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郜 敏
借助網(wǎng)聊平臺:自主分層預習 弱化英語兩極現(xiàn)象*
文 郜 敏
通過教學實踐證明,分層教學對于提升課堂實效性有著積極作用,然而,分層教學也帶來了新的學習差異。如何破解這一難題,成了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問題。教師們積極采取各種方法。例如,如何提高熱身環(huán)節(jié)的實效,不同時間段視頻材料的呈現(xiàn)對于課堂學習的作用,分層教學的實施以及和組內(nèi)教師共同研究了有效、多樣、減負的課后作業(yè)等,這些嘗試和實踐為教師們的英語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成功的素材,也服務了很多學生。但是至今不可避免的一個現(xiàn)象仍然擺在我們的面前,那就是學生學習成果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依然嚴重。這一現(xiàn)象不僅影響著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和教學效果,更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個體的發(fā)展。怎樣弱化這一現(xiàn)象,一直是一線教師思考和探索的教學難題。許多教師也嘗試過很多辦法,如課后個性化輔導,尋求家長的幫助,成立學習小組等,但是困惑依然存在,那就是效果不明顯:英語學困生學得很辛苦,他們英語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不顯著。
早在戰(zhàn)國時子思所作:“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為:無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獲得成功。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須教?!苯處熞獑l(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探索,而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告訴學生??梢姡處熞龑W生進行課前預習是多么重要。課前預習不僅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益終生。如果學生能將課前預習的好習慣持之以恒,那么就能大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幫助他們更好地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更加有利于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fā)展。
預習主要分為三類:即大預習(學期預習、新材料預習),中預習(章預習、階段預習),小預習(節(jié)預習、課前預習)。結合學生的年齡、年級特點,目前我?guī)ьI學生著重進行課時的課前預習。
1.實踐初期:滲透預習意識
接受理念,改變行動。正確的行動才能很好地落實我們的理念,從而較好地影響教師的教學工作和學生的學習。一開始,想當然地認為預習就是讓學生自己課前預習下一個新的課時,因為從檢驗效果上是最直觀的。于是筆者將英語家庭作業(yè)變更為了:預習Lesson ×,可是實施了2周后,發(fā)現(xiàn)還是在按照之前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實施,而那些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表現(xiàn)得和以往沒有多少變化,如此看來這項“預習”作業(yè)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沒能起到實質(zhì)性的影響。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筆者對學生進行分層抽樣訪談式調(diào)研,涉及筆者所任教4個班的學優(yōu)生、中等生、學困生3個層次,才恍然大悟,不是預習的理念不好,是沒有把預習的重要性滲透給學生,導致了預習的實效性不強。
2.實踐中期:指導有效預習
基于上次對學生的訪談式調(diào)研,也從一部分學生的反饋中得出:學生對于課前預習,只有態(tài)度上的重視還遠遠不夠,學生們最缺乏的是具體的預習指導。下面通過一些階段性實例說明。
在預習理念提出初期,學生的預習成果呈現(xiàn)——完成課后練習(如圖1所示)。
圖1
學生們雖然完成了課后練習,但是聽說讀寫的技能是否在預習的過程中真的得到訓練和提高?例如圖1所示這節(jié)故事課,課堂后期參與故事復述、表演環(huán)節(jié)的學生人數(shù)和層次與原來比差別不明顯,這就說明了學困生可能在聽、讀、說的技能方面的輸入不夠,以至于課堂上不能夠很好地參與讀、說的輸出?;诖?,我再次強調(diào)了預習的重要性和聽讀的分層次數(shù)要求。
我們都知道英語學習重在聽、說、讀、寫技能的獲得,其中“聽”和“讀”兩項技能是教師在校因為受到時間等條件的約束而最不容易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的,所以讓學生在預習時進行足夠量的“聽”和“讀”是很有必要的。為了督促學生切實進行課前聽讀預習,筆者請家長幫忙簽字,以確認學生進行了該項學習行為。這個階段學生的預習呈現(xiàn)——聽讀簽字,完成課后練習(如圖2所示)。
圖2
可是這樣預習了一段時間之后,又發(fā)現(xiàn)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讀、說的能力并沒有明顯變化,那些英語學困生在課堂上還是“默不作聲”,問題出在了哪里?就在筆者深深困惑的時候,學校提出了“導學單”的使用,這使筆者眼前一亮,好像找到了實施理念的“工具”。但是隨之而來問題是如何設計“導學單”?這樣,學校各教研組開展了充足的調(diào)研、學習、教研和討論進行導學單的設計。并分學科、分年級進行嘗試。圖3~圖5是我校語、數(shù)、英3個學科的導學單示例。
圖3 四年級下冊語文
圖4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
圖5 五年級下冊英語
通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由于學科特點的不同,課前導學單的設計也不同,語文學科重在新字詞以及課文的理解上,數(shù)學學科重在新舊知識的銜接和概念的理解上,而英語學科知識點比較瑣碎,有詞句的認讀理解,有句子的仿寫等,顯然這種導學單的使用不便于摸清學生的聽說基礎,也不便于指導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習慣,因為學生在預習時不能完全訓練四項英語技能,這樣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啞巴英語”。
筆者看到學生語文書首頁貼著一張“語文預習小貼士”,上面詳細給出了學生自主進行預習的步驟和任務。于是立即請教教學主管校長,并在該理念的啟發(fā)下嘗試制定適合三年級學生的英語預習步驟。
3.實踐現(xiàn)狀:研究預習反饋
有了詳細的預習指導步驟,學生在預習時有“法”(方法)可依。圖6是一位學生按照“預習指導”進行自主預習后的書面呈現(xiàn)。
徐穆實打破了中文冗長分散的句子結構拆分成短小部分,結合直譯方法將具有濃重宗教儀式感的風葬習俗展現(xiàn)給西方讀者。最后,徐穆實采用“The Last Quarter of the Moon”的意譯形式的標題獲得了良好的“譯后”翻譯效果。一些研究者評論道,正是徐穆實和出版機構共同的努力才使得英譯本《右岸》在歐美主流世界俘獲口碑[6]。
圖6
通過學生課前個性化的自主預習,記錄自己的疑難點,課堂上,學生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一起充分發(fā)揮每個組員的長處,共同解決在課前預習中記錄的疑難點,如果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疑難點會全班群策群力,共同解決難點,教師始終是學生們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和課堂活動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者,幫助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學習探究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是學習、自我發(fā)展的主體,而最能體現(xiàn)主體性的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边@是因為疑問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不斷發(fā)展[1]。也就是說學生通過有效的課前個性化預習,記錄自己的疑難點,再在課堂上通過學習小組的幫助得以解決,從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圖7是一位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自主課前預習的成果展示。
圖7
這位學生在預習中已經(jīng)開始使用音標認讀詞匯,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質(zhì)”的進步。而且,基于這位同學的積極輻射影響,其他學生也開始嘗試這種學習方法或者尋求別的學習工具的幫助,例如網(wǎng)絡的使用,學習機的使用,詞典/電子詞典的使用,主動求助家長等人的幫助。可見不同學業(yè)層次和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都在積極探索,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從“指導”中我們能夠看出,教師幫助學生明確了“聽”和“讀”的建議實施次數(shù),這樣學生在課前就進行了足夠的聽、讀輸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困生減弱新知學習困難,因為他通過預習,增加了知識內(nèi)化的次數(shù),分解了知識內(nèi)化的難度[2],在課前就對新知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會更加明確自己在這一堂課上的“需求”同為一節(jié)故事課,在學生沒有按照“指導”進行充分預習前,到課堂最后的展示環(huán)節(jié)參與復述、表演的人數(shù)大概有班級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如果學生按照“指導”進行了充分有效地預習,到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能夠參與復述、表演的人數(shù)能達到三分之二之多,有的班級能達到百分之百。而且如果學生在課前進行了充分的預習,那么在教材知識點范圍內(nèi),班級里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有所減弱,這樣間接的幫助學困生樹立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動機和良性的學習習慣循環(huán),促使其不斷努力進步。
通過近兩年的學生課前“自主分層預習”實踐,學生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持續(xù)保持并提高,基于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的預習習慣基本形成,為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形成更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我進一步借助網(wǎng)絡工具,努力為學生們搭建更好的學習、互助平臺。
借助網(wǎng)聊平臺的初期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英語學習QQ群,學生在預習時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在QQ群里交流互動,或者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隨著學生們學習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和互動性較強的交流后,大家開始在QQ群里曬自己的預習成果(練習的完成,預習時自主進行的標注等)。既然“預習指導”中提倡學生進行聽讀訓練,而且課堂時間有限,不能一一檢閱,為什么不能把學生們聽讀的練習在群里交流呢?這樣一方面,英語能力較好的學生為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做了示范,另一方面,學生們更容易形成“你追我趕、積極向上”的英語學習氛圍。學生課前預習交流更加立體,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并有更多的時間來豐富學習內(nèi)容,例如原版繪本的講解閱讀,原版電影賞析等,如果把閱讀繪本和賞析原版電影作為一種預習獎賞,可謂是課內(nèi)課外雙豐收!
英語QQ群的使用,對學生們進行課前預習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園地,但是操作起來比較煩瑣。新的網(wǎng)聊工具——微信,就在這時為我們提供了更好的交流工具,它不但能進行文字、圖片、語音的實時傳輸,現(xiàn)在還能進行小視頻的實時錄制和發(fā)送,而且操作起來較QQ群更加的便捷。
新的網(wǎng)聊社交工具使我們的學習方式變得便捷了,提高了我們的學習效率,但是作為未成年人,在使用這些網(wǎng)聊工具時,教師和家長還是要適時適度地介入,引導他們?nèi)绾谓】凳褂?,不斷?yōu)化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預習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學生在充分有效地預習后,課堂上教師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幫助者和組織者,幫助解決學生在自主預習中無法解決的學習困難,組織學生共同解決個體學習困難,最后教師幫助學生們解決“班級困難”;等掃清所有困難后,教師組織學生們進行充分的操練展示,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表現(xiàn)的積極性,也樹立了他們更堅定的自信心。
“預習指導”實施近兩年來,筆者任教的4個自然班的英語成績較三年級有了較大提高,四年級上學期的期末成績中有2個班為全優(yōu)班,在很大程度上消滅或者說弱化了英語兩極分化現(xiàn)象。學生課前自主分層預習的優(yōu)點不僅僅體現(xiàn)為卷面成績,更在于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和在課堂上樂于展示的積極性地極大提高。在這種熱情的激勵和持續(xù)下,學生們的口語表達和聽力技能也進一步提高,在課前分層預習的基礎上,師生一起創(chuàng)建更加高效的英語課堂。但是個別學生由于受到自身客觀條件的約束影響,他們課前預習的效果還不是很理想,我想下一步我將著重研究如何幫助這一小部分學生提高課前預習效率,最大化的發(fā)掘其英語學習的自主能動性,爭取在原有基礎上取得明顯進步;更為把學生們培養(yǎng)為終生的學習者奠定扎實的基礎。
[1] 楊彩霞.立足基點 促使“翻轉(zhuǎn)課堂”效率最大化:關注學生主體性意識的培養(yǎng)[J].文理導航,2014(9):89.
[2] 趙興龍.翻轉(zhuǎn)課堂中知識內(nèi)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作者信息
郜敏,本科,小教高級,英語教研組組長。北京市海淀區(qū)花園村第二小學,100048
北京市海淀區(qū)“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群體課題《海淀區(qū)信息化背景下的學習方式變革》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