼引發(fā)感冒?
人們在感冒之初,經(jīng)常會說是因為著涼了而感冒的。按此說法,著涼就成了感冒的直接原因。可是,如果感冒真的是因為著涼,那為什么還能傳染呢?顯然,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僅僅是著涼根本不會引發(fā)感冒。
著涼就是身體感受到了涼,凍著了。這種“涼”是由外界較大的溫差變化引起的。如夏天白天很熱,而到了后半夜就變得有些冷,這時如果不注意保暖就會著涼;而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出門時穿得太少,也會因氣溫過低而凍著。
著涼時的一些癥狀很像感冒,比如打噴嚏。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以為著涼會引發(fā)感冒。但事實上,著涼也會出現(xiàn)一些與感冒不一樣的癥狀,比如冷得發(fā)抖、凍得嘴唇發(fā)紫等。
有人可能會說,著涼引起的感冒叫作“傷風(fēng)感冒”??墒聦嵣?,“傷風(fēng)感冒”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平時人們簡單地把感冒分為“傷風(fēng)感冒”和“病毒性感冒”并沒有什么道理,只是一種習(xí)慣性的說法。
感冒是最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tǒng)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傳染病之一。它之所以能夠傳染,就是因為它實際上是由病毒入侵引起的。據(jù)說,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有上百種之多,如鼻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等。不過,普通感冒通常有50%是由鼻病毒引起的。這種病毒雖然比較溫順,但其傳播能力卻很強,除了可通過打噴嚏、飛沫傳播外,它們還可以潛伏在患者的手上,通過握手等行為進行傳播。
當(dāng)然,雖然這些病毒可以四處肆虐,但當(dāng)人的身體強健、抵抗力強時,它也很難成功入侵。可是,當(dāng)人身體過度疲勞、抵抗力降低時,這些病毒便會展開攻擊。
綜上所述,著涼并不會直接引發(fā)感冒,兩者更不是對等的。可是,著涼會不會增加感冒的幾率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1968年,美國一位叫道格拉斯的醫(yī)生做過一個試驗。他先讓眾多受試者接觸可引起感冒的病毒,然后讓他們身處寒冷之中,穿著不同數(shù)量的衣物保暖。而且,為了進一步驗證著涼受凍是否會引發(fā)感冒,他還將一些受試者的頭發(fā)弄濕。結(jié)果顯示,所有受試者感冒的幾率是一樣的。
換言之,感冒與否跟著涼一點兒關(guān)系沒有,而只是看你是否接觸了感冒病毒。
(摘自中國畫報出版社《是真的嗎?當(dāng)傳言遇上科學(xué)》編著:姜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