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宮市教育局055750)
關于初中作文教學的幾點看法
王俊梅
(河北省南宮市教育局055750)
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作文一直是重點、難點和焦點話題,因為作文教學本身就缺乏系統(tǒng)性和趣味性。每每作文教學,學生都會抬著頭,咬著筆,不知如何是好;而教師則是看數(shù)十名學生“同唱一首歌”,味同嚼蠟,苦不堪言。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來看,筆者以為,唯有通過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師生不再受“作文之苦”。在此,筆者就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來對如何做好初中作文教學談幾點看法。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也是如此,只要學生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感受到作文所帶來的快感與幸福。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敝挥袪I造出了良好的寫作氛圍,讓作文課成為學生快樂之源,學生才能“心向往之”。
(一)寫作與聽說訓練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駕馭能力
寫作與聽說訓練是密不可分的,兩者的共同之處就在于都是以學生的語文駕馭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通常來說,我們在教學當中又以方便教學為出發(fā)點,將二者截然分開,這樣做固然實現(xiàn)了教學內容高度集中的目的,但無益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相反,如果我們將寫作教學與聽說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課上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來講故事、談理想、做演講,則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參與欲望,也有利于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其語文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寫作材料的積累。
(二)寫作與閱讀鑒賞相結合,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寫作技巧
寫作與閱讀鑒賞猶如孿生姐妹。閱讀和賞鑒名家名篇,學生可以從大家手筆之中了解更多的文學寫作技巧,更深刻地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具體來說,就是結合寫作教學,開展一些閱讀比賽、詩歌朗誦比賽,引導學生對作家、詩人的謀篇布局、譴詞造句做詳細的分析和鑒賞,使之體會其中隱含的情感、態(tài)度與大家情懷。
在我們的新教材當中,除了課文之外,往往還會在書后面附上名著導讀,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進一步了解相關課文的時代背景、前文后語,使之對課文形成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如在《荷葉》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大可以將《小桔燈》《寄小讀者》之類的名篇拿過來鑒賞、比較和探討,穿插一些冰心老人的生平趣事,這樣一來,教學就顯得更加豐滿,也會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冰心的寫作風格,體會其獨特的寫作手法。
(三)寫作與生活體驗相結合,張揚學生個性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離不開真實的生活體驗,唯有飽含真情的文章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因此,在作文教學當中,應該倡導學生講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如,我們可以在作文課的前一周要求學生回家?guī)透改缸黾覄?,然后再要求學生進行相關的創(chuàng)作,則學生就會寫出自己對父母的理解與體諒,寫出自己在勞動當中體會到的快樂,寫出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只要學生是以自己真實的生活體會為素材進行創(chuàng)作,他們就永遠不會發(fā)愁沒有東西可寫,也不再會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大同景象”。
另外,我們還應該積極為學生提供思想交流和表現(xiàn)的平臺,讓學生借助手抄報、班級文學社等形式定期發(fā)布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使其更多地感受成功、彰顯個性,使學生的寫作興趣變得更加濃厚、持久。
寫作素材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憑借濃厚的寫作興趣,學生總會試圖表現(xiàn)自己的文學才華,但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學積沉,他們不可能做得到言辭準確、邏輯清晰,就無法做到構思精巧。因此,作文教學還應該不斷引導學生學會不斷地積累創(chuàng)作素材,學會從浩淼的書海當中汲取營養(yǎng),學會從點滴文字當中獲得靈感,學會從生活小事當中發(fā)現(xiàn)精彩。
(一)博覽群書,陶冶性情,學會思考
古今中外,凡是寫作方面有所建樹者,無不是博覽群書之人。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有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學生才能形成博、雅、賢、靜的圣賢之氣,才能寫出蘊意深遠的文字作品。因此,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展開閱讀和思考。如可結合《智取生辰綱》一課,推薦學生閱讀《水滸傳》,這樣會有助于學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其主題,當然,如果能讓學生再結合自己的理解寫出心得體會那就更好不過了。
(二)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做好摘抄筆記
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人終生受益,閱讀和寫作習慣也是如此。對于寫作教學來說,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于將他人,特別是名家的精彩語句收集起來,并靈活地應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從本質上來說,作文教學不是,也不應該是充斥寫作技巧的、僵化的過程,而應該是在閱讀和理解前人華美文采的基礎上,再做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過程。而所謂工夫應在課外、書外,正是說的應該在閱讀的同時,注意摘錄各類精華片段,深刻體會其中的精妙所在,并結合自己的思想、感悟和體會,變成自己的語言,形成自己的風格。
(三)有感而發(fā),讓青春在文字當中閃光
有興趣、有積累,已經具備了寫出精美作品的基礎。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做到有感而發(fā),讓自己心中的文字帶著情感流淌出來。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主張學生隨時注意自己的情感變化,隨時注意書寫自己的想法和感悟,讓紙和筆記下自己的情感歷程。有人曾說:只有寫,才能會寫,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只要是有感而發(fā),學生就會順著思維的野馬,自由奔馳;只要是有感而發(fā),學生就會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產生不吐不快之感。筆者喜歡讓學生寫周記,而總有一些學生會在一周之內寫好幾篇,這就是學生用心感悟和體會生活的結果。
興趣的激發(fā)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最終都是為了寫作服務的。而要達到理想效果,就需要學生巧妙練習。筆者以為,仿寫應該是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當中,筆者經常給學生布置仿寫任務,讓他們以自己閱讀的感悟或新聞熱點為素材,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仿”促“寫”,在寫的過程中仔細品味寫作技法的妙處,品味優(yōu)美字、詞、句、段、篇的精華所在,并最終融會貫通地應用到自己的寫作當中。對學生來說,仿寫的工作量不大,較之于獨立創(chuàng)作,學生也更樂于仿寫。
初中階段是學生寫作風格、閱讀習慣和思維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機,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和成長極為重要,因此,應該特別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發(fā)揮,使之積極參與寫作教學。但是,初中作文教學又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而艱辛的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探索。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