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洋 河南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0
海綿城市(LID)的內涵、途徑與展望
文/李洋 河南省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河南鄭州 450000
在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的現狀下,各國環(huán)保意識增強,海綿城市建設的理論與技術日益顯現其價值,已成為備受重視的主流理論。本文對海綿城市的內涵等內容進行了分析探討。
海綿城市;內涵;建設
海綿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jié)水循環(huán);在干旱缺水時能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即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生態(tài)化的技術,構建低影響開發(fā)(LID)的雨水系統(tǒng)。相對于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設施來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為主要規(guī)劃設計理念的傳統(tǒng)城市建設模式,海綿城市建設強調優(yōu)先利用植草溝、雨水花園、下沉式綠地等“綠色”措施來組織排水,以“慢排緩釋”和“源頭分散”控制為主要規(guī)劃設計理念。
海綿城市的建設,強調優(yōu)先利用綠色、生態(tài)化的“彈性”設施,同時也要注重和傳統(tǒng)的“剛性”設施相銜接。通過“綠色+灰色”的組合,建立完善的城市雨洪利用與管理體系,從而實現緩解城市內澇、降低暴雨內澇控制成本、削減徑流污染負荷、提高雨水資源化利用、改善城市景觀等多項目標。
海綿城市建設主要是解決城市內澇排水、缺水干旱和水污染問題,因此在其設計中主要針對徑流量控制、洪峰流量控制、雨水收集回用和點源面源污染控制。根據控制目標低影響開發(fā)技術按照功能可分為滲透、調節(jié)、儲存、截污凈化等幾類,因此可根據功能將低影響開發(fā)具體技術分為入滲系統(tǒng)、滯留系統(tǒng)、存儲系統(tǒng)和過濾系統(tǒng)等。
1、入滲系統(tǒng)
通過減少不透水面積、增加雨水下滲來補充地下水,并從源頭上控制徑流以達到徑流量控制的目標,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峰值流量削減和雨水凈化的作用。對應的單項技術設施有透水鋪裝、綠色屋頂、滲透塘、滲井、滲管/渠、植草溝、人工土壤滲濾等。
2、滯留系統(tǒng)
通過最大化滯留雨水徑流,減少洪峰流量,延緩洪峰到來,以達到洪峰流量控制的目標,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雨水下滲和凈化的作用。對應的單項技術設施有下沉式綠地、生物滯留設施、濕塘、雨水濕地、調節(jié)塘/池、植被緩沖帶等。
3、存儲系統(tǒng)
通過對雨水的存儲、集蓄利用,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以達到雨水收集回用的目標。對應的單項技術設施有濕塘、蓄水池、雨水罐等。
4、過濾設施
通過對初期徑流的存儲凈化,強化場地對雨水的自然凈化力以達到點源面源污染控制的目標。對應的單項技術設施有綠色屋頂、下沉式綠地、雨水濕地、植草溝、人工壤滲濾等。
低影響開發(fā)設施往往具有補充地下水、削減峰值流量、集蓄利用及凈化雨水等多個功能,可實現多個控制目標,因此應根據設計目標靈活選用設施及其組合系統(tǒng)。
推廣實施屋頂綠化、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改造,建立建筑、道路、綠地雨水收集利用系統(tǒng)。在工業(yè)及倉儲用地,建設植草溝、雨水綠地、雨水花園等下沉式綠地,坡度較小的建筑屋頂可進行屋頂綠化,建設工程硬化面積達10000立方米以上(含)的項目建雨水調蓄設施;在公共設施用地,條件適宜的建筑實施屋頂綠化,建雨水花園或有調蓄功能的景觀水體,道路停車場鋪設透水路面和植草磚;在道路與交通用地,新建道路人行道宜采用透水鋪裝,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可采用透水瀝青路面或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兩側建設、雨水花園、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等;在綠地與廣場用地,公園綠地、街頭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等高程低于周邊地面,建設雨水花園或具有調蓄功能的景觀水體;在居住用地,條件適宜的建筑實施屋頂綠化,屋頂集雨收集系統(tǒng),道路兩側建設、雨水花園、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等。
1、制定支持海綿城市建設的政策法規(guī)
現有的通知和文件不具有強制效力,為進一步落實和深化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還需要構建完備的水資源法律和政策體系,出臺強制性的政策法規(guī)以促進低沖擊開發(fā)的實施和管理利用的規(guī)范化。強制性內容既要包括針對業(yè)主和開發(fā)商的管制政策,針對規(guī)劃師和工程師的設計要求,也要包括針對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管理條例。在制定強制性法規(guī)的同時也制定相應的經濟激勵政策。對于市政工程和開發(fā)建設項目,可采取財政、專項資金補貼等形式鼓勵工程技術的研發(fā)和使用。對于開發(fā)商和居民,可根據其相應的環(huán)境責任,收取稅費或給予經濟補償,以增加其積極性推廣低沖擊開發(fā)技術。例如美國征收的暴雨管理費和德國征收的雨水費。
2、推廣低沖擊開發(fā)技術和設計體系
應制定海綿城市建設的技術規(guī)范或導則,推廣實用技術,將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為設計人員提供簡單便捷的工程設計工具,降低技術的應用難度,推動低沖擊開發(fā)模式的推廣與利用。同時引進國外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新技術,提高其性能,降低使用的成本。
3、完善評估系統(tǒng)、量化實踐
應實現實施效益可量化評估,以測評低沖擊開發(fā)技術設施的實際應用效果,從而促進開發(fā)技術的應用與改進。在評估系統(tǒng)中,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策略與指標相結合。對于開發(fā)技術的評估與量化應關注全生命周期內持續(xù)的性能表現,使用持續(xù)監(jiān)控和測量隊數據進行分析和校正,來對下一階段的設計或管理進行調整。美國的能源及環(huán)境設計先鋒獎評估標準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結束語
目前我國的海綿城市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技術與規(guī)劃思想還不成熟,在涉及土地、規(guī)劃與相關技術部門的銜接、管理、資金上還存在諸多問題。我國還需要結合其他國家的經驗教訓,積極探索。
[1]王國榮,李正兆,張文中.海綿城市理論及其在城市規(guī)劃中的實踐構想[J].山西建筑,2014,36:5-7.
[2]劉波.海綿城市技術是中國城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起點[J].居業(yè),2014,12:42-45.
[3]海綿城市建設“點贊”南寧[J].領導決策信息,2014,49:22-23.
[4]張旺,龐靖鵬.海綿城市建設應作為新時期城市治水的重要內容[J].水利發(fā)展研究,2014,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