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光群430205武漢市東湖高新開發(fā)區(qū)佛祖嶺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臨床分析
戈光群
430205武漢市東湖高新開發(fā)區(qū)佛祖嶺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目的:探討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具體表現(xiàn)與原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方法:20例四肢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患者作為觀察組,將209例取出相對容易者作為對照組。結果:器械不匹配25.00%,周圍骨痂生長包埋螺釘25.00%,螺釘凹槽損壞55.00%,骨水泥包埋內固定物5.00%;對照組年齡高于觀察組,觀察組并發(fā)癥合計例次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與骨折傷情、骨水泥包埋質量、醫(yī)師取出術準備工作等原因有關。
四肢骨折;內固定術;內固定裝置取出
隨著社會的進步發(fā)展,高能創(chuàng)傷危險因素不斷增多,四肢骨折患者不斷增加,內固定手術是治療四肢骨折常用方法。近年來,隨著鎖定加壓鋼板等內固定技術的發(fā)展、應用與普及,四肢骨折內固定術患者例數(shù)顯著上升,療效受到醫(yī)師與患者肯定,但與此同時,骨折愈合后行內固定物取出術例數(shù)也顯著上升,其中不乏內固定物取出困難者,不但影響骨折愈合,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還可能影響患者長遠預后與手術整體療效。本次研究就既往本院出現(xiàn)的20例四肢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其內在原因,提出預防措施。
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四肢內固定術愈合后內固定裝置取出困難患者20例納入觀察組,約占同期四肢骨折內固定物取出術8.73%(20/229),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齡14~73歲,平均(34.5±6.1)歲,取出術距手術時間8~40個月,平均(23.5±6.1)個月。將209例取出相對容易者作為對照組。
方法:①術前準備:調取醫(yī)院留存患者病歷或患者自帶病歷,詳細詢問病史,重點關注原發(fā)病、內固定物類型、有無并發(fā)癥發(fā)生、內固定留置時間等。完善影像學、實驗室檢查,X線評估鋼板與螺釘數(shù)目位置,并與病歷進行對比,觀察周圍骨痂生長情況,若周圍骨痂量較大,應予以重視。對于取出可能較困難者,應事前告知,普通患者也應告知取出術的目的、意義、可能獲益情況、可能存在的取出困難情況。術前禁食水。②手術:神經(jīng)阻滯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術區(qū)常規(guī)消毒,鋪設無菌巾。沿內固定手術所致瘢痕切開,逐層切開,暴露見內固定物,清除包繞的軟組織與瘢痕組織,暴露螺釘,清除螺釘凹面,以型號相近的螺刀擰松螺釘,逐一取下,最后取出鋼板,若螺釘滑槽取出困難,可輕度折彎鋼板,輕輕扳動,以紗布包裹螺絲刀頭插入螺釘凹槽均勻用力擰出,或配合老虎鉗、咬骨鉗取出,部分以鎢鋼鉆磨去,取出后,常規(guī)生理鹽水沖洗,徹底止血,逐層縫合,敷料包扎。術后給予心電監(jiān)護,吸氧,支持治療,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
觀察指標:兩組患者年齡、內固定物存留時間、手術時間、內固定治療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如切口感染、術后患肢腫脹、骨折延期愈合、骨折后遺癥等,早期康復訓練的落實。
內固定物取出難度評價:由手術醫(yī)師判定,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從易到難分別為0~10分,0分為取出容易,無阻礙,10分為無法取出,從手術時間、周圍骨痂生長與包繞情況、螺釘與鋼板情況、骨水泥情況4個角度評價取出難度,將≥5分視為取出困難。
統(tǒng)計學處理:數(shù)據(jù)資料以SPSS 18.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比較,P<0.05表
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取出困難具體原因:20例取出困難者,其中4例器械不匹配,緊急調配合適器械,4例周圍骨痂生長包埋螺釘,11例螺釘凹槽損壞,骨水泥包埋內固定物。
指標對比:計量指標:對照組年齡高于觀察組,內固定物存留時間、內固定物取出手術時間、內固定治療手術時間少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并發(fā)癥與早期康復落實情況:觀察組并發(fā)癥合計例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本次研究顯示,內固定物取出困難既與固定術有關,也與醫(yī)師取出技術、骨痂生長情況有關。由此觀之,內固定物取出難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素分析顯示,對照組年齡高于觀察組,內固定物留存時間、內固定物取出手術時間、內固定治療手術時間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人取出相對容易,可能與老年人高能創(chuàng)傷相對較少、骨質疏松致螺釘松動、氣血不足骨痂生長不全有關。內固定留存時間越長,骨痂包繞風險越大,留存時間過長,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患者可能發(fā)生術后并發(fā)癥,骨折斷端內環(huán)境較差,易致骨痂包埋。內固定手術治療時間越長,取出困難風險越高,手術時間延長一定程度代表骨折位置特殊、骨折傷情重,出血量越多,內固定螺釘越多,發(fā)生螺釘損壞可能性越高,這些都可能給取出帶來困難[3]。除生理、病理性原因外,醫(yī)師術前準備不足、骨水泥包埋與擰松螺釘技術不佳也是致內固定物取出困難的主要原因。醫(yī)師應做好器械準備,提高綜合技術水平,不強行擰松螺釘,以免損毀凹槽,還應做好患者管理,避免過早開展負重訓練,以免鋼板變形,積極預防并發(fā)癥,改善骨痂生長情況。醫(yī)師在開展內固定術治療時,應避免隨意彎折鋼板,破壞生物力學結構而增加變形風險。
[1] 宋連新,彭阿欽,郝建東,等.骨折愈合后390枚鎖定螺釘取出術的研究分[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23(18):1559-1562.
[2] 張國烈,溫羨宏,馮文參,等.鎖定鋼板螺釘取出困難原因及解決方法的探[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2,19(2):210-211.
[3] 馬方.骨折內固定術后內固定物取出困難原因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19): 97-98.年來,各種手術治療方法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手術治療已成為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治療的有效手段,手術操作簡單,可以避免術后骶前出血、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能有效地保障患者的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組別 年齡(歲) 內固定物存留時間(月) 內固定物取出手術時間(m in) 內固定治療手術時間(m in)觀察組(n=20) 33.5±6.1 23.5±6.1 62.9±15.5 84.2±11.4對照組(n=209) 44.2±11.6* 18.4±7.8* 44.8±10.5* 73.8±15.0*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
組別并發(fā)癥早期康復訓練切口感染 術后患者腫脹 骨折延期愈合 骨折后遺癥 合計觀察組(n=20) 3 11 5 4 23 14對照組(n=209) 14 25 15 12 68* 145注:與觀察組相比,*P<0.05。
在此次研究中,針對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手術治療主要有開腹手術、穿孔縫合修補術及胃大部切除術。開腹手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應用開腹手術治療可以實現(xiàn)三維操作,在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健康,減輕了患者的疼痛。穿孔縫合修補術是將已經(jīng)切開或外傷斷裂的組織、器官進行對合或重建其通道,恢復其功能。是保證良好愈合的基本條件,也是重要的外科手術基本操作技術之一[1]。不同部位的組織器官需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進行縫合,合適的縫線對于減少創(chuàng)傷、對合切緣、精確吻合和避免死腔形成起到重要作用[2]。穿孔縫合修補術不但創(chuàng)口對合完善,且有止血作用,縫合較快,可節(jié)約時間,節(jié)省縫線,減少縫合的打結[3-4]。胃大部切除術適用于各種情況的胃十二指腸潰瘍,在胃大部切除術后,胃與空腸吻合,空腸游離,不影響吻合口張力,有效地促進了患者的健康[5-6]。
通過此次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在這68例患者中,采用開腹手術治療28例,成功治愈26例,治愈率92.9%;行穿孔縫合修補術32例,成功治愈29例,治愈率90.6%;行胃大部切除術8例。由此可見,手術治療在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有效地促進了患者的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李鳳曉.開腹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34 (15):472-473.
[2] 余國英,陳永明.腹腔鏡與小切口開腹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6(22):425-427.
[3] 宋勇罡,王崇高.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及保守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對比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7(18):513-516.
[4]牛四明.手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22 (22):62-63.
[5]詹朝鵬.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手術時機及術式的選擇[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1 (21):30-31.
[6] 王建鋒,劉衛(wèi)懷.不同手術方法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療效比較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3,28(17):37-39.
Clinicalanalysisof the removalof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afte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limb fracturehealing
Ge Guangqun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ofBuddha Ling Street,East Lake High Tech DevelopmentZone,Wuhan City 430205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and reason of the removal difficultof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afte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limb fracture healing,in order to put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Methods:W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20 cases of limb fixation healing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removal difficultpatients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and other 209 cases who were removed relatively easy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Results:The device does notmatch was 25%,the callus growth around the embedded screw was 25%,screw groove damagewas 55%,bone cementembedding implantswas 5%;the a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total complication cas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of the 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The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is difficult to take out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limb fracture healing,which is related to the fracture injury,bone cement embedding quality,physician removal preparations and other causes.
Limb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Removalof internal fixation device
10.3969/j.issn.1007-614x.2015.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