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紅
(新鄉(xiāng)學院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3)
花卉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常常會因為有害生物的侵襲或不良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導致生長發(fā)育不良,質量下降,葉片殘缺不全,甚至枯萎、死亡,失去應有的觀賞價值。如何處理花卉病蟲害的問題是值得園林專業(yè)人員探討的問題。筆者經過多年研究,對一些花卉病蟲害發(fā)病規(guī)律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花卉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旨在為花卉病蟲害防治提供技術參考。
防治花卉病蟲害的基本原則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治”。①要對花卉栽培的環(huán)境進行選擇,一般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栽種花卉,光照、溫度和濕度能合理調節(jié)和分配,病蟲害的發(fā)生較少。②對從外地引進的花卉苗木要進行嚴格檢疫,以防止花卉病蟲害的入侵、滋生和蔓延。③在花卉栽培中,要加強土壤施肥和澆水等方面的科學管理,使植株發(fā)育良好,生長健壯,提高其自身的防病蟲害能力。④注意對土壤消毒、清潔環(huán)境、消除雜草和消除病蟲害的滋生場所。⑤一旦發(fā)生病蟲害,就要“治早、治小、治徹底”?;ɑ艿牟∠x害大體可分為病害和蟲害兩大類。病害又分為生理性病害和侵染性病毒兩類,前者是因氣候條件不良、營養(yǎng)失調等引起的;后者是因有害微生物如細菌、真菌、病毒侵染引起的。蟲害是指昆蟲、螨類和軟體動物對花卉的根、莖、葉、花、果等部分組織咀嚼、吸食所造成的破壞現(xiàn)象。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選擇高效、低毒的藥劑進行防治,但長期使用農藥會出現(xiàn)藥害、抗藥性并污染環(huán)境。因此要做好綜合防治工作,不可濫施農藥。
2.1.1 癥狀。猝倒病或立枯病為土傳性病害,以危害各種草本花卉幼苗為主,使莖部呈現(xiàn)水漬狀腐爛和縊縮,像開水燙傷一樣,進而造成組織壞死和幼苗倒伏。如一串紅的幼苗1~2片真葉時最易感該病,引起幼苗從近地面處倒伏,造成生長不良或枯萎。對花卉木質化的莖,死后仍然直立,但易折斷,因此,該病又稱立枯病,如扶桑等莖基部壞死后植株直立枯萎。
2.1.2 病源。為土壤習居菌,如真菌中絲核菌、鐮刀菌屬及腐霉屬等。它們在土壤中長期腐生并形成菌核、厚垣孢子、卵孢子等,度過不良環(huán)境。后來感染花卉植物,造成其枯萎。
2.1.3 發(fā)病規(guī)律。土壤含水過多,環(huán)境潮濕,通風不良,氮肥過多,土壤偏堿時,都易于發(fā)病。在冷涼潮濕的土壤中,腐霉易引起猝倒。在溫暖、干燥條件下,絲核菌和鐮刀菌更為普遍。這些病害對花卉均有很大的影響。
2.1.4 防治方法。①對種子進行消毒。播種時用0.3%福美雙或0.2%的西力生挫種。②對土壤進行消毒。播種前用75~100 g/m2溴甲烷熏蒸土壤。③發(fā)病初期用50%克菌丹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噴施1~2次,以抑制其蔓延。對病株要集中燒毀,土壤充分消毒后再用,且不能重茬。
2.2.1 癥狀。白粉病是花卉上發(fā)生較為普遍的病害。多發(fā)生于花卉的枝葉,嫩枝及花上,初期為狼綠斑,繼而長出白色菌絲層,并不斷產生白粉狀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使葉片萎蔫蒼白、卷曲、枯死和早落,嫩枝梢發(fā)育畸形,嚴重時導致枝葉干枯,整株死亡。如菊花、碧桃、小檗、黃楊、紫薇、月季、金盞花、大麗花、紫茉莉、鳳仙花、木芙蓉、瓜葉菊、大葉黃楊(圖1)和十大功勞等易感此病。
圖1 大葉黃楊白粉病
2.2.2 病原。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亞門的白粉菌所致,為一類專性寄生菌,危害多種草本花卉以及月季等花灌木。
2.2.3 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以閉囊殼(子實體)在寄主內越冬,春天溫度合適時,散放子囊孢子進行初次侵染,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重復侵染,在6—8月份高溫、高濕條件下,可產生大量分生孢子擴大再侵染,因而發(fā)病期長,但以8—9月份危害最重。天氣濕熱,通風透光不良時發(fā)病嚴重。
2.2.4 防治方法。①發(fā)現(xiàn)病葉,立即摘除燒毀,并對枝葉作輕度修剪,加強通風,降低濕度,增加光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發(fā)病初期施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休眠期可噴施石硫合劑,殺滅病菌孢子。
2.3.1 癥狀。為溫室常見病害,病株的莖、葉、花均可染病,受害部位腐爛變褐,潮濕時病部出現(xiàn)灰色到土黃色霉層,嚴重時花腐、葉斑、果實及塊根腐爛,整株枯死如牡丹、吊鐘花、瓜葉菊、唐菖蒲和大麗花等。
2.3.2 病原。為葡萄孢真菌引起,還有串孢盤菌,卵孢核盤菌等。
2.3.3 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翌年萌發(fā)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高溫高濕下可形成灰霉層并產生大量孢子進行重復侵染。種植過密,通風不良,噴淋澆水,濕度過大時發(fā)病嚴重。
2.3.4 防治方法。注意通風,控制溫度、濕度,避免澆水過度和強力噴澆。及時清除病株,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
2.4.1 癥狀。銹病是一類較為普遍的病害,不論草本或木本花卉,都有各種銹病發(fā)生,因其均能產生紅褐色或黃褐色深淺不同的鐵銹色孢子,故而得名,該病危害葉片、葉柄、莖、花和口芽,使表面產生皰狀突起或斑點,破裂后散出橘黃色至紅褐色的孢子,葉片變黃、枯萎,嚴重影響花卉的生長發(fā)育,如月季、龍柏。
2.4.2 病原。引起該病的病原菌有多種,常見的有玫瑰多胞銹菌等。
2.4.3 發(fā)病規(guī)律。病菌在春、夏、秋、冬以不同的孢子侵染寄主。以冬孢子越冬,翌春冬孢子萌發(fā)產生擔孢子并隨風飛散傳播,在寄主葉背萌發(fā),從氣孔侵入葉肉組織,形成病斑。單主成轉主寄生,以后產生大量夏孢子,重復侵染,蔓延很快,一般栽種過密,通風透光不好,溫暖多濕,缺肥或施肥用氮肥過多易發(fā)該病。
2.4.4 防治方法。加強栽培管理,注意通風透光,勤除雜草,控制病原。
2.5.1 癥狀。多發(fā)生在球根、宿根花卉中,使葉柄、花梗發(fā)生水漬狀,暗綠色和褐色黏滑性軟腐,嚴重時球莖內部腐敗,產生白色發(fā)黏的有臭味漿狀物,整株死亡。
2.5.2 病原。由歐氏桿菌屬的一些細菌引起寄主范圍廣,腐生性強,可長年生存在帶有病殘體的土壤與堆肥中。
2.5.3 發(fā)病規(guī)律??赏ㄟ^多種渠道傳播,通過傷口侵染寄主,導致組織壞死。7—8月份高溫、高濕天氣最易引起球莖軟腐。
2.5.4 防治方法。此類病菌與土壤關系密切,應避免連作,及時消除病株,并進行土壤消毒,種子、種球可進行熱力或藥劑消毒。
刺吸性害蟲為一些小型昆蟲,常以針狀口器刺吸花卉組織汁液,其危害是使植株造成生理傷害,使受害部位褪色、發(fā)黃、卷縮、畸形、萎蔫,以致整株死亡。不少害蟲種類還是傳播各種病原的媒介。常見的有2種。
2.6.1 蚜蟲。蚜蟲種類很多,由于能分泌大量蜜露,又稱蜜蟲。蚜蟲分為有翅型和無翅型。體形小,繁殖量極大,每年發(fā)生10~30代。幾十只至上百只群聚在葉片、嫩莖、頂芽和花蕾上,以口器刺吸花卉體內養(yǎng)分,引起花卉生長畸形,造成枝葉皺縮、卷曲,并誘發(fā)煤煙病,傳播病毒病等,危害極大。以卵在雜草、葉芽內越冬,部分孤雌蚜在溫室內越冬。在夏季干燥條件下,所有花木都可受其害。具體防治方法有生物防治和藥物防治2種:①生物防治。蚜蟲有多種天敵,主要有瓢蟲、食蚜蠅等。可通過保護、引種和人工繁殖天敵等方法來控制蚜蟲。②藥物防治。常用藥劑有30%除蟲菊酯、40%硫酸及煙精800~1 200倍液。
2.6.2 薊馬。蟲體細小,活動隱蔽,常見的有:①煙薊馬。為害各種草本花卉,以成蟲、幼蟲刺吸莖、葉汁液,還傳播病毒性斑萎病。在溫室內一年可發(fā)生12代以上。怕光,故常在早晚或陰天才爬到葉面上,一般在葉腋或葉鞘內為害。煙薊馬常為害瓜葉菊、蒲苞花及一串紅等。②花薊馬為害花朵,使花冠出現(xiàn)斑紋、變形、萎蔫、干枯。防治方法主要是噴施50%殺螟硫磷或40%氧化樂果1 000倍液。
食葉性害蟲一般都具有咀嚼式口器,咀嚼咬食花卉的葉、子、嫩枝、芽、花及果等,造成缺核、孔洞等傷口,嚴重影響花卉的生長和觀賞價值,嚴重時,整株毀滅,常見的種類有金龜子和蚱蜢。
2.7.1 金龜子。俗稱金殼郎,種類多,分布廣。以成蟲為害多種花卉的葉、花、嫩枝,嚴重時可將枝、葉吃光。金龜子是中型至大型甲蟲,鞘翅堅硬,因種類不同有金、銅及綠色等。
防治方法:利用成蟲的假死性與趨光性,進行人工捕殺成蟲。在5—6月份發(fā)生期噴施敵敵畏或殺滅菌酯800倍液。
2.7.2 蚱蜢。蚱蜢又稱蝗,主要為害草本花卉,初齡幼蟲群集為害,取食上表皮葉肉。稍大而分散,能將受害植株葉肉吃光。一年發(fā)生2代,以卵在土中越冬。
防治方法為冬耕或冬翻圃地,凍傷其冬卵。噴施50%殺螟硫磷1 000倍液。
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與研究,基本掌握了花卉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發(fā)生的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可以采取物理、化學、生物和栽培防治的方法。對于進一步促進花卉更加旺盛地生長具有重大的積極作用,可以推進大學校園綠化,使得病蟲害對花卉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觀賞價值,確保校園園林生態(tài)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丁世民,王新國,龐淑英.溫室花卉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與可持續(xù)控制策略[J].湖北植保,2002(4):17-20.
[2]徐志華,牛敬生,劉玉芬.設施花卉病蟲害發(fā)生現(xiàn)狀及對策[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5(2):30-31.
[3]胡精彩,周衛(wèi),丁顯義.淺談園林花卉病蟲害防治[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1(8):199.
[4]卓國豪,陳紹平,鄭康炎,等.廣州市花卉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檢疫措施[J].廣東農業(yè)科學,2003(3):35-36.
[5]吉建斌.水生花卉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 [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3):201,204.
[6] 俄日措.冬季花卉病蟲害防治[J].青海農牧業(yè),2006(4):46.
[7]楊冬瑩.園林花卉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5(3):209.
[8]王定江,薛祥燕.貴州園林花卉病蟲害發(fā)生和防治[J].貴州農學院學報,1990(2):89-98.
[9] 林云甲.花卉病蟲害防治驗方[J].中國花卉盆景,1990(6):6-7.
[10]唐樂塵,陳麗萍,袁林海.花卉病蟲害治理及栽培管理信息咨詢系統(tǒng)[J].福建農業(yè)大學學報,1997(3):318-322.
[11] 花卉病蟲害防治[J].科學大觀園,2002(5):27.
[12] 初菡.常見花卉病蟲害介紹[N].山西科技報,2008-05-20(A04).
[13]呂紀增.秋季花卉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N].農民日報,2004-08-28(004).
[14]張靜文 王美娟.花卉病蟲害的環(huán)保防治[N].中國花卉報,2004-07-29.
[15]李佩珍.水培花卉病蟲害的防治技術 [J].農村實用技術,2009(11):46.
[16]鄭進,孫丹萍.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17] 劉燕.溫室花卉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廣東化工,2014,41(5):9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