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維營
(鄒城市中醫(yī)院肛腸科,山東 鄒城 273500)
PPH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臨床療效觀察
來維營
(鄒城市中醫(yī)院肛腸科,山東 鄒城 273500)
目的觀察PHH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療效。方法將入院治療的300例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患者。對照組采用消痔靈注射術治療,觀察組采用PPH術治療,對患者的手術時間及出血量、住院時間的長短及肛門功能及復發(fā)情況等予以記錄。結果使用PPH術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比注射組短,費用高,術后痛感、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情況、病狀復發(fā)情況均無差異。結論使用PPH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瘡療效好,疼痛感小,能很好地保護肛門功能。
消痔靈注射液;環(huán)狀混合痔;PPH術
痔系肛門襯墊組織的一種病理性增生,一直以來都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使用消痔靈注射術治療,而吻合器痔上黏膜環(huán)形切除釘合術(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hemorrhoids,PPH)是1998年意大利學者Longo設計的一種通過環(huán)型切除直腸下端黏膜來治療Ⅲ、Ⅳ度內痔及混合痔的手術方法[1],二者的治療宗旨都是出于對肛襯的保護,并消除患者病狀為原則。為了找到適合環(huán)狀混合痔的治療方法,觀察PPH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療效,筆者對2012年1月至2013年6年我科收治的環(huán)狀混合痔共300例患者進行了前瞻性研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2年1月至2013年6年我科收治了300例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2]。病狀為經(jīng)常性便血、大便時痔核脫出。將以上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150例患者中男78例,女72例,年齡17~84歲,平均年齡(48.7±12.5)歲。分度Ⅲ度67例,Ⅳ度83例,其中有過痔手術史的患者18例,內痔使用注射術患者25例,并發(fā)糖尿病患者12例,患有肛裂患者15例,患有低位肛瘺患者7例,高位肛瘺患者3例,患肛乳頭瘤患者6例,失血性重度貧血患者7例。觀察組150例患者中男81例,女69例,年齡21~76歲,平均年齡(47.7±11.9)歲,分度Ⅲ度65例,Ⅳ度85例。其中有過痔手術史的患者19例,內痔使用注射術患者14例,并發(fā)糖尿病患者15例,患有直腸黏膜脫垂患者17例,患有直腸中度前突患者9例,具有慢性腎炎及腎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患者1例,右側腦梗死運動障礙患者3例,患有肝硬化低蛋白血癥患者5例,失血性重度貧血患者3例,低位肛瘺患者3例。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手術方法:觀察組患者使用PPH吻合器,它是由美國強生公司生產(chǎn)的。在對患者實施手術前一天下午口服250 mL的20%的甘露醇溶液,使用1500 mL的溫開水進行腸道準備。在麻醉方式上,采取了骶麻或硬膜外麻醉方法,讓患者俯臥,臀部提高,露出肛門后,使用PVP進行會陰處、直腸腔內部常規(guī)性消毒,對女患者施以陰道內部消毒,鋪上手術巾,對患者直腸進行常規(guī)性指檢和肛門鏡檢查,使用肛管擴張器內芯進入擴肛程序,再放入擴張器,將內芯取出,選用7號絲線在齒線上的3~4 cm處自膝胸位3點處開始沿直腸黏膜下層順時針做1個荷包縫合,之后在剛剛縫好的荷包下方1~2 cm處自膝胸位9點處順時針做第2個荷包縫合。如果患者脫垂情況嚴重,且不對稱,則第二個荷包縫合的位置可以稍稍向下,這樣便于將嚴重脫垂的痔核全部包括在內。經(jīng)過擴張器將PPH吻合器調節(jié)到最大,將其頭端插入兩個荷包縫合線的上方,將縫線進行收緊之后打結,使用持線器透過吻合器側面孔處將縫線拽出,并以手柄作為牽拉方向進行用力牽引后進行打結,這樣被縫合的黏膜及一些組織就被成功地拉近吻合器套管,把吻合器進行收緊到安全倉,用手打開吻合器的保險裝置,壓迫20 s擊發(fā),將吻合器逆時針旋轉后取出,對吻合部位進行仔細查看,如果有出血現(xiàn)象,使用1號線予以縫合。同時在膝胸位取常規(guī)點縫扎一針。并給予患者實施抗炎藥物治療,在飲食方面要求半流食樣。對照組患者使用消痔靈實施四部注射治療:在對患者實施了常規(guī)性消毒后,鋪上手術巾,讓患者去俯臥位,露出肛門,在實施擴肛后,對患者的痔區(qū)及直腸下端,使用新潔爾滅消毒液進行消毒,再使用蚊式止血鉗夾住痔區(qū),讓其顯露出痔核,在進行消毒后,使用濃度不同的消痔靈分四次進行注射。對直腸的注射:采用消痔靈配入普魯卡因注射用水在1∶1的比例下取3、7、11點位進行注射,每點注射藥量為1~2 mL;痔區(qū)膜下注射:如果患者是纖維化痔,則采用消痔靈配入普魯卡因注射用水2∶1的比例進行注射;對未纖維化內痔患者則采用消痔靈配入普魯卡因注射用水1∶1的比例注射。痔核頂部的進針:透過黏膜至下層 后,在最基礎部位實施注射,藥量一般在3~5 mL要充滿整個痔核;痔區(qū)固有層的注射:完成第二步注射后,將針退回到固有層進行注射,每個痔核藥量約為1~3 mL。洞狀靜脈注射:在齒上線0.2~.0.3 cm處進行注射,使用消痔靈配入普魯卡因注射用水1∶1比例,每點藥量2~3 mL。對于外痔則使用切剝法,處理結束需要使用止血紗布并予以固定。
1.3 觀察指標:對患者的手術時間及出血量、住院時間的長短及肛門功能及復發(fā)情況等予以記錄。肛門功能評價標準[3]:①肛門對大便、腸液、腸氣的控制均正常為正常;②肛門對腸液、腸氣及稀便不能控制,或污染內褲或肛門有潮濕感為肛門部分失禁;③肛門對成形大便不能控制為完全失禁。
1.4 統(tǒng)計學處理:用SPSS10.0軟件系統(tǒng)統(tǒng)計學處理,進行t或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實施手術的時間,出血情況比較,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使用PPH術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比注射組短,費用高(表1),觀察組手術當晚因肛門疼痛使用止痛藥止痛者觀察組75例,占50.%,對照組108例,占70.0%,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手術基本情況比較
2.2 兩組肛門功能比較:術后3 d觀察兩組肛門功能,觀察組肛門功能正常145例(96.7%),部分失禁4例(2.7%),完全失禁1例(0.7%);對照組肛門功能正常120例(80.0%),部分失禁25例(16.7%),完全失禁5例(3.3%)。觀察組肛門功能障礙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 術后隨訪:術后6個月對兩組患者隨訪,對照組有89例患者接受隨訪,復發(fā)者2例,復發(fā)率為2.2%;觀察組患者中有95例接受了隨訪,其中復發(fā)患者2例,復發(fā)率為2.1%,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痔瘡本質就是肛墊本身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xiàn)的病理性改變,肛墊具有觸覺及括約肛門的作用,因而對于痔瘡的治療應以消除癥狀為主,以保護正常的肛墊組織。消痔靈是利用中藥,將已經(jīng)脫垂的肛墊進行固定,對患者便血及脫垂的癥狀進行消除,不會造成肛墊的功能障礙,保留了肛墊的正常功能及組織結構。而PPH手術方法的機制是在脫垂內痔的上方近內痔的上緣處,環(huán)形切除直腸下端腸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并在切除的同時對遠近端黏膜進行吻合,使脫垂的內痔及黏膜向上懸吊和牽拉,不再下移和脫垂[4],它與傳統(tǒng)的切除術不同,它沒有將脫垂物切除,而是將其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大大減小了傳統(tǒng)的外剝內扎術的手術難度和手術創(chuàng)傷,雖增加了切口,但損傷并不大,恢復仍較快,肛門功能得到很好的保護[5]。
本文資料顯示使用PPH術治療的患者住院時間明顯比注射組短,費用高,術后痛感、功能障礙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說明使用PPH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瘡療效好,疼痛感小,能很好地保護肛門功能。
[1]劉珂斌.PPH加痔核部分切除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80例臨床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07,(2):118.
[2]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yè)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3]張東銘.盆底與肛門病學[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0:336.
[4]姚禮慶.吻合器黏膜環(huán)切術治療重度痔的臨床價值[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5):289.
[5]李洪燕.PPH聯(lián)合外剝內扎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145例療效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0,16(6):273.
R657.1+8
B
1671-8194(2015)07-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