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裕國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體制改革,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成為影響農村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那么如何優(yōu)化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如何促進農村教師保持健康的體魄和心態(tài),就成為了每一個農村教師應該反思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教師 心理健康 建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64
當今社會,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只有教師內心健康、陽光,才會在教學時更加有動力,才會發(fā)揮主動性完成教學工作。農村教師由于長期處于艱苦的工作環(huán)境中,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心理壓力大,工作煩躁不安,不能負責任地完成教學任務,輔導學生時缺乏耐心,過度體罰學生,師生關系不和諧等等,這些問題的凸顯說明了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亟待改善,否則將會給教育工作帶來更大的影響。那么,如何解決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如何促進農村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就成為了二十一世紀教育界面臨的一大難題。筆者將通過分析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解決的建議,供大家參考指正。
一、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
(一)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晉升福利等得不到有效提高
農村地區(qū)的教師,尤其是偏遠農村的教師的工資一直以來都是不盡如人意。農村教師在教學中付出的多,但是得到的回報卻很少。經常出現(xiàn)拖欠工資,縮減工資等現(xiàn)象,使得教師的教學主動性大大減少。農村地區(qū)由于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有限,使得教師應有的福利都得不到,更使得農村教師面臨雪上加霜的窘迫生活。同時,受到條件的限制,農村教師得不到更多的晉升機會,進行教研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無法完成課題研究和創(chuàng)作。由于人口出生率的降低,農村生源大大減少,隨著人才競爭的加劇,教師的鐵飯碗也將被打破,有能力的被留下,沒有能力的就要被淘汰,所以農村教師的心理壓力非常大,整天為了生活疲于奔命,每天生活在壓力當中,由于缺少資金使得生活更加困難。
(二)農村地區(qū)的教學條件和制度落后,
制約教師的發(fā)展
農村地區(qū)的教育資金短缺,教學設施不健全,使得農村教師在教學時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很多偏遠地區(qū)的學生都沒有見過多媒體教室,對于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更是沒有任何概念。由于教育信息閉塞,先進的教學理念都沒有完全落實到農村地區(qū)學校,農村教師也只是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授課。同時,農村教師上公開課的機會較少,基本上就是領導學校例行公事地進行“聽課”。農村地區(qū)生源的減少,出現(xiàn)學校并?,F(xiàn)象,教師要想不被淘汰就要狠抓學生成績,用學生的成績證明自己的教學水平,所以就出現(xiàn)了拼學生、拼成績等現(xiàn)象。另外,農村學校的整體思想還是為了培養(yǎng)出成績好的學生,讓學生能夠走出農村,走向大城市,所以學校會采取相應措施,將教師的考核與學生的升學率掛鉤,最終使教師心理負擔加重,產生抵觸情緒。
(三)偏遠農村留守兒童的增多,加大了教師的教學難度
隨著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農民工遍布在全國的各個城市,所以許多農民工子女就跟隨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這些孩子跟父母見面的機會較少,所以得到父母教育的機會也不多,這就導致這些留守兒童性格孤僻,有心事憋在心里,在課堂上不聽從教師的引導,甚至有的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唱反調。很多農民工只是想自己的孩子能上完九年義務教育就足夠了,對教育不重視。家長不理解,學生不配合,導致農村教師內心苦悶,教學時感到力不從心。對于農村教師來講,他們在學校里要教書育人,在家里還要照顧家庭,有時可能會不順心,所以會出現(xiàn)煩躁、暴力等傾向,教師需要釋放,不能讓壓力將自己壓倒。農村地區(qū)的教師面對各方面的阻力,還要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學難度空前增長,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
二、解決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一)解決好教師的待遇問題,完善農村教師的晉升和福利
要想農村教師真正實現(xiàn)健康的身心,就要先解決教師的待遇問題,當教師的待遇得到提高之后,才會在工作中更加有動力。教師應該是最光榮的職業(yè),因為他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因為他默默付出、不圖回報??墒?,目前農村地區(qū)教師工資和福利的偏低使教師行業(yè)再也不光鮮亮麗了。要改變傳統(tǒng)的“家有三斗糧,不當孩子王”的錯誤觀念,不斷完善教師的待遇,確保工資不拖欠。同時,確保農村教師能夠得到城里教師同等的待遇,在晉升上可以按照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酌情處理。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教育,只有農村教育得到有效的提高,我國的整體教育水平才會有顯著的提高。當農村教師的各項福利都正常時,他們的心理就會趨向正常,在教學時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促進教學效果最大化。
(二)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落后的教學現(xiàn)狀
國家必須要加大對農村教學基金的投入力度,讓農村學校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可以促進農村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當教育基金充足以后,首先要修建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樓,設立多媒體教室,微機室,活動室等,替換陳舊破損的學生桌椅,給學生換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也使教師教學變得輕松簡單,教師更加舒心。其次還要建設校園網(wǎng)絡,讓農村學生和教師能夠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提高認識,增強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改善農村沒有網(wǎng)絡的現(xiàn)實,搞好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實現(xiàn)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最后還要改變落后的教學制度,不再只重視應試教育,要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fā)揮,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還可以開設心理輔導室,為教師疏導心理問題,減少心理負擔。
(三)加強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風氣
自古以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關系都是教育界探討最多的話題。許多農村學生的家長由于文化程度低,對于子女就學的認識程度不夠,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開展。學校要與農村的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及時溝通聯(lián)系,加強宣傳力度,在農村舉行宣傳講座等活動,給家長灌輸正確的子女就學觀念,讓他們知道學生上學并不只是為了混,而是要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能,擺脫農村限制,實現(xiàn)夢想。當學生家長的觀念轉變以后,也就會對教師的態(tài)度有所好轉,知道教師的付出是無私的。同時,學校還要定期舉行學生家長會,給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提供平臺,在學校里形成尊師重教和勤學好問的良好風氣。這樣非常有利于農村教師扭轉心理壓力,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展現(xiàn)教師的人格魅力,為學生樹立榜樣。
綜上所述,農村教師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樣的,不僅有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還有農村歷史條件的限制,都需要受到更多的關注。在現(xiàn)代化社會中,要給予農村教師平等的待遇,滿足農村教師科研和晉升的要求,設置完善的校園管理制度,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村教育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這樣農村教師心理健康才會得到緩解,才會使農村教師能夠安心的工作和生活,全身心地投入的教育工作中。
參考文獻:
籍錫云,郭燦華.淺析我國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J].教學與管理,2011(12).
(責編 趙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