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生于1956年,詩人,中國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987年開始游歷歐洲,1988年隱居新西蘭激流島,過自給自足的生活,1993年10月8日,因為婚變,在寓所用斧頭砍傷妻子謝燁后自殺,謝燁隨后不治身亡。
謝燁,生于1958年,顧域的妻子。她愛好文學(xué),寫散文,也寫詩,1986年遼寧春風(fēng)文藝出版社出版的《朦朧詩選》中收有她的幾首詩。
新西蘭媒體報道了顧城和謝燁去世的消息后,天津《今晚報》在1993年10月11日進行了轉(zhuǎn)載。文章援引新西蘭奧克蘭警方偵緝督察喬治·伍德的話說:“顧城的一名親戚,上星期五在奧克蘭附近的懷希基島發(fā)現(xiàn)37歲的顧城吊死在一棵樹上。他的妻子,35歲的謝燁,頭部被一柄斧頭擊中。她被發(fā)現(xiàn)躺在一條通往附近一間偏僻房屋的小道上,當(dāng)時她已奄奄一息,警方用直升機急送她到醫(yī)院搶救;但終因傷勢過重,失血太多,在一小時半之后死亡。……警方掌握的線索顯示,他倆存在著‘婚姻不和’問題?!櫝怯靡话严嘈攀歉^的武器襲擊妻子。”
在事件發(fā)生前,顧城與謝燁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天作之合,彼此無法離開。如此恩愛的夫妻,突然發(fā)生命案,讓所有人都始料未及。這一點從案件發(fā)生后,顧工(顧城之父,著名詩人?!幷撸┑难哉Z中可見一斑:“我們簡直不能相信,至今我都不相信。這孩子性格特別溫和,待人彬彬有禮,那么謙恭,怎么會……他們兩人又一直那么好,和一個人似的,在北京時就是出去打電話、上街買菜都手拉手一塊兒去,別說讓他們分開一年,就是分開一時都不行?!抑两裾J為他倆是天生的一對,10年來形影不離,10年,實在太短了,如果沒有意外,他倆美好的人生會很長很長……”
作為顧城自小就十分信任的同胞姐姐,顧?quán)l(xiāng)可以說是顧城和謝燁恩愛情感的最權(quán)威的見證人。在事情發(fā)生11年后,顧?quán)l(xiāng)回想起往事,對弟弟襲擊妻子一事仍表示難以置信。
2005年,顧?quán)l(xiāng)在整理《顧城文選·卷一·別有天地》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至今都無法相信這件事情,一直到10月8日中午,弟在我這里向燁要了車鑰匙去學(xué)車,等她一起去搬東西看孩子的時候(作者注:此句以及下面?zhèn)€別句子似有些不通,但原文如此),從他那里看不到任何日子將中斷的跡象,他正在安排打算下邊一步步的生活。事情突發(fā)在下午近4點的時候。弟來告訴我他把謝燁打了。他離世后,醫(yī)生對我說謝燁會好的。燁經(jīng)由直升機送至醫(yī)院后晚7時略過竟亦離世。后‘斧子’傳言極廣。經(jīng)警方檢驗,數(shù)月后排除了斧子與事件有關(guān),并在我自北京返回前往時向我證實。警方不以為有確認其他器物的必要,因為兩人均已去世。同時仍結(jié)論燁傷自顧城,因為我說顧城說他將謝燁‘打了’。”
在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顧城的詩》附錄的遺書后,有一段“附注”:“此四封遺書是1993年10月8日下午在出事現(xiàn)場被警察拾取,字跡繚亂,說明遺書是當(dāng)時倉促寫的。結(jié)合他遺書中所言,他是被逼上絕路的,他寫遺書時還想著等會兒最后去看兒子木耳,并為之流淚。從遺書中還可看出,謝燁是將繼續(xù)留在世上的,否則顧城不會要求把照片手稿等由姐姐保管,更不用點明房子等歸木耳。因為如果沒有了謝燁,房子等必然是木耳的,手稿等當(dāng)然由姐保管??磥硎掳l(fā)突然,不知謝燁最后又帶給他什么打擊。顧城自盡前向姐姐顧?quán)l(xiāng)說‘我把謝燁打了’,是有叫姐姐去救謝燁之意的。顧城離世后,謝燁被顧?quán)l(xiāng)叫來的救護車又轉(zhuǎn)直升機,越過海峽送入醫(yī)院后,搶救數(shù)小時失敗。顧城四封遺書于當(dāng)年12月22日由新西蘭警方出示并當(dāng)場復(fù)印送交各方,后經(jīng)中國駐新使館認證及國內(nèi)公證。遺書上有陳XX及另一男子原名及身份?!?/p>
是什么讓顧城舉起手中的斧頭?坊間傳聞很多,但說法千差萬別。
竊以為,可以從顧城與謝燁合著的長篇小說《英兒》找到蛛絲馬跡。小說的內(nèi)容透露出了主人公在生活上面臨的困境:“一夫兩妻”同居一段時間后,一方面,英兒跟著一個傳授氣功的洋老頭私奔,另一方面顧城與謝燁的關(guān)系也出現(xiàn)了問題。顧城去世前,留下了四封遺書,其中一封遺書寫道:“我現(xiàn)在無奈了,英走了也罷,燁也私下與別人好,在島上和一個小XX,在德國和一個叫陳XX的人,現(xiàn)在正在分家、離婚。她說要和陳生個娃娃。燁許多事一直瞞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計劃地毀滅我的生活。后來我愛木耳,要好好過,她也不許了。她的隱情被發(fā)現(xiàn),我才大悟,為什么他們一直用英文寫信通電話,當(dāng)面騙我。英出事后,他們就一直等我自殺,或去殺英。他們安排得好呢,等我死他們好過日子,直到被發(fā)現(xiàn)后亦如此,奈何。燁也好心救過我?guī)状?,但到她隱情處,她和陳就盼我死?!绱?,我只有走了?!?/p>
據(jù)《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03年10月總第259期刊登的《顧城十周年祭》一文介紹,一個“住得離激流島不算遠,跟顧城、謝燁還算熟悉”的女詩人說,“那個下午,謝燁已經(jīng)收拾好了東西要離開,那個德國男人馬克,已經(jīng)在附近等她了”。如果這個女詩人所言屬實,那么,顧城在遺書中所寫的“燁許多事一直瞞我”有一定道理。情急之下舉起兇器,也就順理成章了。
關(guān)于這個說法,《“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憶顧城與謝燁》的作者陳力川也予以附和:“后來聽北島說顧城和謝燁的悲劇就發(fā)生在大渝從德國來新西蘭接謝燁的那天。大渝在德國上飛機的時候,謝燁還活著。他抵達新西蘭的時候,謝燁已經(jīng)不在了。不知是時間無情地捉弄人,還是人無情地捉弄自己。令人困惑的是,如果顧城不愛謝燁了,為什么要殺害她呢?如果顧城還愛謝燁,又怎能忍心殺害她呢?是因為不愿意看到謝燁離他而去,所以不惜留下殺妻的惡名而離去嗎?”
在同一篇文章中,陳力川還提供了一個非常震撼人心的細節(jié):
我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見到顧城和謝燁是1992年12月28日。那年顧城受德國學(xué)術(shù)交流中心的邀請在柏林寫作,歲末年初來巴黎散心,正趕上紅寶石餐館的老板魯念華大宴賓客。顧城仍然把自己套在中山裝和直筒帽里,一雙大眼睛無精打采地看著周圍的一切。謝燁還是那樣白皙,但顯得憔悴,笑容明顯失去了五年前撿栗子時的燦爛。聽說他們這五年大部分時間住在新西蘭,還長期隱居在激流島,1992年才重返歐洲游歷。那時外界紛傳顧城和謝燁要分手,而且兩人都結(jié)識了新人。顧城的女友叫英子,謝燁的男友叫大渝。晚餐結(jié)束的時候,我笨拙地問顧城和謝燁:“你們還好吧?”沒想到顧城回答說:“我早晚要殺了謝燁。”盡管當(dāng)時聽起來口氣好像是開玩笑,但我和金絲燕仍然禁不住一愣。謝燁勉強地笑著說:“跟顧城在一起活得很累?!蔽覀円粫r都不知再說什么好,像四根電線桿子,直愣愣地戳在那里。
在《英兒》中,顧城還寫了這樣的話:“在愛的時候,死是平常的事。但有兩件事你不應(yīng)該,一是你把我你的事弄給了別人。你讓我死不干凈。二是你光想你父母。我也有媽媽,已患心臟病。這是兩個我不喜歡的事。我知道,我是你,你等我死,我就死。但你太脆弱,最后也不說一句話,看一看。你太愛自己的心。其實說過,你一個電話就能叫我回來。孤寂為什么不打呢?我也昏了,想掙個白房子之類的送給你,我拼命干。不說了,我還會努力活幾天,最后等一下你的電話。在死之前我的生命是白天,不睡覺了,也許以后可以補上……”
如果說《英兒》一書的原型是顧城的真實生活,那么從這些文字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顧城放不下英兒,更離不開謝燁。顧城對自己的愛人有一種強烈得近乎狹隘的占有欲,這一點,已經(jīng)不算什么秘密。詩人舒婷在她的《憶顧城》一文中,就談到了一個非常典型的事例:謝燁嫁給顧城之初,心情并不順暢。顧城不準(zhǔn)謝燁打扮,不讓她戴耳環(huán)戴項鏈,甚至外出交往前穿什么衣服都要顧城同意。更不喜歡謝燁穿泳衣在公眾場所出現(xiàn),哪怕是跟舒婷她們游泳。而另一方面,顧城在外面的生活大多是謝燁出面操持,因此有的外國人和漢學(xué)家認為,甚至顧城的詩也是謝燁幫寫的。
連自己的妻子穿泳衣跟同性好友去游泳都不樂意,由此可以想象,謝燁和英兒的“背叛”,會讓顧城絕望到什么程度?!队骸穭?chuàng)作于1993年3月英兒離開激流島兩個月后,由于小說內(nèi)容與作者的現(xiàn)實生活高度重合,很多讀者把這部小說當(dāng)作極具參考價值的紀(jì)實文字。不管書中所寫的是否屬于生活中已經(jīng)存在的事實,總之,完成《英兒》一書后,1993年9月18日,顧城對記者說了這么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知道該怎么辦了”。
20天后,1993年10月8日下午近4點,顧城重傷謝燁,上吊自殺。
(摘自譯林出版社《生如蟻,美如神:我的顧城與海子》作者: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