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以麻醉進行外科手術的人
外科手術在三國時并不稀奇,《三國志》中記載,關羽手臂曾為流箭貫穿,后來傷口雖長好了,但每到陰天,骨頭就會疼痛。醫(yī)生判定箭鏃有毒,毒已入侵至骨,應將手臂肌肉割開,把骨頭上的毒刮除才會好。關羽便將手臂伸出,一面任憑醫(yī)生割開手臂刮骨,一面和朋友喝酒,言笑自若,若無其事。
對古代的許多勇士而言,一點皮肉之痛,也不會當回事。所以,有沒有麻醉,甚至根本沒有麻醉藥也不是那么重要。但處理內臟問題則不然,不但結構比四肢復雜,對生命安危的影響也更大;更重要的是,若事先沒有麻醉,沒人能忍受這樣的劇痛,根本不可能開膛剖腹處理患處。而華佗比人高明的地方,就是發(fā)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具有極佳的麻醉效果,可讓患者在較少,甚至沒有痛苦的情境下,刀至病除。西方世界,則遲至1846年,才由美國牙醫(yī)師首度以乙醚讓病人失去知覺,無痛地為病人拔牙。這整整落后于華佗1600多年??上ВS著華佗之死,麻沸散也跟著失傳了。
療法簡單,擅長針與灸
華佗,一名敷,字元化,豫州沛國譙人。生平經歷,史書上記載不多,《三國志》里說,沛相陳珪曾舉為孝廉,太尉黃琬也征召過他,但華佗都沒答應。他給當時人的印象是年近百歲,但相貌有如中壯年。他精通藥方,醫(yī)術高超,但療法很簡單,藥方不過幾種湯藥,檢查過病癥后,隨意配藥量,煎煮后飲用,交代過注意事項,藥用完,病也就好了。此外,他還擅長針灸。針灸其實是針和灸的合寫,是兩種不同療法。所謂針,通常被稱為針灸,方法是,在病人患處扎針。但華佗的針灸只有一兩處,下針前會先告訴病人,扎針后,當脹麻的感覺傳到身體某處時就提示;當病人提示時,便拔針,沒多久,病也就好了。如果患處是針所不及的地方,就讓病人喝下麻沸散,一下子便沒知覺,隨即動刀治療。如果患處在腸子,便將腸子割斷取出洗滌,然后縫合接上,再敷上藥膏。一個月左右,病也就好了。灸則是一種用艾葉燒灼身體穴位的治療方法。華佗的治法,每次不過一兩灸,每灸不過七、八壯(灼一次叫一壯),病也就好了。
幾個神乎其技的醫(yī)療實例
華佗神乎其技的醫(yī)術,史書上頗有記載,這里舉幾個例子:
甘陵相夫人懷孕六個月,腹痛不舒服。華佗把過脈后判定,胎兒已死,讓人以手摸胎位,在左邊為男,在右則女。結果在左,于是華佗下湯藥,果然產下一個男形死嬰,病隨即轉好。
縣吏尹世四肢不暢,口干舌燥,小便不順,討厭聽人聲。華佗診斷的處方是,多吃熱食,能出汗就會好,汗不出則三日死;結果,熱食吃過后,卻不出汗。華佗說,病已入五臟,將號哭而死,幾天后,果然應驗。
督郵頓子獻本來得病,好了后,又找華佗把脈。華佗告訴他,身子還很虛,病尚未完全康復,切忌行房,否則會速死,臨死前會吐出舌頭數(shù)寸。妻子聽到夫君痊愈,趕來探視,同宿了三天,頓子獻果然發(fā)病吐舌而死。
華佗,中國醫(yī)學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后世尊稱“神醫(yī)”。
華佗的醫(yī)學造詣之深,以及神乎其技
的醫(yī)療高招,史書上頗有記載,但最不可
思議的一點是,早在1800年前,華佗就
發(fā)明了麻醉藥,并依此進行外科手術。在
醫(yī)學史上,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可惜,隨
著華佗之死,麻醉藥方也就失傳了。
有個郡守生病,華佗診斷后的療法,是讓他生氣憤怒。遂故意開口要了一大筆診療費,拿了錢后,又不予診治就走人;臨走前,還留了封信把他痛罵一頓??な卮笈?,派人追殺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這是華佗的療法,私下讓兵丁們放過華佗。沒多久,郡守果然吐了幾升黑血而病愈。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枚舉。但華佗的救人神技,最后卻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為曹操治病導致禍機
曹操到了晚年,患有頭風癥,華佗身為天下第一名醫(yī),自然被找來診治。華佗說,這種病不是一下子治得好的,必須長期診療,才可延長年壽,于是留在曹操身邊當專用醫(yī)生。一段時間后,華佗因外出過久想家,便以妻病為由,告別曹操回鄉(xiāng);這一走,好久都不再回來,曹操書信頻催,甚至讓郡縣官員去請,但華佗就是不肯動。曹操火了,派人調查,并諭令:若華佗妻子是真病,則給假另賞;若妻子根本沒病,則移送法辦。
結果,華佗被收押,自己也承認妻子沒病。曹操大怒,下令把華佗關到死。荀或認為華佗醫(yī)術神奇,可以活命無數(shù),勸曹操赦免他,曹操很生氣地罵道:“沒什么好擔心的,難道殺了華佗,天下就再沒有這些混蛋江湖郎中了嗎?”
華佗被關久了,身體愈來愈衰弱,他知道自己的日子已不多,便把自己秘藏已久的醫(yī)學著作交給獄吏,以便流傳后世。但獄吏因為害怕不敢收,華佗也不勉強,一把火燒了,華佗的醫(yī)術,因而失傳。
華佗死后,曹操的頭風當然更好不了。后來,曹操最疼愛的兒子曹沖重病將死,群醫(yī)束手無策。這時候,曹操才哀嘆:“我后悔殺了華佗,害死了兒子!”但已經來不及了!
死于傳統(tǒng)的封建觀念
其實,華佗之死,是死于傳統(tǒng)觀念上對醫(yī)生的輕視。封建時代,向來把醫(yī)生這一行,和算命者相提并論,社會地位頗低,盡管能活命救人,卻往往不為世人所尊重。
華佗身懷絕學,卻頗恃才傲物,醫(yī)生的社會地位不高也就罷了,沒想到還要因此而受人役使,這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他之所以拒絕曹操,即在此也。
然而,曹操手握生殺大權,向來威福自專慣了,怎忍受得了別人對他愛理不搭,而且還只是個江湖郎中!這就注定了華佗身死而學滅的悲慘命運了!
華佗之死,不但是曹操個人的損失,更是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的損失;畢竟不世出的奇才,不是常有的!
(摘自商務印書館《三國奇士與國士》作者:李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