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繼恩 李進領*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老年腦梗死后心理護理的效果分析
郜繼恩 李進領*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老年腦梗死;心理護理;效果分析
腦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極大[1]。近來發(fā)病率、致殘率,病死率均有明顯上升趨勢,而且對患者的心理有很深刻的影響[2]。研究發(fā)現(xiàn),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發(fā)生率41.56%[3],易導致患者的癥狀加重,而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對腦梗死的康復有較大影響,不利于疾病的康復。為此,我們對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住院的新發(fā)腦梗死患者給予心理護理,收到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138例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治療,均為初發(fā)腦梗死患者,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會議制定的腦梗死的診斷標準,經(jīng)MRI確診,未發(fā)現(xiàn)陽性精神障礙的個人及家族史,病前無精神異常表現(xiàn),無明顯失語。經(jīng)檢測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共136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75例,年齡在49~81歲,平均64.3歲。
1.2 方法。136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68例,對照組68例。干預組包括:①抗抑郁藥物治療。②心理指導及護理:入院當天即給予1次與患者面對面溝通,每次20 min進行心理輔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隨后與住院第3天、7天、14天進行溝通指導。對照組僅在原來治療基礎上不做任何干預。
1.3 心理干預及護理方法。心理干預的措施:①初次溝通,入院后立即進行,以便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幫助患者對目前疾病的初步認識及適應醫(yī)院環(huán)境,以解除抑郁、緊張、焦慮、困惑或無助的感覺,以利于腦梗死患者以較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方法是有責任護士主動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科主任、護士、主管醫(yī)師、責任護士及本科室的基本情況,耐心聽取患者的傾訴及心理感受,解答患者的疑問,征求患者的需求,簡要告知患者腦梗死發(fā)病經(jīng)過及疾病治療的基本方法,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治療疾病的信心,一般首次不需要太長時間,以10~15 min為宜。②第2次溝通多在入院后3 d進行,有針對性的對抑郁、焦慮,恐懼、孤獨無助進行耐心耐講解和說服,對該疾病從發(fā)病率、發(fā)病機制及預后分別講解,使他們對該病有個初步的了解,同時注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早期康復知識的宣傳,使他們能更好的配合醫(yī)師進行全面的康復治療,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積極的態(tài)度,以利于促進癱瘓肢體的恢復。③入院7 d及出院前,重點了解患者近期的康復狀況及需求。我們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經(jīng)語言的引導,及支持、鼓勵、啟發(fā)等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護理,達到穩(wěn)定情緒、改善癥狀及促進康復。教會他們康復練習的技巧,為患者開展中風專題的知識講座,并提供全方位的醫(yī)療服務,建議家屬積極協(xié)助患者進行康復治療,努力營造讓患者主動接受治療,多方面普及腦血管病的預防常識,充分了解腦梗死的危險因素,真正落實了腦梗死的一級、二級預防,使患者出院后能有家屬對其進行督導,幫助其繼續(xù)康復。
1.4 評價指標:2組患者測定心理護理前、1周后,出院前對患者各種心理評分標準評分;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的恐懼癥狀、抑郁癥狀、焦慮癥狀、依賴癥狀的因子得分進行評價,并與全國常模數(shù)據(jù)比較。
1.5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以()表示,療效評定采用Ridit分析,計量資料主要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分析。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SCL-90測評中主要因子得分比較(分,)
表1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SCL-90測評中主要因子得分比較(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主要因子得分抑郁癥狀 焦慮癥狀 恐懼癥狀 依賴癥狀干預組 68治療前 1.98±0.35 2.10±0.23 2.76±0.46 2.79±0.51第3天 1.79±0.31 2.13±0.32 2.52±0.51 2.65±0.53第1周 1.52±0.21 1.45±0.41 1.45±0.53 1.54±0.39第2周 1.49±0.21 1.41±0.20 1.31±0.47 1.34±0.52治療前 2.31±0.31 2.21±0.22 3.11±0.33 2.85±0.39第3天 2.21±0.25 2.11±0.31 2.86±0.52 2.76±0.41第1周 1.87±0.28 2.03±0.31 2.31±0.39 1.97±0.39第2周 1.73±0.33 1.93±0.42 2.12±0.37 1.64±0.57全國常模 1.50±0.59 1.39±0.43 1.43±0.41 1.51±0.62對照組 68
表2 兩組治療2周后療效比較[n(%)]
2.1 干預組與對照組在SCL-90測評中主要因子得分比較。治療前,2組抑郁、焦慮、恐懼、依賴的測評得分與全國常模數(shù)據(jù)比較有顯著差異(P<0.01);干預組和對照相比,則無明顯差異(P>0.05);實施后第3天干預組與治療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第2周后干預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在抑郁、焦慮、恐懼、依賴的測評得分比治療前有所降低,與干預組相比差異明顯(P<0.01);對照組在抑郁、焦慮、恐懼上的測評得分比治療前有所降低,但較干預組仍明顯要高(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干預組與對照組2周后療效比較:見表2。
腦梗死具有發(fā)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的特點,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生活質量[1]。抑郁等狀態(tài)是腦梗死后常見的臨床癥狀,腦梗死發(fā)病1年內(nèi)累積抑郁的發(fā)病率30%~50%,而老年人的發(fā)病率會更高,喻昕等研究后發(fā)現(xiàn),老年腦梗死焦慮情緒的發(fā)生率為66.7%,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率為56.7%,明顯高于正常人。我們統(tǒng)計的60歲以上腦梗死后發(fā)病率1年為67%。焦慮、抑郁等心理障礙影響腦梗死的康復。臨床實踐證明,心理護理對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治療效果、疾病恢復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從表1實施后第2周后干預組與治療前相比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在抑郁、焦慮、恐懼、依賴的測評得分比治療前有所降低,與干預組相比差異明顯(P<0.01)。也說明心理護理對患者的康復,具有較積極的意義。通過我們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的分型,并針對不同類型進行相應護理,調(diào)整了患者的心理因素,建立其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因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進心理、生理的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本研究觀察時間較短,有待于進一步觀察詢訪。
[1]胡容,周志明,徐格林.缺血性腦血管病社區(qū)二級預防[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9,22(5): 540-543.
[2]鄭麗芳,梅元武.實施三級康復案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8):6121.
[3]李麗,李靜,王麗國.探討心理護理對腦梗死后抑郁患者干預效果[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19(8):93-94.
R473.74
B
1671-8194(2015)02-0250-02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