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加
花,是自然界美的象征,又是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花開有聲,是對生命的崇高禮贊;花開有聲,是對夢想的不懈追求;花開有聲,是對信仰的執(zhí)著堅守。欣賞花開的美麗,聆聽花開的聲音,讀懂花開的意蘊,綻放我們生命的芬芳。
攜一身輕盈
天南
①你見過玉蘭花嗎?
②那天,一夜風雨過后的早晨,我走進院子,在一株玉蘭樹前佇立凝視。
③玉蘭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帶溫情,潔白而不雕琢。一樹冰清玉潔、燦然欲笑的玉蘭花,有幾分清香,有一縷情魂。
④突然,嚓的一聲!這一聲極其細微,如天籟之音,不易覺察;這聲音又極其干脆,沒有一點猶豫,沒有一點余音。
⑤就這么一聲,一片雪白的玉蘭花瓣,剎那間離開了枝頭,攜一身輕盈,在晨風中輕輕墜落,失離芳魂。
⑥這一切,從聽到響聲,到花瓣落地,也僅僅是幾秒鐘時間。這一過程,竟是那么平和,那么從容。就在這凝定的瞬間,那一地墜落的玉蘭,像靜靜睡去的倩女,似湛湛一笑的淡然。難怪有人感嘆說,玉蘭是青春的縮影——短暫,但又無限美好!
⑦面對這一景象,我說不出我此時此刻的心境,是傷感嗎?是淡然嗎?是略有所思嗎?
⑧古人說,落花是凄美的,“滿地落花,似點點有情淚?!蔽覅s不以為如此,我所感慨的,是這一神奇的造化。
⑨那年,我應友人邀約,去一處桃園觀光。可是我們來晚了,錯過了“一夜春風過,萬樹桃花開”的季節(jié)。只見細細碎碎的桃花,鋪滿了園林小路,此時的桃花已形色俱非,容態(tài)全無了。果園是冷落的,寂靜的,除了我們,再也沒有賞花的游客了,這一情景,不免令人噓吁!
⑩陪同我們的果園主人,卻滿面春風,他說,落花以后,成果就快了,到時,歡迎你們來品嘗。我走近枝頭細看,果然不錯,那一根根新抽出的枝條上,也就是落花處,一粒粒綠茸茸的、黃豆般大小的果子,正露出腦袋張望著,微笑著。是呵,花落了,果子很快就長成了。
⑾花開花落,這正是生命的運轉(zhuǎn)之象。芳華過去了,燦爛過去了,即使殘花萎地,也會自有其韻吧。
⑿很多時候,我們不如玉蘭,該落下時不能從容地落下,總留戀著某一刻的繁華。原來,我們有太多的顧忌,有太多的背負。我們的身子早已不再輕盈了。于是,我們忘記了藍天白云,忘記了好山好水,忘記了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和詩意。
⒀我凝視墜落的玉蘭,仍潔白如玉,素凈清芬,不染纖塵。我俯身撿起一捧,又讓它從手指間滑落,如玉蝶紛飛。
⒁我會記住,在這樣一個早晨,在這樣一個寂靜之地,我看到,玉蘭攜一身輕盈而來,又攜一身輕盈而去。
選自《中學生名家品讀》,光明日報出版社,有改動
閱讀訓練:
1.請分條概述玉蘭花墜落過程中的三個特點。
2.第⑧段中“這一神奇的造化”的具體含義是什么?請用文章中的句子回答。
3.請簡要評析下面句子的語言特點及表達效果。
玉蘭亭亭玉立在我面前,她挺然而帶溫情,潔白而不雕琢。一樹冰清玉潔、燦然欲笑的玉蘭花,有幾分清香,有一縷情魂。
4.讀完本文,你有何啟示?
絕 唱
嚴陣
①我每年都要到圓明園去。雖然圓明園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圓明園看荷花,卻既不在三四月間去看它的綠葉,也不在五六月間去看它的紅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節(jié)去。
②誠然,荷花綠葉的美是無可比擬的。它淺淺的深深的綠葉上凝聚著汪汪點點的水露,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滾動的幾顆珍珠。這是這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名句曾被人無數(shù)次地吟詠過。我曾經(jīng)以為,這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xiàn)在卻覺得,也許一切并非如此。
③誠然,荷花的紅、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遠是十五六歲的年紀。不管在明亮的陽光下或是在輕風細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隱隱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測的艷影,都會使人心醉神迷。這是這一塘荷花最美的時候嗎?“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人們總是不絕于口。我也曾經(jīng)認為,滿塘紅艷是荷花最美的時候,可是我現(xiàn)在越來越不這么認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獨自一人到圓明園,想去尋找那里的殘秋??墒钱斘裔溽嘤诩日也坏揭黄G葉也找不到一朵紅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時,無意之間,卻被驀然呈現(xiàn)在面前的另一種景色震撼了:在映滿圓明園斷石殘柱的倒影中間,是一池殘荷——有的枯梗還高高地聳立著,有的則已折斷在水中;有的葉子早被秋風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團,卻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綠色或者金黃色的蓮蓬,有的雖然已變成黑色,卻依然在空中高舉,有的被風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卻依然守著它自己的根??吹竭@些景象,我頓時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殘荷聽雨聲”嗎?不,我感到這滿池的荷花沒有枯、沒有死,那布滿池水的斷梗殘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綠一池艷紅的最高的升華。你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種美,那種不是紅紅綠綠的俗美,而是蘊藏于殘破枯敗之中的、充滿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滿池桔梗殘葉,它不再以綠葉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紅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卻表達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和圓明園留給人們的斷墻一樣,是一種似乎已被摧毀但卻永遠無法摧毀的象征,是一種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這滿塘殘荷才是圓明園荷池的絕美之處,它是遠勝于色、遠勝于香的一池歷盡凄風苦雨的絕唱。何況,隆冬過后,它那散落滿地的蓮子,又會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綠意,覆蓋著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殘荷聽雨聲”,還是“風雨聲中聽殘荷”吧!去聽它的精神,去聽它的力量!
選自《視野》
閱讀訓練:
1.第④段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寫了殘荷的 ___________,第⑤⑥段運用了___________的表達方式,贊美了殘荷的精神。
2.作者在寫殘荷時多次提到圓明園的斷墻殘柱,這兩者有何相似之處?
3.文段⑦中,“留得殘荷聽雨聲”與“風雨聲中聽殘荷”有何不同?結(jié)合文意,談談你的理解。
4.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分析本文題目“絕唱”的含義。
參考答案:
【攜一身輕盈】
1.①聲音極其細微②時間極為短暫③平和而又從容
2.花開花落,這正是生命的運轉(zhuǎn)之象。芳華過去了,燦爛過去了,即使殘花萎地,也會自有其韻吧。
3.這段文字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寫出玉蘭花素淡與高貴的品質(zhì),表現(xiàn)出作者對玉蘭花的贊美與敬畏之情。
4.玉蘭花的落地告訴我們,要具有玉蘭花平和從容的品質(zhì),要學會“舍得”,學會放棄,舍棄很多的身外之物,如財富、榮譽、情感、紛爭等。有時舍棄是為了更好的得到。
【絕唱】
1.外在形態(tài)(形象) ?議論、抒情
2.兩者都經(jīng)受摧殘,外形都是殘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3.“留得殘荷聽雨聲”聽的重點是雨聲,表現(xiàn)的是一種審美的情趣;“風雨聲中聽殘荷”突出的是感受殘荷所表現(xiàn)的一種精神和力量。
4.這里指圓明園的殘荷雖然飽受摧折,枯敗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