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鈺
(合肥市第八中學,安徽 合肥 230071)
蘇格拉底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灌輸知識而是點燃火焰。當今的通用技術課應當采取怎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是值得每個技術老師思考的問題。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于1946 年提出“學習金字塔”理論,這套理論告訴我們,不同的學習方法達到的學習效果大不相同[1]。目前教學中最常用的講授法學習效果卻是最差的,而操作實踐、向別人講授、快速應用的學習方式效果是最好的[2,3]。這就要求教師在通用技術教學中要讓學生從被動的聽轉為主動的學,讓學生在參與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筆者以教育理論為基礎,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對如何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做了一些探索性實踐工作。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傳統(tǒng)的通用技術課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的接受灌輸,學習興致不高,不帶書、不聽課、講話現象十分常見,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則將通用技術的理論課上課場所都轉到計算機教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采用學案法組織教學[4,5]。教師在上課前先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將教學內容編寫成學案[6]。學案模擬探索發(fā)現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遞進性問題引導學生沿著問題的臺階,通過自主查閱課本、相互討論和利用互聯網資源完成探索真知的過程。學案上除了問題外還附有隨堂練習,用于檢測學生自學掌握的情況。課前教師將學案下發(fā)到學生機上,學生人手一份完成后再上傳到教師機。教師現場巡回指導、檢查學案完成情況并進行評講。每節(jié)課學生利用學案自學時間不少于30 分鐘,教師評講時間不超過10 分鐘。保證學生課前不用預習,課后不留作業(yè),老師也不用滿堂灌。在減輕師生負擔的同時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通過自學掌握理論知識。具體模式結構如圖2 所示。
通用技術課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chuàng)造的學科。單純利用學案法讓學生自學理論不能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項目教學法卻可以有效彌補這個不足[7]。項目教學法不再以知識點作為線索,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形成一樣產品,進行一個設計項目的形式把教學內容巧妙的隱含在項目之中,圍繞項目展開教學,使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增強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并形成自學的習慣。在項目教學中,學習是一個人人參與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通過直接參與,學生能真正掌握技術的知識和思想,體驗創(chuàng)新的艱辛與樂趣。項目的選題由師生共同確定,要具備典型性和可行性。選定主題后,教師給學生4 節(jié)課時間在計算機教室查閱相關資料,再給學生6 節(jié)課時間完成制作,最后2 課展評。某些學生如果需要更多時間可允許他們課下繼續(xù)完成。每個項目完成一般需要12 課時。
圖1 “學習金字塔”理論
圖2 自主學習課堂模式結構
在項目教學中,教師扮演引導者,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比如在學完通用技術結構設計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一個創(chuàng)意結構設計大賽,選定“橋梁結構模型設計”、“家具結構設計”、“自制結構方面的教具”、“建筑結構模型設計”四個主題,讓學生任選一個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的創(chuàng)作。在學完通用技術全書后,再開展一次綜合性的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以結構設計和自動控制設計為兩個主要方向,確定“風箏”、“橋梁和建筑模型”、“人工鳥巢”、“自動控制的電器”、“智能汽車模型”等主題,由學生任選一項完成。項目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如圖3 所示:
圖3 項目教學模式的一般流程
在完成一個項目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自學許多知識,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設計過程,并運用設計的原則對作品進行評價,使學生能真正感受到學習技術是一個提高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體驗設計魅力的過程。而各種積極向上的主題則有效的發(fā)揮出正能量,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同時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
在自主學習課堂模式中評價更注重過程而不是分數。適當的可以采取以比賽結合考試的方式,給學生一個綜合能力的評價。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各種通用技術類的設計大賽給學生一個展示的平臺。具體措施是教師先將每位同學的作品都拍成照片和視頻,在計算機教室里向全班同學展示。然后再通過計算機向每位學生下發(fā)電子版的自評和互評表,引導學生按照設計的原則對作品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完成一個自我評定和對他人評定的過程。再由數位教師評委結合作品和學生自評互評的結果選出全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作品由校長向獲獎學生頒發(fā)法一二三等獎和優(yōu)秀獎。并把獲獎作品在學校櫥窗和校園技術節(jié)上展示,激勵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使學生在創(chuàng)作展示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某些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設計制作的作品難度較大,未能完全取得成功。只要過程認真投入,并有所收獲仍然要予以表揚。學生期中期末的成績可以用制作和考試兩項分數合成起來,做為對學生的評價。避免了只重分數而不重能力和過程的評價方式。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通用技術課程中嘗試構建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并進行教學已有一年多,通過綜合運用以上三種具體的教學策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獲得了全年級師生的一致好評。不斷涌現的優(yōu)秀設計作品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不斷帶給老師們驚喜。筆者隨機抽取全年級四個班做了一次簡單的問卷調查,統(tǒng)計有效問卷全171份,內容和統(tǒng)計結果如下:
1)問卷內容
(1)你喜歡哪種課堂模式?
A 講授為主的模式
B 自主學習的模式
C 無所謂
(2)你認為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促進你自主學習培養(yǎng)你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作用么?
A 較有作用
B 有一點
C 沒有
(3)你認為哪種評價方式更能有效的反應你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你的學習熱情?
A 考試
B 評獎
2)統(tǒng)計結果
(1)絕大多數學生更喜歡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
(2)所有學生均認為自主學習課堂模式對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果,其中四分之三的同學認為效果比較明顯;
(3)絕大多數同學認為新的評價方式更能有效的反應他們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他們的學習熱情。
由統(tǒng)計結果可以說明這種自主學習的課堂模式受到了學生的一致好評,是一種可操作性強且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
[1]張成堯.學習成效金字塔理論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
[2]張瑞梅.基于問題的學習(PBL)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丁曉蔚.國外“基于問題的學習”的研究及其對“研究性學習”的啟示[D].首都師范大學,2009.
[4]閆奕瑋.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校大學生自主學習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2.
[5]楊鰻.基于自主學習的交互式教學模型建構[D].西南大學,2013.
[6]張領軍.學案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2.
[7]雷詩梅.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