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剛
摘要:現(xiàn)行的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是從
2004年開始印刷第一版的,期間已經經過多次修改,每次修改均能發(fā)生一點小小的變動,但是不管怎么變動,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始終能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注重實際、發(fā)揚科學的精神,它既尊重人的全面發(fā)展要求,又尊重人的個性發(fā)展需求;所以它的編排是非常好的,這一點無可否認。但生物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它與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學科都有交集,特別是化學,兩者交集非常多,其他學科或多或少都與生物有一些交集;所以如果生物中有些章節(jié)知識不能和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協(xié)調好的話,學生在生物課上就會出現(xiàn)“大腦斷片”“大腦空白”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為此,我對現(xiàn)行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在教學方法上提以下幾點建議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模塊化 教法 人教版 大腦
斷片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08
生物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化學、物理、數學、計算機等學科都有交集,特別是化學,兩者在很多領域都有聯(lián)系,教化學的教師可以教生物,教生物的教師可以教化學,所以后來就有“生化不分家”一說。
現(xiàn)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總共六本,其中必修三本,選修三本,分別是必修一《分子與細胞》、必修二《遺傳與進化》、必修三《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選修一《生物技術實踐》、選修二《生物科學與社會》和選修三《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這些教材與前一版人教版生物教材相比,在設計理念上結合大學生物課本以模塊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插入了大量圖片,非常簡潔易懂,并且每一節(jié)中都有問題的探討,使內容充滿活力;它的題目也是精挑細選的,針對性非常強,基本上每節(jié)課的標題就是這節(jié)課的核心,學生很容易抓住一節(jié)課的重點。但是,正是因為知識模塊化了,使得高中所學的所有生物知識都在這幾個模塊里面。我們知道現(xiàn)在大多數學校在高一就開了生物課,上課順序是先必修后選修,每一本書基本是一節(jié)一節(jié)往后上,直到上完;這樣問題就出來了,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化學中有機部分在高一還沒有講, 但蛋白質在高一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的第二章第二節(jié)就出現(xiàn)了,這對于一個剛上高中的學生來講,什么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羧基、羥基、肽鍵根本就一竅不通。還有在我國有些州縣,中考都不考生物,他們只在初一、初二簡單學一下生物就可以了,初三一年都沒有生物,所以他們的基礎非常差,一上高一就接觸這么復雜的東西根本就理解不了;所以這時學生就會出現(xiàn)“大腦斷片”“大腦空白”“迷茫”的現(xiàn)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下面我就結合各科課本和生物課本以及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把現(xiàn)行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中需要調整上課順序的章節(jié)列出來,并給出自己實際的教學建議。
一、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的第二章第二節(ji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第三節(ji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第四節(jié)“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以及第五章的全部都可以等到化學中有機和化學反應這部分學完以后再講
我們知道蛋白質、核酸、糖、脂質、ATP、酶都是有機物,所以這些章節(jié)里面涉及好多有機的概念,比如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羧基、羥基、肽鍵等等,包括后面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涉及的一些復雜的化學反應,如果學生對有機這部分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是很難理解這些概念和反應的,特別是對于我國有些地區(qū)中考并不考生物的學生來說,他們基礎本來就不好,現(xiàn)在一提到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羧基、羥基、肽鍵等概念,簡直就是“一個頭兩個大”,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等化學把有機這部分講完時,學生積累的知識就比較多了,特別是對結構式、結構簡式、官能團、羧基、羥基等概念的把握,然后我們生物再講這些與化學有關的知識,學生就輕松多了。我們生物中講的酶,化學中也會講到,不過化學中講的是無機酶,而我們生物中講的是有機酶,但酶的性質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催化效率不一樣而已。學生先在化學中把這部分學完,然后再學我們生物中的蛋白質酶和RNA酶,學生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至于細胞呼吸和光合作用,這是兩個復雜的化學反應體系,里面涉及多步有機化學反應,很復雜,所以這兩節(jié)的內容我是安排在化學中——化學反應學完以后再講,特別是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學完后學生的基礎也就比較好了,學生學起來容易,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高了,教學質量自然就提高上去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孟德爾遺傳定律放在第一章,而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卻放在第二章第一節(jié),我建議生物教師可以先講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后講孟德爾遺傳定律
這樣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因為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是孟德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基礎;可以這樣說,孟德爾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就是發(fā)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學生學完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就可以知道雌雄配子的形成過程,包括在形成過程中的交叉互換和基因重組,而且在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可以提前把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基因自由組合、交叉互換、基因重組,基因分離、配子等概念告訴給學生;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整個過程學完以后就可以上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fā)現(xiàn)”了;這是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各位同行的一些建議,對于這兩章節(jié)的內容大多時候是這樣安排的,我自己在上完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后給學生又加了一節(jié)課,我把基因、DNA、染色體三者的關系以及基因控制和決定生物的性狀又給學生介紹了一下,因為我認為在講孟德爾遺傳定律時這些都會講到,但這僅僅是我的建議,各位生物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講。
在人教版生物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既然已經涉及基因工程,那么我們可以將選修三《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中專題一的基因工程給學生直接講解,學生學起來也是得心應手水到渠成。
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第七章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涉及種群、基因頻率和物種等概念,這些知識在必修三《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的第四章、第五章都有提到,而且必修三第四章種群和群落主要介紹了它們的概念,所以我建議生物老師可以將必修二《遺傳與進化》中第七章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放到必修三《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的第四章、第五章上完之后在講解。
這是我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總結的一些對現(xiàn)行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在教學中的幾點建議與教學方法,希望對各位同行有所幫助??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立足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面向全體學生、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觀念和態(tài)度均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充分重視、利用教材及配套資料、社會環(huán)境等資源實施教學。
參考文獻:
[1]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第2版)[M].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2009(7).
[2]張迎春,李金鋼.現(xiàn)代生物學教師教學技能概論[M].陜師大出版社.
[3]唐恩勇,吳薇.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西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
[4]徐海明,魏向軍.淺談信息技術在生物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電教,2005.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