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愛兒748000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影響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因素的討論
賈愛兒
748000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人民醫(yī)院
目的:探討影響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因素。方法:高血壓患者160例,采取分層隨機化方法分為觀察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對照組出院后未采取護理干預,觀察組出院后采取家庭式護理干預,比較6個月后兩組生活質(zhì)量。結果:觀察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結論:改變高血壓患者的不良習慣可使其生活質(zhì)量得到提升。
高血壓;生活質(zhì)量;因素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為特征的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征”,也是現(xiàn)代中、老年人最常見的慢性病,近年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公敵[1]。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zhuǎn)變,如何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等方面的健康需求以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以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2011年6-12月收治高血壓患者160例,男82例,女78例,年齡50~75歲,病程5~35年,高血壓Ⅰ級62例,Ⅱ級57例,Ⅲ級41例。合并糖尿病37例,初治28例,并且以往未服用降壓藥物。采取分層隨機化方法分為觀察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高血壓分級等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的診斷標準;②同意參加本組調(diào)查研究;③年齡50~75歲;④患者的意識清醒;⑤病程>5年。排除標準:①繼發(fā)高血壓;②精神障礙;③失語、認知障礙。
方法:①對照組在出院后未采取護理干預。②觀察組在病情穩(wěn)定出院后采取家庭式護理干預,并進行家庭訪視環(huán)節(jié),定時測血壓,掌握血壓變化,強化心理護理;堅持3~5次/周,持續(xù)30~60 min/次的體育鍛煉,要求每周家庭護理總干預時間>3 h;組織科室人員進行家庭訪視,與患者及家屬進行面對面交流,進行健康宣教,講解高血壓的基本知識,健康生活方式、規(guī)律用藥、合理膳食、戒煙限酒等,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相互補充,共同復述該家庭對高血壓健康生活理念的掌握情況以及具體的健康需求,課題組人員在干預后2、3、4、5、6個月電話隨訪,內(nèi)容包括遵醫(yī)行為、用藥依從性、合理飲食、適量運動、家庭關系等情況,干預時間6個月。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兩組患者6個月后評價生活質(zhì)量。采用李魯研制的健康狀況調(diào)查問卷,包括生理職能(role-physical,RP),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ing,PF),機體疼痛(bodily pain,BP), 總 健 康 狀 況 (generalhealth perceptions, GH), 社 會 功 能 (social functioning,SF), 生活 活力 (viyality,VT),情緒角色功能(role-emotional,RE)和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8個維度。8個維度總和為總分(toyal score,TS),讓課題組成員在入組觀察前和對照組在6個月后,讓患者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自行填寫。
統(tǒng)計學處理:所有的數(shù)據(jù)均代入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組間的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與觀察組在干預后6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變化情況比較,見表1。
高血壓是需終身治療的漸進性全身性疾病,多數(shù)患者確診后,無需住院治療,社區(qū)和家庭成為患者治療的主要場所。有研究報道,普遍缺乏高血壓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是導致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因此,患者如果能得到高血壓治療和護理的相關知識及技能的信息,就會延緩病情發(fā)展,減輕癥狀,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2]。
有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通過家庭成員,醫(yī)護人員、朋友、同事等渠道獲得社會支持,給他們提供情感支持、信息和反饋,幫助他們保持完好的心理和社會功能,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3]?;颊?/p>
通常希望多和家人,朋友交流以緩解心理壓力,并希望從護理人員身上獲得疾病相關信息及心理支持,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高血壓患者的心理健康,主動指導患者學會自我疏導負性情緒的技能,如松弛療法,運動療法等;鼓勵患者多與病友交流,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保持心理平衡,從而改善生存質(zhì)量。
表1 兩在干預后6個月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變化情況比較(分)
良好的生活質(zhì)量與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血壓控制密切相關,有助于減少高血壓并發(fā)癥所帶來的危害、社會與經(jīng)濟負擔?;颊叩奈幕潭扰c藥物依從性相關,有研究對住院患者的調(diào)查也表明,教育程度越高,服藥依從性越佳,這可能與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壓知識掌握越多有關,對不堅持服藥或隨意停藥帶來的嚴重后果了解越深。醫(yī)護人員還應從患者的經(jīng)濟狀況、生活環(huán)境、醫(yī)療和社會保障情況、信息利用情況等方面評估高血壓患者的實際需求情況,有針對性地向患者提供相關的信息和服務。比如及時向患者提供國家慢性病防治減免政策信息,為患者提供生活環(huán)境評估并指導改造方法以減少環(huán)境對其健康的影響,幫助患者掌握經(jīng)濟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等。
患者的病程對生活質(zhì)量有影響,病程越長,患者感到生活質(zhì)量越差。這是由于患者長期患病,家人、朋友已經(jīng)習慣了患者的病情狀況,逐漸忽視了對他們的關心及幫助??梢?,對患病越久病情嚴重的患者,更應該加強對他們的關心,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在運動方面,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擔心活動后加重病情,害怕受傷以及誘發(fā)血壓升高,事實上,所有的體力活動都能造成血壓增高,這種“自主調(diào)節(jié)”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反映了運動時肌肉等組織對血量的需求增加,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心臟必須快速而強有力的泵血,把大量的血液泵入外周固定的血管腔內(nèi),由于外周動脈不能過度擴張以容納過多的血液,因此血壓將增高。但是規(guī)則的體力活動是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使患者的心臟功能狀態(tài)良好,也使血管功能更加健康。然而,高血壓患者采取何種運動項目及運動強度如何,必須咨詢醫(yī)生。因為,即使在服用降壓藥物,在運動較劇烈時候,血壓仍將升高到不安全的水平。
高血壓已經(jīng)成為人類健康的巨大挑戰(zhàn),改善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社會與家庭是一個自然支持系統(tǒng),扮演著促進和保護健康的重要角色,因此,醫(yī)務人員要加強給予患者的心理支持并教會家屬進行心理輔導與健康教育,創(chuàng)造機會與豐富的社會網(wǎng)絡資源給患者,給予他們情感的理解、支持和關心、行動上給予幫助,緩解患者負性心理反應,建立恢復身心健康的良好習慣和生活方式,促進健康相關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
[1]劉玉梅,安靜春,劉宏,等.家庭護理干預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護理實用雜志,2013,29(18): 72-73.
[2]沈翠珍,彭美慈,鄺惠容,等.中醫(yī)食療對高血壓患者生存質(zhì)量作用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6):510-513.
[3]馬春花,陳少賢.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258-259.
Discussion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hypertensiv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
Jia Aier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xi County,Gansu Province 748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hypertensive patients'quality of life.Methods:According to the stratified randomized method,1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8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8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adopt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discharg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family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discharge.The lif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six months.Results:The life quality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Changing the bad habit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Hypertension;Quality of life;Factor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